澎湃新闻记者 许海峰 实习生 顾霖昀
“和平饭店的楼上有种沉甸甸的宁静。但是,那悄无声息的宁静中,总让人觉得,带着一股令人不可忘形的威慑。这与多年来这里一直保持着对公众的封闭,并保持着与外部世界极为不同的秘境般的神秘有关。那是一个初冬的冻雨之夜,我浑身又湿又冷地从镜头里看着这个寂静而又温暖干爽的地方,看着仍旧盛开的满枝花朵,心中有强烈的异地感。”
执笔的作家拿起相机,用错综复杂的细节再现独特的文化遗产。
2020年8月13日,陈丹燕带领读者走进和平饭店,在途中为《成为和平饭店》里拍摄的地标实景做导览。
陈丹燕在和平饭店导览。 澎湃新闻记者 丁晓文 图
和平饭店大堂。澎湃新闻记者 丁晓文 图
Play
00:00
01:44
Volume
和平饭店的爵士酒吧有什么特殊之处?
在非虚构作品《成为和平饭店》中,作家陈丹燕以建筑为主线,追溯了这家上海标志性豪华酒店的历史。和平饭店即昔日的华懋饭店,1929年由英籍犹太富豪维克多·沙逊(Victor Sassoon)建造,这座黄浦江畔的绿色尖顶建筑在漫长的时光中始终伫立着,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见证了上海滩跨世纪的变迁,也是一块摄影创作宝地,而《成为和平饭店》呈现的相片便叙述了大楼以及外滩八十多年的动荡。
从和平饭店顶楼的沙逊套房窗边拍到的外滩陈毅广场,2011年10月,陈丹燕 拍摄
和平饭店南楼底楼, 2008年4月,陈丹燕 拍摄
书中,文字与相片交织。通过历史资料和自己拍摄的照片,陈丹燕将各个时期的和平饭店层叠在一起,从上世纪海军士兵与建筑的合影,到闭关整修中的大堂,到在酒吧驻唱三十年的老年爵士乐队……不同的、独一无二的和平饭店们,和作家细腻的文字结合,在跳跃的时间叙事下,讲着一个个不寻常的故事
01:42
Volume
和平饭店在淞沪会战时期经历了什么?
华懋饭店门前爆炸近景。陈丹燕 供图
华懋饭店橱窗钉上木条。陈丹燕 供图
在当年被炸毁的华懋饭店甜品店原址上,2010年新开张的甜品店Victor's,2012年3月,陈丹燕 拍摄
陈丹燕还在书里记录了沙逊阁在和平饭店大修前后的改变。十楼的玻璃门内外,维克多·沙逊当年使用过的门把手、宴请宾客的书房、黑色大理石的浴室通过照片被重新展示出来。在2010年后,原先的沙逊私寓被改建成总统套房,搁物架和沙逊收藏的雕刻消失了,而浴室墙体渗漏,也在大修中被纳为卧室的一部分。
原和平饭店十楼沙逊阁书房,2001年7月,陈丹燕 拍摄
原和平饭店十楼沙逊阁浴室,2007年3月,陈丹燕 拍摄
01:38
Volume
沙逊阁是什么样的?
陈丹燕在和平饭店十楼现场导览。澎湃新闻记者 丁晓文 图
和平饭店十楼。 澎湃新闻记者 丁晓文 图
和平饭店十楼。 澎湃新闻记者 丁晓文 图
01:53
Volume
沙逊大厦被日本海军强占期间,发生了什么故事?
在陈丹燕的镜头下,和平饭店充满暧昧意味的灯光和它的历史被一同娓娓道来,这些由走廊、大堂里随处可见的黑色铸铁灯所创造的光线,时而幽暗,时而浪漫。陈丹燕在书中这样形容:“灯光是奇妙的东西,有些灯光,如人的目光一样,蕴含丰富的感情。这种灯光很容易消逝,甚至比人眼睛中蕴含的感情更不容易捕捉,和保留。你可以要求你的爱人再次含情脉脉地看你一次,但你无法要求一盏灯。”
和平饭店八楼扒房,2006年11月,陈丹燕 拍摄
和平饭店九楼客房走廊,2005年12月,陈丹燕 拍摄
和平饭店八楼,2006年11月,陈丹燕 拍摄
八角亭、爵士酒吧、甜品店、沙逊阁、铸铁灯……陈丹燕用作家独有的细腻,拍摄下《成为和平饭店》中每一张有温度的照片,揭开了那些埋藏在时间深处的故事,而这些照片与文字也随着整座和平饭店,成为上海滩浓厚历史的一部分。
和平饭店外。 澎湃新闻记者 丁晓文 图
陈丹燕在和平饭店导览。 澎湃新闻记者 丁晓文 图
责任编辑:梁嫣佳
校对:刘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