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熊猫,被称为动物界的活化石,是我国独有的生物,被称为我国的国宝,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野生大熊猫是怎么活到现在的?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野生大熊猫是怎么活到现在的(看多了圈养的大熊猫)

野生大熊猫是怎么活到现在的

大熊猫,被称为动物界的活化石,是我国独有的生物,被称为我国的国宝。

在动物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大熊猫坐在一旁,悠闲地吃竹子。那么,你知道野生大熊猫是怎样的生活状态吗?

事实上,大熊猫从动物学分类来看的话,依然属于食肉动物,因为它的消化道、牙齿等,都展现出食肉动物的基本特征。

那么,大熊猫为何不吃肉,改吃竹子了呢?

关于这个问题,目前有很多种说法,不一而足。其中一种说法认为,800万年前演化出来的大熊猫在经历了500万年的岁月,来到了距今300万年的冰河时期。这个时期,猎物非常少,大熊猫为了生存,不得不改吃竹子。

看起来,大熊猫似乎还没有适应这种新的食物,就像我们上面说的,它的消化系统依然还保留着食肉动物的基本特征。因此,尽管它们如此爱吃竹子,但只有17%的营养能够被它们吸收,绝大部分都无法吸收最终被排泄掉。为了从这可怜的17%的营养物质中汲取足够的能量,大熊猫每天要吃将近25斤的竹子才可以。因此,一天24个小时中,大熊猫需要花12个小时在吃上。

一般来说,竹子刚刚萌发的时候,是大熊猫最开心的时候。此时,竹子不仅口感更好,而且也有相对更高的营养。而到了竹子少的季节,它们甚至不得不爬到海拔4000米的高处去找食物。这对于它们来说,并不是什么难事。生物学家指出:即使是在如此高海拔的区域,一只大熊猫如果全力奔跑,也比在运动场上的刘翔跑得还快。

而如果面对食物更加贫乏的季节,熊猫将会展现出自己食肉动物的本性,变成一个凶悍的猎手。

尽管在漫长的岁月里,熊猫们习惯了吃竹子,但是它们捕猎的技巧依然没有生疏。昆虫、鸟类、啮齿动物等,都是大熊猫菜单上的对象。它们爱吃一种叫做竹鼠的生物,这种生物喜欢钻到竹子的根部,将竹子“釜底抽薪”。因此,大熊猫吃竹鼠,不仅可以解决眼前的伙食,还能保证自己的主食不被掠夺、破坏。

在动物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大熊猫在一起嬉戏、打闹、互相坑队友。可是,在野外环境下,大熊猫其实是一种独居动物。它们不喜欢自己的领地有同类出现,而它们自己也会尊重彼此的“私人空间”。

生物学家介绍,野生大熊猫的领地范围一般有5平方公里,也就是9个北京故宫那么大。每一只大熊猫都会通过尾巴下面的腺体分泌出独特的物质来标记领地,其他大熊猫靠近时就可以通过这个信息判断这个领主的性别、年龄、繁殖状态等信息,远比人类的电子设备要强大得多。

据美国史密森尼国家动物园统计,现在全世界大约有不到1900只野生大熊猫。当然了,这些野生大熊猫全都分布在我国境内。另外,还有大约300只大熊猫,在世界各地的动物园生活。

要说明的是,目前,大熊猫已经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重新认定,成为了易危动物,而不是濒危动物。简单来说,大熊猫已经没有当初发现时那么危险,只要不出意外,它们就不会灭绝。而它们之所以能够免于灭绝,还要感谢科学家们的不懈努力。在他们的努力下,相信还有更多的生物免于被自然淘汰,陪我们一直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