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这一天祭白虎是传统习俗,为的是保平安、化解是非、防止是非的发生!不少人困惑,惊蛰如何祭白虎呢?关于,惊蛰怎么祭白虎?惊蛰如何祭白虎?小编来来为您一一解答!

惊蛰万物复苏有什么讲究(惊蛰怎么祭白虎)(1)

惊蛰怎么祭白虎

古人以白虎为兽中之王,能够驱邪,驱百害,每年惊蛰日拜祭白虎,驱百虫,免受虫害。同时,在十二生肖当中,有其中的生肖,会犯白虎煞和天狗煞。后逐渐演变成犯白虎煞和天狗煞的生肖,或觉得运气不顺,犯小人的人就会在惊蛰日,祭拜白虎,祈求一年平安顺逐,驱除小人与病害。或觉得运气不顺,犯小人的人就会在惊蛰日,祭拜白虎所谓祭白虎,是指祭拜用纸绘制的白老虎,纸老虎一般为黄色黑斑纹,口角画有一对獠牙。然后可以打它。

中国的民间传说白虎是口舌、是非之神,每年都会在这天出来觅食,开口噬人,犯之则在这年之内,常遭邪恶小人对你兴波作浪,阻挠你的前程发展,引致百般不顺。大家为了自保,便在惊蛰那天祭白虎。所谓祭白虎,是指拜祭用纸绘制的白老虎,纸老虎一般为黄色黑斑纹,口角画有一对獠牙。拜祭时,需以肥猪血喂之,使其吃饱后不再出口伤人,继而以生猪肉抹在纸老虎的嘴上,使之充满油水,不能张口说人是非。

惊蛰如何祭白虎

惊蛰是立春后第三个节气,农谚有“惊蛰时候浸种(谷)种豆”之说,也是响春雷之时节,此时各种猛兽害虫冬眠后苏醒过来。客家人从中原迁徙至南方后,居住在山高林密之中,在开拓荒山耕作种植时常常受到猛兽侵扰,如老虎伤人畜,野猪吃庄稼;作物被虫害吃掉,如蝗虫、稻飞虱危害禾粟,而深受猛兽虫害之苦。为避免出现这些苦害,客家人选择在开耕之日惊蛰,以举行“祭白虎驱害虫”的习俗活动。

人们在大山入门之处,依山傍田的高大树下,选取一个有裂缝的大石之间,设立一个神坛,惊蛰之日,在神坛之地把肥肉、五谷(麻、麦、米、豆、粟),做成粄子,和用白纸剪成虎样的“白虎”(白虎为猛兽之王)和五谷种子,摆在神坛之前,点上香火蜡烛,由农夫站在神坛前面虔诚地三拜,并口中念着“惊蛰时节响惊(天)雷,震处猛兽杀死虫,风调雨顺来照应,来日米粟成枝花,黄豆番豆一‘斗篓’,葛(白)茨番(红)茨一‘抓拉’”。后香火插在神坛上,把肥肉拿到石缝上擦一擦,意让白虎吃饱不伤人畜,然后用木棒敲打大石以示敲山震虎。与此同时,把“纸白虎”烧去,最后把五谷洒在田间地头,并撒上一层石灰以示杀死虫害。待举行“祭白虎杀害虫”的仪式活动后,农夫便回到家中,开展春耕春种的各种种植耕耘准备工作。

惊蛰万物复苏有什么讲究(惊蛰怎么祭白虎)(2)

惊蛰节气历史介绍

该节气在历史上也曾被称为“启蛰”。《夏小正》曰:“正月启蛰”。在现今的汉字文化圈中,日本仍然使用“启蛰”这个名称。汉朝第六代皇帝汉景帝的讳为“启”,为了避讳而将“启”改为了意思相近的“惊”字。同时,孟春正月的惊蛰与仲春二月节的“雨水”的顺序也被置换。同样的,“谷雨”与“清明”的顺次也被置换。

汉初以前:立春—启蛰—雨水—春分—谷雨—清明

汉景帝代: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

进入唐代以后,“启”字的避讳已无必要,“启蛰”的名称又重新被使用。但由于也有不用惯的原因,大衍历再次使用了“惊蛰”一词,并沿用至今。日本与中国一样,在历代的具注历中使用“惊蛰”。此后,日本也采用了大衍历与宣明历。“启蛰”的名称在日本的使用始于贞享改历的时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