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上海电影博物馆

雷雨周朴园下场(孙道临和雷雨的故事)(1)

《雷雨》是孙道临上世纪80年代自导自演的电影,这部源于曹禺原著的话剧,曾多次被改编,再改编出新意谈何容易。

雷雨周朴园下场(孙道临和雷雨的故事)(2)

孙道临不惧挑战,用电影的视听手段来赋予自己对《雷雨》的艺术理解,这是一个艺术家对艺术的执着和创新。正如音频最后所说“四十余年的演艺时光,始于《雷雨》,终于《雷雨》”,感人至深。

五分钟的音频很短,却清晰地勾勒出热爱艺术、热爱电影、才华横溢又认真严谨的孙道临形象。

雷雨周朴园下场(孙道临和雷雨的故事)(3)

下面分享一篇上海电影博物馆595微电台推出的孙道临和《雷雨》的故事,内容节选自1983年第4期《上影画报》中的专访原文,文字如下:

孙道临和《雷雨》的故事

1934年曹禺创作的话剧剧本《雷雨》在《文学季刊》发表时,孙道临还只是念中学的文学青年,他通宵读完此剧,思绪万千。在进入燕京大学攻读哲学后,他作为“燕京剧社”的活跃分子,被同学黄宗江邀请扮演周冲。喜爱戏剧的孙道临欣然同意,但后因准备时间匆忙,没能如愿,临时做了剧务。

后来,他终于出演了周冲,黄宗江演周萍,二人在台上演兄弟,台下也亲如兄弟。学校师生遇上他俩,大老远就喊:“周萍!”“周冲!”他还收到不少署名“四凤”的情书。

80年代,与《雷雨》结缘40年的孙道临着手改编《雷雨》,希望将其搬上大银幕,他得到了曹禺的大力支持。影片的故事结构也是采用的闭锁式的结构,把场景主要设定在了周公馆内。而且影片的亮点在于运用了不少的闪回镜头,让影片看起来不那么的呆板。

《雷雨》的演员挑选让孙道临颇费心力。他说:“演员是重要的一关,要能理解角色,银幕形象又要具备那个时代的精神气质,因此,选演员还挺难。”

据当时场记王力平透露,在张瑜饰演“四凤”前,舞台剧、电影、电视中已经有过146个人扮演过“四凤”了,为了塑造好“四凤”,演员张瑜和导演孙道临常会进行一些艺术上的探讨。

由于孙道临是舞台剧出身,因此张瑜觉得孙道临对于表演的要求有点过火,太使劲了。在拍摄“四凤”发现她爱的人其实是她的亲哥哥这一场戏时,张瑜主动要求按照自己的表演方式来表演一次。在电影放映时,这一场戏用的正是张瑜表演的那一版。孙道临后来对张瑜说:“你的意见是对的。”

2003年,82岁的孙道临演出了叶惠贤制作的明星版话剧《雷雨》,这是他最后一次在戏剧舞台上亮相。演出结束不久,他便病重入院。身体非常不好的孙道临已经记不起事情、认不得人。他把最后的记忆,留给了相濡以沫四十余年的王文娟。当有记者问孙道临老先生何日能重返舞台,王文娟女士无奈地称:“不行了,他身体不好,不能再回到舞台上参加演出了。”

四十余年的演艺时光,始于《雷雨》,终于《雷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