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如虹拓宽锦屏(大道如虹拓宽锦屏)(1)

【编者按】2018年,我们迎来了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来,我们见证了祖国的蓬勃发展与家乡的巨大变化。为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纪念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我们推出《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专栏,讲述改革开放40年来锦屏的发展与变化,与读者共同感受这个波澜壮阔的新时代。

40年前的锦屏,交通闭塞,县乡公路大多是羊肠小道,虽然主干道铺上了砂石,但还是坑坑洼洼的泥泞难行,偏远而落后。改革开放40年来,从坑洼不平的泥巴路到高效快捷的高速公路,国道县道不断升级,乡村公路到村到组,锦屏县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日新月异,出行空前的便捷。

大道如虹拓宽锦屏(大道如虹拓宽锦屏)(2)

大道如虹拓宽锦屏(大道如虹拓宽锦屏)(3)

从“泥巴小路”到“高速公路”

锦屏是国家新阶段扶贫工作重点县和革命老区县,今年11月,被省纳入深度贫困县政策支持范围。锦屏位于贵州省东南部,地处云贵高原向湘西丘陵盆地过渡地带,东邻湖南靖州,南接黎平,西抵剑河,北连天柱,距州府凯里245公里,距省城贵阳440公里,东西最长跨度55.5公里,南北最宽39.6公里,地形上属于云贵高原向湘西丘陵过渡的山地地带,整个地势西高东低。全县总面积1596.9平方公里,辖7镇8乡和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总人口23.41万人,有侗、苗等19个民族,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89%。

锦屏交通,水陆伯仲。水路先盛,陆路后昌。清水江航道由于2003年国家重点水电建设项目——三板溪电站大坝修建,河道中断,清水江上长距离的水上运输宣告结束。

“小时候,路很少,全是泥巴小路,去乡政府就是出远门,所以连乡政府都没到过!更别说进城了。”锦屏县钟灵乡贡村村龙三姐谈起40年前的交通路况感慨地说。

大道如虹拓宽锦屏(大道如虹拓宽锦屏)(4)

大道如虹拓宽锦屏(大道如虹拓宽锦屏)(5)

由于受到复杂的地质构造的影响,境内地貌破碎,沟壑纵横,山高谷深,陆上交通先天困难。要想富,先修路。锦屏上下为了摆脱交通落后面貌,前赴后继,不懈努力。

1956年,为外运新化、隆里、钟灵的公余粮,修筑了新化至隆里公路,锦屏县有了第一条自修的地方公路。从此,锦屏县公路建设迎来了发展的春天。

锦屏至卦治、锦屏至茅坪、新化至隆里、铜鼓至界牌、新桥至江口、卦治至启蒙、隆里至钟灵、盐罐冲至山洞、平略至偶里、锦屏至彦洞、启蒙至南河、新化至龙池、花桥至下四湾、平略至偶里、八受至王家榜、便大至魁胆等一条条公路相继建成,将大山与外界通联起来。

改革开放后,锦屏交通建设更是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

80年代中后期,八受至南加、马颈坳至裕河、三望坡脚至新民、钟灵至稳江、平秋至平岑、江口至铜坡等一批县乡公路建成通车;

90年代后,公路等级的提标扩面、通村公路的通畅通达成为主要目标,完成通村公路30.8公里;

2000年,国家开始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大对西部交通建设的扶持力度。锦屏提出“三横四纵四出口”的交通建设构架,至2006年末,先后完成了过境公路县城段3公里和星子界至三板溪公路改造和路面水泥硬化工程、天柱至锦屏、锦屏至黎平、王家榜至八受、大同至敦寨油路改造工程;完成了锦屏至彦洞、八洋至启蒙、铜鼓至界牌等总长67.6公里公路镶边工程。

2015年1月23日上午9时,倍受全县人民关注的三黎高速公路正式通车运营,该高速公路在锦屏县境内有锦屏、敦寨、新化三个互通。锦屏无高速公路的历史宣告结束,交通瓶颈彻底打破。

“以前天柱到锦屏要2个多小时,高速公路通了以后,只要半个小时左右,我已经到隆里感受了明代古城气息,非常不错。”来自天柱的游客曹先生如是说。如今,交通越来越便利,锦屏隆里古城这座“养在深山人未识”的“汉文化孤岛”也逐渐从深闺走出大山,成为了国内外游客的旅游胜地。

从县道到省道、再到国道乃至高速公路,以及旅游公路的大势兴起,锦屏县的路网越来越顺畅、通达。2017年,全县公路沥青(水泥)路里程达1778公里(占总里程的76%),航运里程达89公里。2018年,完成通组公路266.651公里,其他公路建设项目工程都在有序推进中。目前,锦屏已初步实现县域通高速、乡乡通油路、村村通沥青(水泥)路。农村公路基本实现了村村互通、户户连通、巷道硬化、道路绿化,正朝着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的“四好农村路”目标奋力冲刺。

大道如虹拓宽锦屏(大道如虹拓宽锦屏)(6)

大道如虹拓宽锦屏(大道如虹拓宽锦屏)(7)

从“人扛马驮”到“畅行无阻”

随着公路的延伸,昔日闭塞的行政村、偏僻的自然寨如今珍珠般串联起来,处处闪现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光芒。

过去路不通,村里虽有产业,但靠人扛马驮,长期处于“走不出去”和“运不进来”的状态,生产效益低,绝大多数年轻人选择外出务工,不愿在村发展,村寨只剩老幼相守;现在路通了,摩托车、三轮车、小轿车、农用车畅行无阻,不仅生产效率大大提升,与外界联系更加紧密,道路交通的通畅一举改变乡村贫穷落后的面貌。更多年轻人愿意带着技术回村创业,带领村民发展产业致富奔小康。

偶里乡云照村“组组通”公路把养在深闺无人识的美景和村特产品带到大家面前,同时也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搬进村民家里。如今,云照茶场成为休闲旅游胜地,云照高山茶油、云雾山茶叶更是远销全国各地,实现山货出山远走高飞。

“现在通组公路修好了,年轻人回来了,村民发展产业的积极性更高了。”在偶里乡云照村村主任吴章池看来,路不仅缩短了回家的距离,更照亮了村里发展的希望。

如今的杉乡锦屏大地,一条条公路出现在农村,一辆辆客车开进了山里,一辆辆农用车开到了田间地头,一辆辆货车走出了大山,山茶油、山核桃、中药材、水果、蔬菜等农产品换回了钞票,钱袋子鼓起来了,村民们笑了。据统计,2017年,全县生产总值427176万元,比1978年2977万元增长143.49倍。全县人均GDP由1978年的193元增加到2017年的27542元,增长142.7倍。

大道如虹拓宽锦屏(大道如虹拓宽锦屏)(8)

40年前,出远门只能选择长途客车,大多数人都没见过飞机。40年后,私家车早已开进寻常百姓家,出门长途客车、火车、高铁、飞机任由选择,大大方便了“锦人出行,锦货出山。”如今,“通村村”手机APP也已推广使用,填补了农村不能叫网约车的空白,平台上现拥有各类客运车辆282辆,下载人数6427人。

随着贵州省“三环八射”路网建设快速推进,锦屏的通达条件将大大提升,让广大人民群众尽享改革发展红利。

大道如虹拓宽锦屏(大道如虹拓宽锦屏)(9)

四十载流金岁月,四十载沧桑巨变,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记录了锦屏交通发展的步伐。改革开放以来,锦屏县交通运输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由小变大、由弱变强,迈上了跨越发展的轨道,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实现了辉煌变迁。交通的变化,折射出一座城市的发展历程。运输网络日趋完善,出行方式多种选择,锦屏人民正在用勤劳的双手建设着走向美好明天的黄金大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