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 作品:《石刀剪布头》(三人舞)

编舞马越自述:灵感源自从小到大都会娱乐并且使用的决策类游戏“石头剪刀布”。无论是游戏还是生活中,每个人都会在各种各样的错综复杂情绪中做选择和接受选择。作品的某些细节,也包含了我的个人内心的潜台词:每个成熟的外表下都有幼稚的一面,眼前的争强好胜又有多少价值呢?“正常”与否这个界定完全在于个人理解,只要相信自己一切都是“正常”的,或者只要认可自己“不正常”,任何正常人的话语或者与他们角逐的价值都不足为道。

该舞蹈仿佛是在讲述一个故事:三位乔装易容逃出病房的神经病患者,自由状态下的共处、纷争、追逐之后,有乖乖地被医生们抓回。

舞蹈选用的音乐名字叫《神经病之歌》,加上服饰设计上运用了婴儿尿不湿,自带诙谐与幽默,让整个舞蹈充满了喜剧色彩。

成长的故事的电影(看别人的舞蹈想自己的事情)(1)

然而在我看来,舞蹈是不需要讲故事的,或者说舞蹈是最难讲故事的艺术形式。该舞蹈从表面上看所呈现的是一个让人啼笑皆非的“神经病患者”的故事,实际上是反映出我们每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与自己灵魂中无数个“非正常的我”进行博弈状态,这便是“童心”与“成熟”的抗争;“天真”与“无邪”的较量;“喜剧”与“悲剧”的对弈。

成长的故事的电影(看别人的舞蹈想自己的事情)(2)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每个人的内心都有无数个的“非正常的我”:特别男人的我,特别女人味的我,比较中性化的我;有无数个善我,也有无数个恶我,还有非善非恶的难以名状的我。舞蹈中所表演的三个精神病患者,无疑是代表了三种不同的“非正常的我”。每次“石头、剪刀、布”的对决,你都会听到人的内心在争斗。每次的争斗,又使你感受到人性中的真实和虚伪。每一种“非正常的我”都可能成为“正常的我”的地狱,同样自以为是的“正常的我”也想把“非正常的我”拉进自己的天堂,让其听命于自己的摆布。人类统治他人的欲望真的是没有止境,就连从精神病院逃跑的病人都想充当精神病人的领袖。所以那些从来也没有进入过他人思想深处的人,都一直在想方设法让所有人都听任自己发出的号令。看到人在阴谋与阳谋之间争斗,便觉得人的所谓进化就是把人类生命的价值毁灭得干干净净,这种价值的毁灭让人生充满了深刻的悲剧意义。想想猴子是多么单纯,为什么从猴子变过来的生物——人类,会进化得这么彻底,具备了蛇一般的心机?所以,给大家一个忠告:千万不要相信人是猴子变的。

成长的故事的电影(看别人的舞蹈想自己的事情)(3)

所以,我喜欢永葆童心的老小孩,因为在他们的血液里始终保存着生命的原始气息。童心并不只属于童年,形而上意义的童心属于一切年龄。八十岁的歌德处于热恋时,他的诗歌仍充满了生命的激情,诗歌里蕴藏着一个顽皮孩子的精灵。仿佛是那个永远在沙滩上拾贝壳的孩子,到老也带着好奇的眼睛去寻找美与海的故事。痴痴地寻找着,以致忘了世俗世界的清规戒律。

正如我们站在结局的角度去看堂.吉珂德的战斗,是喜剧,是荒诞剧;而站在过程的角度去看堂.吉珂德,就会觉得他是一个伟大的人,是人类精神的大悲剧。如果你用“成熟人”的眼光看堂.吉珂德,你一定认为他是个疯子;而你用儿童的眼光去看堂.吉珂德,你就会觉得堂.吉珂德像你自己一样,是个天真无畏的赤子。

成长的故事的电影(看别人的舞蹈想自己的事情)(4)

我也喜欢具有童心的艺术创作手法。因为,艺术家的“成熟”就意味着艺术生命的衰竭,往往呈现的作品是无病呻吟;艺术家的“幼稚”则使艺术创作具有无畏的创造力。人们说,知识给人智慧,技术给人高效;我则认为,“童心”才使艺术充满永恒的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