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有过很多动荡不安的时代,东西两晋恰好就是这样动乱灾变的朝代。

自从八王之乱后,中原就已经被晋朝的满朝公卿们抛弃,他们带着自己的家眷和细软跑到了南方,开启了一段全新的享乐生活。后来的东晋,虽然,也有几次北伐战争,可是,其主导者大多不是以克复中原为战略目标,他们只不过是想打着北伐的幌子扩张自己的权力和地盘。

各朝开国皇帝成名故事(本来能轻松当上皇帝)(1)

于是,我们看到,像陶侃、祖狄那样真正想要收复故土的流民帅始终没有得到重用。东晋政治舞台上活跃的从来都是王谢之类的世家大族。在这种情况下,桓温、谢玄等人所主导的北伐战争基本都是半道崩卒。事实上,东晋的统治者内心深处对世家大族也有一种抵触。

他们当年虽然是靠着世家大族的支持才在中国南方建立起了一个小朝廷,可是,当司马家的皇帝们上位以后,就和世家大族天然对立。王与马共天下的境遇是迫不得已之下的妥协,但是,却不是历任东晋帝王的孜孜追求。因此,不管皇位上坐的是谁,只要他不是个白痴弱智,基本上都会主动制衡世家大族。

于是,我们看到,在东晋末年,世家大族已经被打压了很多,权力开始逐渐向武人过渡。令人遗憾的是,东晋的帝王大多都是些软脚虾,好不容易把世家大族给治服帖了,武人又成了尾大不掉的威胁。

各朝开国皇帝成名故事(本来能轻松当上皇帝)(2)

武夫们可与世家大族完全不同,后者虽然权势滔天,但是,除了少数的野心家之外,基本不会觊觎社稷神器。前者则完全不同,他们一旦尝到了权力的好处,便会沉迷其中,无法自拔。刘裕就是这样的一个存在,当他的官职和权力越来越大,代晋自立的心思也就越来越重。

刘裕祖籍彭城县绥舆里,是汉高祖刘邦之弟、楚元王刘交的二十二世孙。他的家族在早年随晋室南渡,长居京口。传说,刘裕出生时,有神光照亮室内,当晚还降甘露。

公元418年,刘裕基本已经成为了朝廷的实际掌权人,一应人事任免基本上都是由他来进行操作。对于刘裕来说,他和皇帝的区别不过是头上的一顶冠冕而已。刘裕本人并不缺乏野心,可是,他却没有着急篡位,反而让东晋朝廷顺利的继续延续了两代。

各朝开国皇帝成名故事(本来能轻松当上皇帝)(3)

很多人对于刘裕的想法不太理解,其实,刘裕也有自己的考虑。

当时他虽然已经掌握了朝局,但是,民望还没有积攒够。更重要的是,当时的民间流传着一则谶语:“昌明之后,尚有二帝。”这一则谶言,象中国历史出现过的许多谶言一样,不知道作者是谁,不知道最早出现的时间,但流传甚广。

这则谶语并不晦涩,意思很明白,就是说东晋的昌明皇帝驾崩以后,东晋还能传承两代帝王才会灭亡。这样的谶语在民间造成了很大的舆论,百姓们纷纷认可了这种说法。于是,刘裕也就失去了立即篡位的舆论基础,虽然,他本人对于这种谶语并不如何相信。

各朝开国皇帝成名故事(本来能轻松当上皇帝)(4)

无论如何,刘裕最终还是选择向谶语妥协。他硬生生忍耐住了自己的欲望,等到昌明皇帝死后,他又拥立了司马德宗继位。为了避免新任皇帝对自己产生威胁,刘裕特地选择了白痴司马德宗继承皇位。这也就是晋朝历史上第二位弱智皇帝!

司马德宗作为一个合格的弱智傀儡,基本上不过问朝政,他每天要做的事情便是吃饭和睡觉。令人讶异的是,这个白痴皇帝竟然安安稳稳地在皇位上度过了二十二度春秋,而在此期间,刘裕已经征战南北,立下了赫赫战功。

如果,刘裕春秋正盛,他完全可以多等两年。可惜这个时候刘裕已经是五十七岁的老人了,他没有更多的时间了。

各朝开国皇帝成名故事(本来能轻松当上皇帝)(5)

于是便决定将这个猪一样的皇帝杀死,尽快结束:“昌明之后,尚有二帝”的谶语。刘裕抓住谶点规定不细的缺点,义熙十四年,刘裕密令中书郎王韶之,缢死了皇帝司马德宗。《资治通鉴》:“宋公刘裕以谶言:昌明之后,尚有二帝,乃使中书郎王韶之……以散衣缢帝于东堂。”

司马德宗死了以后,刘裕扶持了一位头脑清醒的君主上位,也就是司马德宗的弟弟司马德文。

司马德文与他的哥哥完全不同,他为人清醒明白,知道自己不过是刘裕为了应付谶语而选择的过渡皇帝,所以,他在位的时候并没有采取任何手段。公元418年,在刘裕表示出不耐烦以后,司马德文立即表示要将皇位禅让给刘裕。

各朝开国皇帝成名故事(本来能轻松当上皇帝)(6)

此时,刘裕当然欣然接受,开创了自己刘宋王朝。由于,刘裕家族世居彭城,是春秋时期宋国的旧地,所以,刘裕建国号为“宋”。

刘裕本想放过积极配合自己的司马德文,但是,又考虑到不能留下不稳定的因素,便下令将司马德文处死,永绝后患。于是,这“昌明之后”的这两位帝王的历史使命到此全部结束。

参考资料:

『《南史·卷一·宋本纪上第一》、《宋书·卷一·本纪第一》、《宋书·卷三·本纪第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