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创作挑战赛#“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起来起来起来......,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我国的国歌是什么?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我国的国歌是什么(国歌背后的故事)

我国的国歌是什么

#创作挑战赛#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起来!起来!起来!......

每当国歌响起时我们的眼前就会闪现出无数先烈抛头颅洒热血的场景,他们的前赴后继才有了我们今天祖国的强大!

但是我们的国歌《义勇军进行曲》背后的故事你们知道吗?

那是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社会上有着《何日君再来》、《桃花江是美人窝》等歌曲出现后,让一位爱国青年听到后异常悲愤甚至发表文章进行批判。这位青年叫聂耳。

聂耳的本名叫聂守信,因为一次联欢会上他表演了一个绝技:两只耳朵一前一后地动,被人称作“聂耳博士”。聂耳说“我已经有三只耳朵了(聂的繁体字是聶),你们又送我一只耳朵,也好!从此我就叫聂耳啦!”

那是在1933年至1935年两年间,聂耳音乐创作犹如井喷,他先后创作了十几首脍炙人口的歌曲,如《新的女性》、《码头工人之歌》、《卖报歌》等。在他批判纸醉金迷的歌曲文章时,引起了词作家田汉的注意。一个曲作家、一个词作家,从此走在了一起。两人为了提起中国人民的士气,呼吁抵抗外国侵略者决定来创作一首歌曲。

1935年初,田汉改编了电影《风云儿女》,把词改写好后因“宣传赤化”被捕。在他被捕前,田汉将歌词抄在一张香烟纸上夹在了剧本里。剧本随后到了夏衍的手上,夏衍发现歌词就赶紧给了聂耳。聂耳看了歌词一拍桌子,“交给我,我来作曲!”

聂耳两天便完成了曲子的初稿,但得到消息当局也要逮捕聂耳,他不得不在当地组织的安排下前往日本再转到苏联。1935年4月,聂耳到达日本,在改了三遍稿子后终于将定稿寄回国内。在寄回国内的稿子上只写了“进行曲”,百代唱片的投资人朱庆澜加上了三个字“义勇军”。从此《义勇军进行曲》就这样诞生了。

1935年5月16日,百代公司将《义勇军进行曲》灌成唱片公开发行。这首歌迅速传唱在祖国的大江南北。在今后的几年间这首歌一直鼓舞着中华儿女英勇的为保卫祖国奋勇向前。

1949年9月,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上征集国歌,梁思成、徐悲鸿等提议将《义勇军进行曲》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周恩来和毛泽东同志立刻表示赞成。

可是这一切聂耳却不知道。因为他在日本创作完歌曲的两个月后,1935年7月17日他在日本神奈川县藤泽市海水浴场游泳时不幸溺亡,《义勇军进行曲》也是他留给后人最珍贵的遗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