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小家和大家#

岳飞古文(岳飞赋文赋)(1)

岳飞赋(文赋)

岳飞古文(岳飞赋文赋)(2)

岳飞,字鹏举,宋相州汤阴县人,抗金名将,民族英雄1。幼年家贫,师承周同陈广,苦练武艺,研习阵法,爱读兵法,见解独特,兵家之要,在于出奇,不可测识,始能取胜。阵而后战,兵法之常,运用之妙,存乎一心2。中兴诸将,万人英杰,年少起河朔,弓两石,剑三尺,定襄汉,开虢洛,洗洞庭。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岳家军3,显威名,战金军,攻必克,守必固,摧古拉朽,所向披靡,战无不胜,兴兵北伐,收复河洛,克敌郾城,颍昌大捷,破敌朱仙镇,骁勇善战,纪律严明,控扼襄荆,宋室立国江南之障屏,撼山易,撼岳家军难,金国入侵者哀叹声声。

岳公武穆,儒雅深致,威武勇猛,千古忠良,忠君爱国,奋起抗金,雄师赫赫,屡建奇勋,所向披靡;民族英雄,忠肝义胆,心昭日月,古今中外,莫不敬重,华夏英杰,抗击外敌,忠君爱国,金戈铁马,驰骋华夏,风姿伟烈,征战沙场,屡建奇勋,直捣黄龙,志向浩大,然宋室不靖,庙堂多鬼,皇帝昏庸,奸臣当道,莫须有之罪,千古奇冤4,风波亭遇害,万代悲叹,昏聩宋室,自毁长城。

岳公伟岸,剿除李成、曹成,游寇势力荡平,收复襄阳六郡,整顿防务,恢复生产,平定杨么之乱,恢复百姓安定,连结河朔,联络义军,结盟抗金,北伐中原,大捷颍昌郾城,创立岳家拳岳家枪,屡建奇功。民族英雄,国家干城,意欲直捣黄龙5,忠肝义胆,昭然日月;尽忠报国6,无私无畏,正道直行,高洁品行,永励来者,丰功伟绩,万世流芳;谋国长远,出民水火,抵御外敌,热血男儿,民族精英,懿范常青!

岳飞古文(岳飞赋文赋)(3)

注:1、岳飞(1103—1142),字鹏举,宋相州汤阴县(今河南安阳汤阴县)人,南宋抗金名将,中国历史上著名军事家、战略家,民族英雄,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一。公元1103年(北宋崇宁二年),岳飞出生于河北西路相州汤阴县(今河南安阳汤阴县)的一个普通农家。传说岳飞出生时,有大禽若鹄,飞鸣室上,故父母给他取名飞,字鹏举。少年岳飞,为人沉厚寡言,常负气节。

喜读《左氏春秋》、《孙吴兵法》等书。曾拜周同(《说岳全传》等改为“周侗”)为师,学习骑射,能左右开弓。不久周同病故,岳飞每逢初一、十五,都亲到坟上祭奠。飞之后又拜陈广为师,学习刀枪之法,武艺“一县无敌”。岳飞生有神力,不满20岁时就能挽弓三百宋斤,开腰弩八石,“时人奇之”。他于北宋末年投军,从1128年遇宗泽起到1141年为止的十余年间,率领岳家军同金军进行了大小数百次战斗,所向披靡,“位至将相”。

1140年,完颜兀术毁盟攻宋,岳飞挥师北伐,先后收复郑州、洛阳等地,又于郾城、颍昌大败金军,进军朱仙镇。宋高宗、秦桧却一意求和,以十二道“金字牌”下令退兵,岳飞在孤立无援之下被迫班师。在宋金议和过程中,岳飞遭受秦桧、张俊等人的诬陷,被捕入狱。1142年1月,岳飞以“莫须有”的“谋反”罪名,与长子岳云和部将张宪同被杀害。宋孝宗时岳飞冤狱被平反,改葬于西湖畔栖霞岭。追谥武穆,后又追谥忠武,封鄂王。

2、一日抗金名将宗泽招见岳飞并授以用兵作战阵图,且说:“尔勇智材艺,虽古良将不能过。然好野战,非古法,今为偏裨尚可,他日为大将,此非万全计也。”飞回答:“兵家之要,在于出奇,不可测识,始能取胜。阵而后战,兵法之常,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这番话终于使宗泽点头称是。

3、岳家军以朝廷拨隶为主,加上牛皋、董先等归正(曾在金或伪齐任职,后归宋)将卒,后陆续收编杨幺等部众,吸收山东两河忠义社梁兴、李宝等,汇成大军。飞申明纪律,加强训练,号“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金贵族有“撼山易,撼岳家军难”之语。部队久驻鄂州(治今湖北武昌)、襄阳,世居其地,南宋末年抗击金蒙的将士,犹多其子孙。岳飞所部岳家军,骁勇善战,纪律严明,控扼荆襄战略要地。成为南宋朝廷立国江南的屏障,在抗金斗争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岳飞统率的岳家军在发展壮大过程中,包容了形形色色的人物,组成了一个庞大的武装集团。

4、绍兴和议之后,秦桧唆使其同党万俟卨向宋高宗呈上一道捏造岳飞抗金时拥兵不救、放弃阵地等许多"罪名"的奏折。此后秦桧再收买张俊、王贵、王俊去诬告岳飞儿子岳云曾写信给张宪,欲与之共同发动兵变。绍兴十一年九月,张宪被捕入狱;十月岳飞、岳云两父子也被骗入狱。已经辞官在家、明哲保身的老将韩世忠忍不住,去问秦桧岳飞何罪,秦桧蛮横地回答:"飞子云与张宪书虽不明,其事体莫须有?"韩世忠气愤地说:"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是年十二月,高宗赐死了岳飞。

5、郾城之战后,金人不甘失败,七月十四日,兀术率十万步兵和三万骑兵攻颍昌。王贵、岳云分率精骑与金军战于颍昌城西。岳云以八百背嵬骑兵作正面攻击,步兵分左、右两翼,以抗金军骑兵。颍昌之战,岳家军“无一人肯回顾”,杀得“人为血人,马为血马”,大败金军,斩金军五千余人,俘士卒二千余人、将官七十八人,获马三千余匹。

兀术退还开封,接连的失利使他哀叹:“我起北方以来,未有如今日屦见挫衄!”金军大将韩常也不愿再战,派密使向岳飞请降。岳飞为大河南北频传的捷报所鼓舞,他对部属说:“今次杀金人,直到黄龙府(今吉林农安),当与诸君痛饮!”

6、1126年(靖康元年),从平定军突围回到家乡的岳飞目睹了金人入侵后人民惨遭杀戮、奴役的情形,心中愤慨,意欲投军,又担忧老母年迈,妻儿力弱,在兵乱中难保安全。岳母姚氏是位深明大义的妇女,积极勉励岳飞“从戎报国”,还为岳飞后背刺上“尽忠报国(后世演义为‘精忠报国’)”四字为训。岳飞牢记母亲教诲,忍痛别过亲人,投身抗金前线,积极抗金,建立了一系列卓著功勋。

岳飞古文(岳飞赋文赋)(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