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增至63%(粤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连续18年全国居首)(1)

经过改扩建的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焕然一新。(资料图片)

昨日上午,广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在广州举行广东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新闻发布会——推进文化强省建设专场。广东文化建设的亮点、强点,未来发展的计划、愿景,都在发布会上一一呈现。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卜松竹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庄小龙

广东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覆盖160多个国家和地区

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省电影局局长崔朝阳介绍了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近五年广东省文化强省的建设情况。

目前,广东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2.57万个,打造了378个省级示范所、3134个省级示范站,组建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5.7万支,有效打通教育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进一步擦亮岭南戏曲、岭南美术、广东音乐等特色品牌。设立广东出版政府奖,聚焦重大题材加强文艺作品创作,9部作品获评全国“五个一工程”奖。

广东携手港澳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圈,成功举办粤港澳大湾区媒体峰会、智库论坛、文化艺术节。积极打造“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广州)、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际传播论坛、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等外宣品牌。

建设广州市天河区、番禺区国家文化出口基地和国家对外贸易基地(深圳)工程,推动形成以新业态为重点的对外文化贸易新模式,全省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约占全国2/5,出口覆盖160多个国家和地区。

广州文交会等会展品牌影响力美誉度不断提升

崔朝阳介绍,目前全省规模以上文化企业近万家,数量比“十三五”初期增加50%。建成文化产业园区基地有300多个,创建了8家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3家国家级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岭南双创”融入数字技术和时尚元素,深圳文博会、广州文交会等会展品牌影响力、美誉度不断提升。

崔朝阳表示,这些年来,舞剧《沙湾往事》、广播剧《罗湖桥》、纪录电影《港珠澳大桥》、电影《掬水月在手》《点点星光》、话剧《深海》、粤剧《红头巾》等纷纷摘下重要奖项。电影《中国医生》全国票房收入为13.28亿元,刷新了广东电影票房纪录。依托岭南革命文化、先进文化、传统文化,孕育出一大批精品力作,比如舞剧《岭南秋雨》、粤剧《谯国夫人》《红头巾》、民族歌剧《红流澎湃》、动画电影《雄狮少年》等。去年上映的粤剧电影《白蛇传·情》,推动了岭南文化的现代表达,实现了跨界融合,引发“破圈”传播,也创造了中国戏曲电影票房新纪录。

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

全面落实相应场馆免费开放

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厅长李斌介绍,广东历史文化资源的数量和级别都位居全国第一方阵。省级财政设立红色革命遗址保护利用专项资金,2019年起5年安排15亿元用于革命遗址保护利用。联合金融保险机构向135处省级以上革命文物保护单位免费捐赠保额达49.5亿元的保险,为全国首创,“多个地市提出建设‘博物馆之城’,吸引社会力量共办特色博物馆,现在全省民办博物馆的数量达到120家,全省定级博物馆总数达84家、位居全国第二。”

李斌介绍,为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五年来全省下达补齐公共文化短板资金40亿元。持续深化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全省约120个县(市、区)建立总分馆制,乡镇(街道)覆盖率达85%,建成‘粤书吧’等新型城乡公共文化空间2000多家。广东全面落实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美术馆等文化场馆免费开放,鼓励引导公共文化设施延时开放、错时开放、开展夜间主题服务,五年来下达中央和省级公共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美术馆及文化站免费开放经费约12亿元。

广东省广电局局长刘小毅说,广东是互联网大省,也是网络视听强省,具有用户基数庞大、内容产能集聚、产业链条完备等独特优势,体量大、平台多、内容广、重研发、贡献大、前景好,“特别是我省拥有腾讯视频、微信视频号、YY直播、虎牙直播等头部视频平台以及酷狗音乐、荔枝FM、懒人听书等头部音频平台,腾讯音乐占据了中国数字音乐七成以上市场份额。”

上线广东红色地图、网上红色展馆,“打卡广东红”微信小程序点击量超13亿人次。

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全省GDP比重达5.59%,占全国总量的13.8%,连续18年居全国首位。

规模以上文化企业近万家,数量比“十三五”初期增加50%。

10年里,全省新增两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5处,增长近一倍。

建成公共图书馆150个,博物馆367个、文化馆144个、美术馆141个、乡镇综合文化站1617个、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2.6万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