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12月19日,在邓小平的主持下召开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此次会议为中国共产党带来了重大的转折,也让中国走上了改革开放的道路,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邓小平去世的消息一经发布?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邓小平去世的消息一经发布(邓小平去世的消息一经发布)

邓小平去世的消息一经发布

1978年12月19日,在邓小平的主持下召开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此次会议为中国共产党带来了重大的转折,也让中国走上了改革开放的道路

如今呈现出来的各方面飞速发展的中国新样貌,很大程度上都得益于当初改革开放的重大举措。

毛主席也曾经说过:无论是政治,还是军事,论文论武,邓小平都是一把好手。然而,在1997年2月19日,这样的一位功勋老人却离世了。

当人们得知这个消息之后,都为之悲痛。不仅如此,世界各国的媒体纷纷也在第一时间进行了报道。

究竟针对这位中国最伟大的设计师,各国媒体会用怎样的言辞?会作何评价?今天笔者就来带大家了解一下。

01 美国《时代周刊》报道

作为新中国第二代的核心领导人,邓小平在我国的发展史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978年,中国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将发展中心转移到了现代化建设上,致力于解决我国的经济问题。

也正式确定了改革开放的方针,在中国开展了举世瞩目的二次革命。在此之后,新中国的飞速发展,世界各国都是看在眼里的。

正因如此,他国领导人对于邓小平也才会有着至高的评价。在邓小平去世之后,各国媒体也才纷纷用大篇幅的文章来进行报道,规模仅次于毛主席。

1997年2月20日凌晨,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的工作人员在第一时间收到了邓小平去世的消息。

与此同时,美国的CNN电视台不知道从哪里得知的情报,抢先在中央电视台之前,于凌晨一点左右公布了该消息

但是不同的是,没有中国方面的官方承认,美国电视台在公布消息的时候只能加上不能确定的前提条件。

随后,中央电视台在准备工作进行完毕之后,于当天的凌晨两点,向全国民众公布了这一噩耗。

消息一出,不仅在中国,在全世界都引起了轰动,各国的媒体纷纷进行了报道。这之中当然也包括美国。

自从邓小平不再公开出现在人们视野之后,美国的媒体就十分关注邓小平的动态。于是,在邓小平去世不久之后,《时代周刊》便刊登了他的画像。

《时代周刊》在美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属于是美国的主流媒体,这也是邓小平第七次出现在《时代周刊》。

早在1985年,邓小平就曾经当选了《时代周刊》的年度人物,在这期报道中,他们称赞邓小平是一位划时代的领导人

的确如此,在当时那个年代,邓小平却表示,经济问题是当下最大的政治,这样的思路为新中国带来了改变的机会。

邓小平的理论不仅帮助中国迎来了翻身的机会,实现了另外一种可能性,更加转变了西方各国对马克思主义思想的误解,彻底改变了对中国的看法。

对于此次的新闻,《时代周刊》写道:“下一个中国,邓的继任者能否把中国变成一个为世界所接受或喜欢的超级力量?”

这篇文章引用了邓小平的经典语录“坚持100年不动摇”等等,并且,《时代周刊》还特意将本该是红色的字体改成了黑色,表达了对邓小平的哀悼

此外2008年,正值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之际,《时代周刊》再次刊登了一篇文章《邓小平之后30年》,将此称之为是“邓小平的遗产”。

从《时代周刊》反复对邓小平的报道中,我们不免看出他们对邓小平身怀的敬意。

02 英国路透社疯狂播报

在中国官方发布邓小平去世的消息之后,路透社便以最快的速度转播了邓小平离世的消息,是西方媒体中速度最快的一个。

路透社作为世界上创办最早的通讯社之一,是英国规模最大的通讯社,同时也位列多媒体新闻通讯社的世界前三。

当天凌晨两点零五分,路透社先是插播了一条《中国人士预计将有重大新闻宣布》的讯息。

但是就在稿件尚未读完的时候,路透社紧接着就又插播了一条讯息,将邓小平逝世的消息告诉了世人,这个时候只有美国和英国的两家媒体播报了这则消息。

因为事关重大,其他媒体暂时没有进行转播,比较谨慎。随即,新华社便正式宣布了这一消息,证实了事情的真实性。

然后在不到短短的一小时时间内,路透社便整理好了相关的资料,紧随其后的再次播报了该则消息。

不仅如此,还有关于邓小平生平、葬礼等等方面的相关长篇大论的文章。路透社在接下来的整整一天时间内,都在循环播放关于邓小平的相关讯息。

由此可见,英国媒体对于邓小平的尊重和喜爱。根据统计,当天,路透社一共播报了171条关于邓小平的消息。

在这之中,路透社更是毫不犹豫地称“邓小平改变了中国”,给予了邓小平以至高的评价。

而邓小平之所以能够在英国人民心中拥有如此高的评价,其中最为关键的是香港的回归。

那个时候,刚刚收复了马岛的撒切尔夫人来到了中国和邓小平会面,在两人的谈判中,邓小平始终坚持自己的原则,在香港的主权问题上丝毫没有退让

让撒切尔夫人感受到了邓小平的决绝和果断,最终双方经过了长达两年多的谈判,最终在1984年12月19日,签订了《中英联合声明》,中国得以收回香港的主权。

在面对撒切尔夫人强硬态度的时候,邓小平不卑不亢,有理有据地坚持自己的立场,凭借着自己的机智最终使得问题得以和平解决。

在此期间,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的方针,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为谈判增添了制胜的砝码。

03 日本各路媒体发言

而在东方媒体中,日本的《朝日新闻》是最先发布的新闻,以《邓小平去世了吗?》文章对邓小平逝世的消息进行了报道。

不仅如此,共同社作为日本规模最大的通讯社,还写道:“邓小平是与毛泽东并列的“中兴始祖”,表示邓小平可以和毛主席一样被世人铭记。

日本的《读卖新闻》也是用了整整一个头版头条来刊登了这一消息,其他媒体更是紧随其后,一片哀悼之声。

当天北海道还发生了地震,日本媒体甚至将其称作是对邓小平逝世的感应,称是邓小平打开了中日两国建交的大门,可见在日本人心中,邓小平的分量之重。

的确,虽然中日两国长久以来就有着不共戴天的民族仇恨,长达十几年的侵华战争,使得每一位中国人每当提起都愤恨不已。

但是随着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中日两国的关系也在逐渐改善,直到1972年两国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恢复了常态化。

之后1978年,邓小平到了日本访问,不仅和日本签订了友好平等的合约,此次出行更是帮助邓小平在日本人心中留下了极好的印象。

除此之外,《朝日》电视台还在20日上午特地举行了一档名为《邓后时代的中国》的辩论节目。

在节目中邀请了各方的专业人士来参与辩论,该节目的收视率在当天稳居第一。另外,当天更是有很多日本民众自发地上街,戴着白花为邓小平送行。

04 一人辞世,举世默哀

在俄罗斯方面得知邓小平去世的消息之后,当时时任俄罗斯总统的叶利钦在第一时间表示:邓小平是中国的改革开放之父,同时也送上了自己的哀悼。

众所周知,俄罗斯的前身是苏联,和我国同为社会主义阵营的两个国家,曾经有着最为亲密的友好往来。

邓小平也是为中苏两国后来恢复邦交做出了重大贡献,因此,在邓小平去世之后,作为苏联继承者的俄罗斯也是表示了对邓小平的认可和尊重。

法新社在当天也是在文章中表示,邓小平的自主发展的实验性主张,为中国带来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使得中国的经济实现了腾飞。

《亚洲华尔街日报》也刊登了一篇名为《一个留给十亿人的遗产》的文章,在文章中写道:邓小平是在过去两个世纪中,对人类影响最深的一个人。并且从现在起再过一个世纪,邓小平仍然会是20世纪历史上,名字最为响亮的一个人。

针对邓小平的去世,各国领导人也是纷纷发表了悼念之词,英国首相梅杰表示,邓小平的开拓精神为中国生机勃勃的经济建设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朝鲜领导人也表示,邓小平为中国的建设以及发展,奉上了毕生的经历,是朝鲜人民的亲密朋友和战友。

联合总部在当天也是降了半旗,表达了对邓小平的悼念,时任联合国秘书长的安南也亲自到了中国代表团表示慰问。

这些都仅仅是国外媒体对邓小平的评价,邓小平对中国究竟做出了哪些贡献,恐怕身为中国人的我们最能深切体会。

邓小平从其十六岁开始便走上了救国救民的探寻之路,并且逐渐地成长为了一名革命家,为新中国的成立和民族的解放立下了赫赫战功。

新中国成立之后,作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又做出了一系列的重要决策,凭借着出色的远见卓识和领导才能,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952年,我国的生产总值为679亿元,在邓小平的带领下,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在1986年的生产总值飙升到了1万亿元,堪称是飞跃性的进步

除了在发展上的突出成就,邓小平更是推动了我国的统一大业,他提出的“一国两制”的方针,解决了香港问题。

使得理想照进现实,让两种截然不同的制度得以在一个国家内实现和平共处,这是在国际上没有的,开创了先例。

正如毛主席所说,邓小平是能文能武的。这位老人将毕生的精力和心血都用在了祖国的成立和建设上。

如今,距离这位老人离世已经25年了,想必他看到中国当下的发展状况,看到他所热爱的人民所处的繁华盛世,一定满是欣慰!

参考资料

人民网 2020、8、22 《邓小平: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 改变中国人民的历史命运》

邓小平 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