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句专项题型及答案(病句辨析与修改专项检测)(1)

1.[2020惠州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19,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擂茶曾经是客家人经常用来招待客人的食物,现在变成最具客家本土特色的美味小吃。以茶叶、香菜、薄荷、炒米以及各类时令蔬菜等为原料,擂成茶泥。喝擂茶时,将擂好的茶泥放在擂钵里用开水冲泡后再倒入少许茶油,冲泡好的擂茶可谓色味俱佳。端起一碗擂茶,先品再闻,香气浓,茶味纯。喝下它,不仅能生津止渴,清凉解暑,而且还有健脾养胃,滋补长寿。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端起一碗擂茶,先品再闻,香气浓,茶味纯。喝下它,不仅能生津止渴,清凉解暑,而且还有健脾养胃、滋补长寿之功效。

B.端起一碗擂茶,先闻再品,香气浓,茶味纯。喝下它,不仅能生津止渴,清凉解暑,而且还有健脾养胃,滋补长寿。

C.端起一碗擂茶,先品再闻,香气浓,茶味纯。喝下它,不仅能生津止渴,清凉解暑,而且还能健脾养胃、滋补长寿。

D.端起一碗擂茶,先闻再品,香气浓,茶味纯。喝下它,不仅能生津止渴,清凉解暑,而且还有健脾养胃、滋补长寿之功效。

2.[2020潍坊高三阶段性监测,18,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当前,人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不断升温,不仅是全社会对古老中国智慧精髓创造性蜕变的成果展现,更体现了现代人对精神文化溯源寻根的渴求。例如,热播的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就为观众打开了一扇气象万千的文学经典之门,让传统文化重新焕发出蓬勃生机。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不仅体现了现代人对精神文化溯源寻根的渴求,更是全社会对古老中国智慧精髓创造性转化的成果展现。

B.不仅是全社会对古老中国智慧精髓创造性转化的成果展现,更体现了现代人对精神文化溯源寻根的渴求。

C.不仅体现了现代人对精神文化溯源寻根的渴求,更是全社会对古老中国智慧精髓创造性蜕变的成果展现。

D.不仅是全社会对古老中国智慧精髓创造性蜕变的成果展现,更是现代人对精神文化溯源寻根渴求的体现。

3.[命题新情境]下面文段有四处语言表达的问题,请指出有问题句子的序号并作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4分)

①一份对象大多以在校大学生为主的调查问卷显示,②碎片化阅读成为最受年轻人喜欢的阅读方式。③碎片化阅读能带给人大量的信息,同时还有快速、及时、交互以及充分利用零碎时间。④但是碎片化阅读并非是没有缺点的,不能代表未来的阅读趋势。⑤碎片化阅读在便于利用零碎时间来阅读的同时,⑥也挤占了深度阅读的时间。⑦碎片化阅读还使人造成了一种惰性依赖,⑧习惯于通过搜索、提问等方式获得知识碎片,⑨不易形成深度的、批判的、系统的知识体系。

4.[2020唐山高三摸底考试,19,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我国人民不仅创造了葫芦文化,“一带一路”许多国家的沿线人民也创造出了葫芦文化,而且与我国的有相通之处。历史文献显示,印度人民对葫芦“多子多孙”的文化寓意与中国人民有共识,这一点可以由季羡林先生翻译的印度史诗《罗摩衍那》所记载的“须摩底呢,虎般的人!生出来了一个长葫芦,人们把葫芦一打破,六万个儿子从里面跳出”予以证实。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我国人民创造了葫芦文化,“一带一路”许多国家的沿线人民也创造出了葫芦文化,而且与我国的有相通之处。

B.不仅我国人民创造了葫芦文化,“一带一路”许多国家的沿线人民也创造出了葫芦文化,而且与我国的有相通之处。

C.我国人民不仅创造了葫芦文化,“一带一路”沿线许多国家的人民也创造出了葫芦文化,而且与我国的有相通之处。

D.不仅我国人民创造了葫芦文化,“一带一路”沿线许多国家的人民也创造出了葫芦文化,而且与我国的有相通之处。

5.下面文段有四处语言表达的问题,请找出有问题句子的序号并作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4分)

俗语有云:“是药三分毒。”①之所以不少人认为药物都有严重的副作用的原因,②是一些不良商家对这个概念的炒作。一般来说,一种药物的作用是多方面的,③如果有治疗疾病的作用,也有一些其他作用。④从这个角度来说,任何药物都有不同程度的副作用。⑤但是吃药后出现不良反应的原因有很多,未必都是由药物本身的副作用引起导致的。⑥在合格药物的常规使用中,如果使用方法、使用剂量不当,⑦患者也可能会出现不良反应。⑧因此,患者在吃药时一定要谨遵医嘱,⑨切勿不要自行变更用药方式、调整用药剂量等。

6.下面文段有四处语言表达的问题,请指出有问题句子的序号并作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4分)

①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其中的“学”和“习”都含有“行”的意思:②“学”即多闻多见,兼有“知”“行”之义,既要注重实践,又要懂得道理;③“习”即练习、复习,也有“行”或“实践”的意思。④在“知”与“行”的关系上,孔子更强调后者。他说:“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⑤意思是:“一个人如果熟读《诗经》三百篇,把处理政务的工作交给他,他做不到通达;让他出使外国,他不能独立地处理外事。⑥这样即使读得很多,还有什么用处呢?”⑦其实,在后人看来,“知”和“行”是相辅相成的。⑧宋代朱熹就说过:“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行之愈笃,则知之益明。”⑨本着“知行合一”为原则,才能真正有所收获。

7.[2019湖南长沙长郡中学高三考试(二),19,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成长于互联网时代的青年,建立更开放的心态、更多元的思想,对于互联网风潮而言不会是“无感”的。而且短视频主要目标用户正是“80后”“90后”,青年对之产生兴趣,也在情理之中。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成长于互联网时代的青年,拥有更开放的心态、更多元的思想,对于互联网风潮不会是“无感”的。

B.成长于互联网时代的青年,建立更多元的心态、更开放的思想,对于互联网风潮不会是“无感”的。

C.成长于互联网时代的青年,拥有更开放的心态、更多元的思想,对于互联网风潮而言不会是“无感”的。

D.成长于互联网时代的青年,建立更开放的心态、更多元的思想,对于互联网风潮不会是“无感”的。

8.下面文段有四处语言表达的问题,请指出有问题句子的序号并作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4分)

  ①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②我国文化宝库中的诗词、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中,③有反映少数民族生产生活的大量作品。④《诗经》是各民族民歌的总汇,《楚辞》中相当一部分是记录或整理的少数民族民歌,⑤元曲的繁荣有着少数民族多方面的贡献。⑥少数民族用自己的语言文字,为祖国文化宝库贡献了灿烂的瑰宝。⑦藏族的《格萨尔》、蒙古族的《江格尔》、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被并称为中国少数民族的“三大英雄史诗”,⑧填补了中国文学史。⑨在提升中西文化交流方面,少数民族文化发挥了重要作用。

9.下面文段有四处表达有问题,请指出有问题句子的序号并作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4分)

  ①对一个人类学家来说,“行”十分至关重要,②没有四处行走,也没有真正的田野考察。③在费孝通的晚年,他出版了两本先后记录行走的书,④这两本书便是《行行重行行》和《行行重行行(续集)》。⑤如果算上他早年在大瑶山、江村以及云贵川诸地的行走,⑥“行”这个字可以说贯串了费孝通一生的学术生命历程。⑦很显然,这种行走绝对不是一种漫无目的的空洞行走,也不是游山玩水般的旅游式行走,而是有特殊学术研究目的。⑧行中有访,访中有行,行访相互渗透,⑨并且由行与访这样的认识途径去直接面对现实社会中的真实。

10.[2020湖北黄冈高三第二次模考,19,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唐人对鹰的喜爱超出其他朝代,所以唐诗中有关猎鹰的描述颇多。在猎鹰身上凝聚着唐代贵族的激情风采和原始野性,唐代诗文中的猎鹰是唐代艺术家对贵族生活的标志,这些了不起的艺术创造我们值得一睹其风采。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唐代诗文中的猎鹰是唐代艺术家对贵族生活的再现,这些了不起的艺术创造我们值得一睹其风采。

B.唐代诗文中的猎鹰反映了唐代艺术家对贵族生活的再现,这些了不起的艺术创造值得我们一睹其风采。

C.唐代诗文中的猎鹰是唐代艺术家对贵族生活的再现,这些了不起的艺术创造值得我们一睹其风采。

D.唐代诗文中的猎鹰是唐代艺术家关于贵族生活的再现,这些了不起的艺术创造我们值得一睹其风采。

  1. D 本题考查考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画线句有两处语病:一是“先品再闻”语序不当,按照逻辑关系及后文“香气浓,茶味纯”,应先“闻”再“品”;二是“还有健脾养胃,滋补长寿”缺少宾语中心语,应改为“还有健脾养胃、滋补长寿之功效”或“还能健脾养胃、滋补长寿”。故选D。

2.A 本题考查考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画线句有两处语病:一是语序不当,“不仅……更……”构成递进关系,应先说“体现了现代人……”,再说“是全社会……”;二是搭配不当,“古老中国智慧精髓”与“蜕变”不搭配,可将“蜕变”改成“转化”。综合分析,A项修改最恰当。

3.①删去“大多”;③在“零碎时间”后加“的优点”;④“并非是”改为“并非”或“并不是”;⑦“造成”改为“养成”。(每处1分)

【解析】 ①“大多以……为主”句式杂糅;③“同时还有……”成分残缺;④“并非是”重复赘余,“非”有“不是”的意思;⑧“使人造成了一种惰性依赖”搭配不当。

4.D 本题考查考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画横线的句子存在两处语病:一是关联词位置不当,应将“不仅”放到“我国人民”之前;二是定语语序不当,应将“‘一带一路’许多国家的沿线人民”改为“‘一带一路’沿线许多国家的人民”。综合分析,选D。

5.①删去“之所以”或“的原因”;③“如果”改为“既”;⑤删去“引起”或“导致”;⑨删去“切勿”或“不要”。(每处1分)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①“之所以……的原因”句式杂糅;③关联词使用错误,此处前后语意表并列,不是假设关系;⑤“引起”和“导致”重复;⑨“切勿不要”否定失当,不合逻辑。

6.②“注重实践”与“懂得道理”互换位置;⑤“如果”移至“一个人”前面;⑥“还”改为“又”;⑨“本着”改为“以”或“为”改为“的”。(每处1分)

【解析】 ②不合逻辑。前面说的是“兼有‘知’‘行’之义”,“知”在前,“行”在后;且根据认知,应该是先“懂得道理”,然后注重将其运用在实践中。⑤语序不当。“一个人”在句首,需要统领后面的分句,而后面的分句主语明显不是“一个人”,故“一个人”应该放在“如果”后面。⑥关联词使用不当。根据语意,这里应该是“即使……,又……呢”。⑨句式杂糅。应该是“以……为原则”或“本着……的原则”。

7.A 本题考查考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通过分析句子成分,画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一是搭配不当,“建立”与“心态”“思想”不搭配,排除B、D两项;二是结构混乱,“对于互联网风潮而言”主客颠倒,应删去“而言”,排除C项。另外,B项中“多元”与“心态”也不搭配。故选A。

8.②将“诗词”改为“《诗经》”或者删除;③将“大量”放在“反映”前;⑧“文学史”后面加“的空白”;⑨将“提升”改为“促进”。(每处1分)

【解析】 ②不合逻辑,“诗词”包括后面的“唐诗”“宋词”,不能并列,将“诗词”删除或者改为“《诗经》”;③语序不当,应将“大量”提到“反映”前;⑧成分残缺,“填补了”缺少宾语中心语;⑨搭配不当,“提升”与“交流”不搭配,应将“提升”改为“促进”。

9.①“十分”与“至关”任删其一;②“也”改为“便”;③“先后”放到“出版”前;⑦“研究目的”后加“的行走”。(每处1分)

【解析】 ①“十分”与“至关”意思重复,需任删其一;②关联词搭配不当,句子前后是条件关系,不是并列关系;③语序不当,“先后”应放到“出版”前;⑦“这种行走……是有特殊学术研究目的”,缺宾语中心语,可在“研究目的”后加“的行走”。

10.C 本题考查考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一是第一个分句中“标志”与介词短语“对贵族生活”搭配不当,二是第二个分句语序不当。A项,语序不当,“值得”应该移到“我们”前面。B项,句式杂糅,“反映了……”与“……的再现”两种句式杂糅在一起,保留一种即可。D项,搭配不当兼语序不当,应把“关于”改为“对”,“值得”移到“我们”前面。故选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