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张岳

“双12”这一天,“罗湖一口气拿出12块地”强势“刷屏”,以超3000万阅读量登上当日新浪微博同城热搜第一名,可见作为无数深圳人逐梦的起点,大家对罗湖的关注一直在线。

在深圳改革再出发,打造全球标杆城市的征程中,深圳各区均面临着不同程度的“土地瓶颈”问题,但唯独罗湖区承受了太多的误解。

解开这些误解,重新发现罗湖价值,有助于我们为深圳未来发展“把脉”。

01

误解一:罗湖是老城区

罗湖区“老”了,这是人们对罗湖的第一个误解。

如果以全球视角来看城市发展,你会发现:曾经的深圳城市中心罗湖并不老,而且非常年轻。

纵观世界三大湾区,早在1811年,委员计划(Commissioners' Plan of 1811)开启了曼哈顿乃至纽约湾区的规划蓝图;从1848年的掘金乡到90年代的科技谷,旧金山湾区仍可以引领科技产业变革;而东京湾区从江户湾发展到今天也至少走过了300个年头!

从纽约哈德逊城市广场、巴黎拉德芳斯、伦敦国王十字街、东京六本木新城,它们无不将城市更新的重心放在城市中心之上,放在历史厚土之上,推动城市走向新的高点。

深圳哪个区最差(被误解得太多了)(1)

纽约湾区

世界级大湾区的聚合过程都有着近200年甚至300年的历史,而作为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城市城区,年仅41岁的深圳罗湖又怎么称得上“老“呢,分明还是一个年轻人。

当然,一个城区的竞争力不仅体现在年龄上,今天的罗湖在经济密度、营商环境、消费水平、教育资源等方方面面,仍充满强大活力。如:

一个年仅41岁,综合实力在全国名列前茅的罗湖,用“老”来形容,未免太短视。

02

误解二:罗湖没土地空间

人们对罗湖的第二个误解,是罗湖已经没有可供开发的土地,因此而失去了活力。

那么在发展了几百年的其它湾区城市中,是否也面临着相同的问题?

答案是肯定的,无论是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还是东京湾区,都面临着“土地瓶颈“的问题。湾区城市虹吸能力强,资金人口增长速度快,但却没有更多的空间容纳人口和产业,这势必对城市的发展设定一个无形的”天花板“。

在各城市最新的城市发展规划中,城市更新是寻求发展空间的重要手段之一。如东京都会区的六本木新城,是日本目前规模最大的城市更新项目。

深圳哪个区最差(被误解得太多了)(2)

六本木新城

项目于1986年启动,于2000年4月开工建设,2003年4月建成开业。六本木新城是一座集办公、住宅、商业设施、文化设施、酒店、豪华影院和广播中心为一身的建筑综合体,具有居住、工作、游玩、休憩、学习和创造等多项功能。

据相关数据显示,六木本新城每年吸引有超4000万人参观,其影响力远远大于迪士尼。一个城市更新项目,不仅成为了城市更新的标杆,焕发了旧城活力,甚至成为了东京的城市品牌。

纽约的布鲁克林海军造船厂也是如此。布鲁克林海军造船厂曾经为美国海军持续提供舰队150年,于1966年退出历史舞台。近几年,在纽约市政府的推动下,这处荒废已久的旧工业区,通过城市更新改造成为了创业者的天堂。

深圳哪个区最差(被误解得太多了)(3)

深圳哪个区最差(被误解得太多了)(4)

布鲁克林海军造船 前后对比

截至2018年,布鲁克林海军造船厂城市更新项目中,聚集了约380家企业,雇佣约10000个员工,每年产生约25亿美元的经济效益,隐隐有追赶硅谷的趋势。

从世界湾区城市的发展规律中不难发现,通过城市更新,不仅可以打造“现象级“城市品牌,扩大影响力知名度,更能创造成千上万的就业机会和非常可观的GDP。

城市更新是罗湖乃至整个深圳必须面对的问题,罗湖作为深圳城市更新的起点,将成为像东京六本木新城和纽约布鲁克林海军造船厂这样的城市更新国际样板。

早在2015年,深圳市委市政府高屋建瓴,决定在罗湖开展城市更新改革试点。

5年探索,5年飞跃,“十三五”期间罗湖城市更新供应土地119公顷,新增产业空间446万平方米,实现从产业空间上“再造一个新罗湖”。

今年,罗湖更是加大力度释放土地资源,拿出12块共18.9公顷土地,近两年将释放260万平方米产业空间。

“十四五”期间将陆续释放约800万平方米产业空间,竭尽己能为大湾区建设提供更多空间。

在12月12日举办的“2021罗湖区产业空间推介暨招商大会”上,罗湖区委书记、区长亲自为罗湖招商站台。

罗湖区委书记刘胜表示:“我可以告诉大家,罗湖现在不缺空间,只要是符合罗湖产业发展方向的好企业、好项目,一定有空间可以落。”

罗湖区委副书记、区长范德繁表示:“罗湖有空间,有土地,诚邀全球优秀企业落户罗湖!热切期待优质企业扎根罗湖、投资罗湖。”

深圳哪个区最差(被误解得太多了)(5)

由此可见,罗湖没有土地空间完全是误解,罗湖正通过城市更新不断释放新空间,让城区焕发新的活力。

03

误解三:罗湖只能做金融商贸

对罗湖的第三个误解,是罗湖只能做金融商贸。

未来十年,中国城市的竞争归根结底是科技创新能力的竞争。在科创湾区背景下,深入研究硅谷的发展,我们发现罗湖拥有孕育高科技产业所需的沃土,“科创”是罗湖打赢翻身仗的重要武器。

是什么因素造就了硅谷的腾飞?可以归纳总结为以下4点:

1、著名大学和创新机构,源源不断提供新思想、新创意、新技术和大量人才;

2、高度聚集的资金,高度活跃的创新创业投资,让科技企业低成本高效率获得资金支持;

3、以提供服务为主的政府治理模式,政府要大力营造适宜创新创业的软环境;

4、拥有优势突出的产业集群和庞大的消费市场。

从以上4个角度重新审视罗湖,你会发现罗湖才是那个最有可能成为“中国硅谷”的地方。

首先,罗湖不缺乏高等院校。

今年10月,香港北部都会区规划重磅发布,让香港未来的城市发展呈“南金融、北科创”的双重心格局。

深圳哪个区最差(被误解得太多了)(6)

在深圳,最容易对接香港“北科创”城市中心的地方,就在罗湖。全市共6个连接香港的陆路口岸中,罗湖一区独占3个,并且罗湖将以罗湖、文锦渡、莲塘三大口岸为核心打造深港口岸经济带,深度对接香港科创中心。

随着香港北部都会区和罗湖深港口岸经济带的融合发展,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城市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香港浸会大学等大学集群将成为罗湖科技中心的保障

其次,罗湖拥有充沛的资金。

深圳有交易所,围绕着资本市场存在数量庞大的银行、保险、证券、基金、风投等企业,财富管理总量仅次于北京和上海,已经超过了“广州 佛山 肇庆”的体量。毗邻深圳的香港,是位居全球前列的国际金融中心,跟深圳资本市场形成了天然的互补关系。

罗湖是金融强区,金融业是第一大产业,拥有金融持牌机构数量居全市第二,这些金融机构可以为辖区企业提供相关支持政策和金融产品,解决融资难,融资成本高的问题。

今年,罗湖产业资金规模提高50%达到10亿 ,还有2个亿的人才专项资金引才,共超12亿的扶持资金。

锚定“7 1”产业集群定位,以及创新驱动型未来都市产业的发展方向,罗湖在超10亿产业政策资金中拿出4个亿,专门用于支持科创产业发展,同比增幅达到了300%。

再次,罗湖的创新创业环境更突出。

在中国营商环境百佳示范县榜单中,罗湖区位列第5名,这与其不断优化产业政策息息相关。据悉,罗湖区现已全面修订了《产业转型升级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推出“1 3”政策体系,从空间保障、资金扶持、人才引进、研发支持、营商环境优化等多方面为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

低成本,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条件,罗湖能提供比“福田、南山、南海、宝中”更低的综合营商成本,比龙华、龙岗、坪山更宜居的环境。

深圳新一轮的草根企业,或者说下一个20年的腾讯华为,不太可能从前海、后海、深圳湾总部基地、福田中心区里诞生了,这些“未来名企”在罗湖诞生的可能性更大。

最后,罗湖背靠湾区产业集群和中国消费市场。

罗湖“湾区枢纽”的定位,将让罗湖成为深港“硅谷”融通湾区、连接世界的链接点。

深圳哪个区最差(被误解得太多了)(7)

罗湖毗邻香港,汇聚三大口岸,轨道线网密度位居全市第2,并将进入深圳站、罗湖北站的“双高铁”时代。据罗湖综合交通“十四五”规划显示,未来罗湖30分钟到城市外围组团,60分钟到大湾区城市中心。

这意味着罗湖区可以快速链接湾区科创节点、莞佛加工基地、以及中国庞大的14亿人口消费市场,有利于资本、资源、人才、技术、信息等要素的高效流动和优化配置,罗湖才是孵化科创企业的“温床”。

深圳哪个区最差(被误解得太多了)(8)

在昨天举办的罗湖区招商大会上,“有土地有空间有服务”的罗湖吸引了不少优质项目和企业到来,合计重大产业项目50个,投资总额833亿元。事实证明,罗湖对企业的吸引力是非常强大的。

未来五年,随着罗湖区土地空间不断释放,“湾区枢纽”高质量建设,要素聚集、创新引领的增长动能迸发,作为营商环境的“高地”和营商成本的“洼地”,罗湖必将成长出一批世界一流的企业和企业家。

解开对罗湖的误解,重新发现罗湖价值,我们得到一个深刻道理是:

深圳的城市建设和发展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罗湖作为深圳发展的起点和城市更新的起点,未来仍有机会站在城市发展的高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