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有哪些规定 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实施(1)

1月1日,《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实施。条例首次提出注册人、备案人概念,首次将牙膏参照普通化妆品管理,打击假冒伪劣,加强网络销售监管等。除此之外,条例对普通消费者的生活,将带来哪些影响呢?听我给你捋一捋:

1、化妆品功效要公布科学依据

按照条例,化妆品是指以涂擦、喷洒或者其他类似方法,施用于皮肤、毛发、指甲、口唇等人体表面,以清洁、保护、美化、修饰为目的的日用化学工业产品。事关“面子”,化妆品主要功效有美白、保湿、祛皱、防晒、滋养、抗衰老、祛角质、淡化细纹、去除黑头等。

《条例》规定,化妆品的功效宣称应当有充分的科学依据。化妆品注册人、备案人对化妆品的质量安全和功效宣称负责。化妆品注册人、备案人应当在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规定的专门网站公布功效宣称所依据的文献资料、研究数据或者产品功效评价资料的摘要,接受社会监督。

化妆品非法添加有害物质,随意夸大功效,怎么办?《条例》加大了对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综合运用没收、罚款、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件、市场和行业禁入等处罚措施,大幅提高罚款数额;增加“处罚到人”规定,对严重违法单位的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以罚款,一定期限直至终身禁止从事化妆品生产经营活动。

2、网购化妆品有问题,电商平台要担责

近年来,网购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网购化妆品也成为常态。《条例》规定,电商平台内化妆品经营者应当全面、真实、准确、及时披露所经营化妆品的信息。电商平台经营者应当对平台内化妆品经营者进行实名登记,承担管理责任,发现平台内化妆品经营者有违反条例规定行为的,应当及时制止并报告监管监部门;发现严重违法行为的,应立即停止提供电子商务平台服务。电商平台经营者未依规履行管理义务,将依照电商法规定给予处罚。

3、药妆?化妆品不得宣传医疗作用

《条例》规定,化妆品的最小销售单元应当有标签。标签应当内容真实、完整、准确。化妆品标签禁止标注明示或者暗示具有医疗作用的内容;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内容。

《条例》还规定,化妆品广告的内容应当真实、合法。化妆品广告不得明示或者暗示产品具有医疗作用,不得含有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内容,不得欺骗、误导消费者。也就意味着,曾经在市场热销的“药妆”“医美面膜”等化妆品都是非法宣称。

4、美容院不得擅自配制化妆品

之前,媒体曾披露过多起美容院护理毁容事件,美容院化妆品安全一直备受关注。《条例》规定,美容美发机构、宾馆等在经营中使用化妆品或者为消费者提供化妆品的,应当履行本条例规定的化妆品经营者义务。

化妆品经营者不得自行配制化妆品。

5、化妆出现不良反应?向监测机构报告

化妆品不良反应是指正常使用化妆品所引起的皮肤及其附属器官的病变,以及人体局部或者全身性的损害。国家建立化妆品不良反应监测制度。《条例》鼓励消费者向化妆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或者负责药品监督管理的部门报告可能与使用化妆品有关的不良反应。

虽有《条例》为美护航,但大家选购化妆品还要打醒十二万分精神:

化妆品选购攻略

1、正当渠道购买

2、看清身份信息。首先弄清楚,你要买的是特殊用途化妆品还是非特殊用途化妆品。染发、烫发、祛斑、美白防晒类都属于特殊用途化妆品,其“身份证”是批准文号,如“国妆特字GXXXXXXXX”,如果特殊用途化妆品没有批准文号,则可以认定其为假冒伪劣产品。

3、神奇功效是坑。不要过于看重化妆品的短期功效,承诺“立用见效”的产品可能导致严重的皮肤病,或为夸大宣传。

4、利用软件查询。一款化妆品,无论国产、进口,还是特殊、普通,都可以在国家药监局网站(https://www.nmpa.gov.cn/hzhp/index.html)查询,也可以通过“化妆品监管”APP进行查询。

出品:南都大数据研究院

研究员:杨小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