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读汉末历史,尤其是看过《三国演义》的朋友都知道,蜀汉名将魏延,是被马岱斩杀,尤其是《演义》之中有个最为经典的情节:魏延在马背上大喊三声:“谁敢杀我,谁敢杀我,谁敢杀我...哈哈哈,”咔嚓,就被马岱从背后斩杀。《三国演义》说魏延脑后有反骨,最终会造反,被诸葛亮埋伏了卧底马岱,设计除掉了,当然这只是故事,正史上是这样的吗?

为什么诸葛亮让马岱杀死魏延(诸葛亮没有安排马岱杀魏延)(1)

历史上的魏延确实是被马岱斩杀,但是并没有造反。马岱为什么能够斩杀魏延呢?这或许还得从魏延的出身开始讲述。

三国志说魏延是以“部曲”身份“随先主入蜀”,部曲,就是奴隶、家丁、私兵。后来杨仪骂魏延“庸奴!复能作恶不?”骂的就是庸奴。由此可见,魏延是刘备的“私有财产”,他只对主人刘备刘禅负责,只对刘备忠心。赤壁之战后,刘备疏远了诸葛亮,取西川的时候,带的是庞统、魏延。后来魏延屡有战功,被升为将军。刘备得了汉中,需要一个重将镇守,大家都以为必是张飞,张飞也以为非自己莫属。没想到刘备提拔魏延为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一军尽惊。”可见魏延在刘备心目中的地位。

为什么诸葛亮让马岱杀死魏延(诸葛亮没有安排马岱杀魏延)(2)

诸葛亮一死,魏延、杨仪二人就开始内讧。魏延是诸葛亮的一号战将,杨仪是诸葛亮的参军。战将与参军开火,十有八九是在争诸葛亮丞相的位置。诸葛亮死前只说:“令延断后,姜维次之;若延或不从命,军使自发。”撤军的时候魏延断后,姜维次之,如果魏延不服从,不管他的,军队自己撤回去。诸葛亮没有安排杨仪杀魏延?而给魏延的断后的命令,完全是想保护魏延,不想让其参与进来。有人也许会问,为什么诸葛亮不把大权,交给魏延呢? 这个也很简单,因为魏延的军事路线很冒险,与诸葛亮有严重的军事分歧。

杨仪秘不发丧,派人来揣摩魏延的意思。魏延说,丞相虽亡,我还在啊,怎能以一人之死而废天下事呢?况且我魏延是哪个?叫我为杨仪断后?!

于是,杨仪就按诸葛亮的部署,自己带着部队撤走了。魏延大怒,便率军抢在杨仪前面回撤。并且放火把桥路都给毁了,这是魏延使出的昏招!几乎陷杨仪于绝境。杨仪上书皇帝说魏延造反了,魏延也上书皇帝说杨仪造反了,“一日之中,羽檄交至”,两个人告状的信前前后后都报给了刘禅。刘禅问朝中大臣,说谁更像造反啊?因为平时魏延的人际关系很不好,所以大家都认为是魏延,不假思索也不加以求证,默认魏延造反了。让蒋琬带着大军去镇压魏延。

这个时候,魏延抢先拦在南谷口,遣兵逆击杨仪,这又是一个昏招,落人口实。杨仪令王平抵挡。王平叱曰:丞相刚刚去世,尸骨未寒,你们怎敢就这样做呢!“公亡,身尚未寒,汝辈何敢乃尔!”魏延的军士知道是魏延不对,就不再卖力,军皆散。

为什么诸葛亮让马岱杀死魏延(诸葛亮没有安排马岱杀魏延)(3)

军队都散了,魏延独与其子数人逃亡,奔汉中。杨仪遣马岱追往汉中击杀魏延。马岱将魏延斩之,把魏延的头提来,交给杨仪,杨仪用脚踩住魏延的头颅,大骂道:“庸奴!复能作恶不?”遂夷延三族。

奉皇帝之命的蒋琬向北而行,行数十里时,听说魏延已经死了。乃旋。 也就是说,皇帝刘禅还没有调查清楚谁是谁非,魏延就冤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