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你是否注意过,上了年纪的人,身上似乎有一种特殊的味道?为了搞清楚是不是所有老人身上都有味,味道来自哪里,怎么避免等一系列问题,美国散文家、编剧Ann Bauer查询了多方材料并咨询了多位专业人士,探了个究竟,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香奈儿五号味道过时了吗?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香奈儿五号味道过时了吗(被嫌弃的老人味儿)

香奈儿五号味道过时了吗

编者按:你是否注意过,上了年纪的人,身上似乎有一种特殊的味道?为了搞清楚是不是所有老人身上都有味,味道来自哪里,怎么避免等一系列问题,美国散文家、编剧Ann Bauer查询了多方材料并咨询了多位专业人士,探了个究竟。

我和丈夫住在欧扎克斯(Ozarks),去年我们长途旅行时把房子临时借给了一对老夫妇住,当时他们的房子正在做装修。

一个月后我们度假回来,发现他们把房子收拾得干干净净,还送了我们两份礼物。可是屋子里有点味儿,淡淡的,就像甜食变味了,像是纸盒里的草莓发霉的味儿。

我又擦台面又拖地,可是那股味儿还有。虽然觉得没啥害怕的,但总觉得是人味儿,甜甜的、怪怪的,让人不舒服。虽然我知道这么做欠礼貌,但当晚还是怀着好奇心在网上搜了搜,看有没有跟我有同样的疑问:“老人身上会有味儿吗?”

网友有的说“有”,有的说“没有”,有的不确定,说法不一。

我还向好几位女性作家征求了看法,答案也是天壤之别。这些女作家年龄从40岁到70岁不等,其中年少者认为气味跟年龄有关,而年长者认为这个问题有年龄歧视的嫌疑,听上去有些不敬。

我今年52岁,如果有人这么问我,我也会生气。但更想探个究竟,哪怕是为了自己的未来呢,我可不希望自己老了身上有什么味儿,如果能提前预防更好。于是,我请教了著名实验室莫奈尔化学研究中心(Monell Chemical Research Center)的两位科学家,结果两人也是争论得不可开交。

46岁的生物学家约翰·伦德斯特伦(Johan Lundstrom)说,他的研究与2001年日本研究人员在《皮肤病学调查》(Journal of Investigative Dermatology)上的研究结论相吻合: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的皮脂腺会分泌浓度较高的2-壬烯醛。2-壬烯醛是一种不饱和醛,具有杂草味或脂肪味。

伦德斯特伦进行了小范围实验。他先采集了20岁至95岁年龄段人群的腋下分泌物,并分为三组:青年组(20岁至30岁)、中年组(45岁至55岁)、老年组(75岁至95岁)。

之后,从这三组中抽取样本,让41位受试者以体味强度和嗅感为标准,辨别样本属于哪个年龄段组。结果差异很大。但总的来说,相较另外两组人群,受试者认为老年人的体味较轻,也没那么难闻。伦德斯特伦和同事还发现,“受试者能准确识别出老年组的体味样本,但辨别青年组和中年组的样本有难度。”

74岁的分析有机化学家乔治·普雷蒂(George Preti)认为,他的研究结果与日本研究人员和伦德斯特伦的研究结果都不符。普雷蒂认为,除了腋下皮肤,人体其他部位的皮肤也会代谢挥发性物质。他采集了后背和前臂皮肤上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经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 and mass spectrometry)分析后得出的结论是:“没有分析方法”能够证明受试老年人皮肤分泌2-壬烯醛。

普雷蒂说:“老人体味其实闻起来没年轻人的重。除非在疗养院里碰到卫生环境差等问题时,人们一般不会在意这种类似发霉的难闻气味。”

而伦德斯特伦坚决认为普雷蒂的说法不对、研究范围太狭窄。他说:“普雷蒂之所以对这个话题这么敏感,是因为他老了。”

相关研究都表明,在“气味盲测”中,受试者一般都认为中年男性的体味最难闻,比青年男性和老年男性的体味更让人受不了。化学分析也印证了垂髫小儿和耄耋老人的皮脂腺分泌物较少。此外,受试者认为中年女性的体味最好闻。

伦德斯特伦的研究发现,确实存在“老人味儿”,但人们一般都能接受这个气味,也没觉得闻起来讨厌。在伦德斯特伦看来,人们之所以觉得“老人味儿”不好闻,主要是受周围环境的影响。比如新鲜马粪的气味,要是在马厩里,就觉得这味儿正常,要换成卧室里,马上令人生厌。

伦德斯特伦介绍说:“日本研究人员发现,如果不告诉受试者闻的是‘老人味儿’,受试者都认为这个气味‘不讨厌’;如果告之是‘老人味儿’,受试者都觉得这个气味‘很恶心’。

在日本,人们明显对“老人味儿”怀有偏见,称之为“加龄臭”(kareishu)——明显含有“人上了年纪身上会有怪味道”的贬义。人们对“加龄臭”的嫌恶还成了一些公司的商机。日本公司“未来医疗”(MiraiClinical)的一款柿子味香皂,售价16美元,据说有消除“老人臭”的功效。

然而,普雷蒂持不认可日本的研究。他说:“2001年我57岁,当听到日本的研究结论时,特别生气。日本研究人员竟然把40岁至50岁年龄段的受试者编到了老年组,简直是乱来。”

虽然伦德斯特伦赞同日本的结论,但对以“加龄臭”为噱头的日化产业持怀疑态度,认为昂贵的面霜和肥皂并不会去除体味。

伦德斯特伦说:“人在感受气味时,很易受潜意识影响,因此掩盖气味无济于事。每种气味都指向大脑中特定的化学受体,甚至浓烈的香味都能向大脑传递信息。”

那么如何改善“老人味儿”呢?伦德斯特伦建议他年迈的父母多做运动,常给屋子通风,衣物即便看着不脏,也常定期清洗。不过,因遗传或疾病而产生的体臭,则较难改善。

同样的,虽然普雷蒂坚信老年人的体味比年轻人更轻、更好闻,但也建议房屋应多通风,多注意个人卫生等。

两位专家都认为,慢性病患者更易有体臭,且与年龄无关。普雷蒂认为这与饮食结构、新陈代谢、自我护理有关。伦德斯特伦认为可能是炎症导致细胞坏死过程中释放出难闻气味。目前他正在论证这个假设。

普雷蒂认为伦德斯特伦的论断还有些合理。他友好地说:“我们之前都没谈到过炎症性疾病(inflammatory disease),我所有的受试者都是健康人。”

两位研究人员都提到,随着年龄的增长,嗅觉往往会下降,到了七十岁左右,身体的自我监控系统就失灵了,根本闻不到捂住口鼻的哈气味或腋下气味。

普雷蒂相信,80岁的健康人比30岁的健康人体味少。“但是要把疾病、残疾等因素考虑在内,答案就没那么简单了。我正照顾的一位多次中风的患者就有体味。”

壬烯醛以及更具甜味的壬醛都属于醛类,自20世纪20年代被发现以来,一直用于香料香精业的浓缩配方中。

气味顾问克雷格·沃伦(Craig Warren)曾是美国国际香精香料公司(Internationals Flavors and Fragrances,IFF)香精科学部的副总裁兼研究主任,他说:“老年人皮肤分泌物中发现的壬醛,就是香水业里的‘醛C-9’,它也是世界著名香水‘香奈儿5号’的神奇配方之一。”

沃伦自嘲道:“其实,日本人身上的醛类分泌物比美国人多。我快80了,一生都研究气味。要是有人说我身上有种特殊的气味,我不会生气的,倒是想看看能不能做点什么。”另据普雷蒂推测,日本人可能是因为吃鱼,所以身上的壬烯醛浓度高。

脱臭可能是解决体味的关键。沃伦与伊利诺斯州的香水制造商贝尔·艾尔创造公司(Belle Aire Creations)合作研发了一种技术:当化学掩蔽剂碰到特殊气味的分子,会形成稳定的大分子,从而抑制特殊气味的分子从皮肤表面逃逸到空气中。

沃伦说:“壬烯醛带来的体味应该是发展臭气掩蔽技术最佳商机,但据我所知,没有人想买消除臭味的产品,市场也不成熟。”

沃伦分析,这是因为脱臭这个话题可能对美国公司来说太敏感了。女用消毒喷雾剂的制造商就纷纷接到投诉,说它们的产品有性别歧视,所以保健公司和美容公司也会在产品属性上尽量避免激怒老年消费者。

要想避免“老人味儿”,还是应该做到以下几点:注重个人健康,加强身体锻炼,及时补充水分,摄入干净食物,室内经常开窗通风,定期清洗衣物。

最近我顺路去了趟老夫妇家,还他们住在我家时落下的物品。在他们端茶待客、跟我闲聊时,我又闻到了那股熟悉的发霉甜草莓味。不过,坐在夫妇俩收拾得温馨舒适的客厅里,我没觉得发霉甜草莓味难闻。看来伦德斯特伦说得对,周围环境会影响人对气味的感受。

参考资料:

  1. Nytimes: Do Older People Have a Different Smell?Even scientists who study scent are divided.
  2. NCBI:The smell of age: perception and discrimination of body odors of different ag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