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文字相关的人写的东西,除了少数原创的,难有让人耳目一新的印象。

故事大多数是生活中的一些琐事。当然,文字是来源于生活的。无可厚非。有一些人辛辛苦苦的努力,被人“偷窃”了,当作自己的作品,然后东西搬运,用传媒的手段,聚焦了流量。他们赚钱了,原创还在苦苦挣扎。以致于在生活中连活下去的动力都没有,然后原创死了。一个东西,胡乱地编造,再就是抓住很久以前的著作,来个炒现饭,改得面目前非。

或者又有一些所谓的“作家”“诗人”,写一些半懂不懂的“诗文”,还一幅高深漠测的样子。再么用各种人生励志,鸡汤文,成功学来充实作品库。拜托,请高抬贵手不要骗人了,大家都多少读过几篇古诗,几本名著,也受过几次社会毒打,有脑子的。智商税收得不要太爽。

个人虽然没有很高的成就,但只敢说自己是个码字的,“作家”“诗人”这个词太高大,升斗小民哪敢吹嘘?

相当的还有一部分家伙打着“古风”的晃子,欺骗无知少女。那些什么十世境界,“你若如何,我便如何”活在一种小群体夸张的乌托邦里。酸得倒牙。

各种兵王总裁。装B打脸吸引了一大票民众。广大的人民群众就这样,被愚弄。只喜欢看不动脑筋的“爽文”。

倒不是太过“认真”。这种风气也算创新。值得肯定。与此时,更多的走上了H的路线。各种内涵擦边。到底怎么了?

我也曾看过《金瓶梅》《九尾龟》《失乐园》这类的东西,不觉得如何难以接受。总会在侧面想着当时的社会背景,人物性格等等。最近找出莫言老师的《红高粱》翻了一遍,学到了逆境中人们的坚强。不知道有多少人看到真实。我估计那个敢爱敢恨的奶奶“在高粱地里与人野合”更吸引人。

社会风气一改曾经。新闻里很多篇幅在于老师教授性侵,明星出轨,不一而足。似乎国人对这些东西感兴趣。

最近有个新闻关于什么“李商隐抄袭”,把我雷得外焦里嫩。还有什么留学生关于爱国的一些奇怪言论。郑强老师的爱国理论我倒是看这很多小视频。很接地气。我不太于关注一些额外的东西。人的心力是有限的,就连“诗人余秀华”也是从网友那里听说的。

很多名著,没有一定文化底蕴,看起来非常艰涩。一般来说看上30多页就丢到一边,社会背景,思想境界,动作,表情,环境描画,都是一个个考究的问题。当然,我看的时候也会犯困。当下最多看的就是历史军事类的网络小说。不太喜欢那种种田练兵,发展火器最后当皇帝的玩意。竟是喜欢一种类似于真实的东西。刚刚看完了一本写实小说,准备再看一次。

沉默的羔羊吃脑子片段(沉默的羔羊)(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