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为什么要疏远你?

“我妈很恶心,以为自己是天下无敌,什么都要自己说了算,我看见她就讨厌,我不喜欢她,她也不爱我。”小荆说非常讨厌自己的妈妈,妈妈总是拿话恶心她,所以不愿意跟妈妈多说一句话,现在嫁人对她而言,是一种解脱,因为再也不用在妈妈的眼皮底下活着了。

不要让孩子成为教育焦虑(你刷到了存在感)(1)

每个孩子都喜欢粘着自己的妈妈,只有在妈妈的身边才是最放得开的时刻,可以任性、可以撒泼、可以无赖,可是小荆却对自己的妈妈避之唯恐不及。小荆家里一共有四个兄弟姐妹,除了她,其他兄弟姐妹都是被妈妈亲手带大的,但唯独她是从小被奶奶寄养在奶奶身边,而且妈妈跟奶奶的关系又非常恶劣,小荆从小就夹杂在奶奶的妈妈的战争中长大。而小荆讨厌妈妈的最大原因是妈妈太过强势了,她说妈妈好像一直在刷自己的存在感,却不知道刷没了我的存在感,不管对错,什么都要自己说了算,很多时候都让我透不过气。

不要让孩子成为教育焦虑(你刷到了存在感)(2)

将孩子寄养在他人身边,对孩子会产生什么影响?

1. 亲子关系不融洽。从小被寄养在他人身边长大的孩子,跟父母之间的亲子关系一般都不会特别融洽,而且跟父母的感情也不会很深,没有办法像其他的孩子一样随意跟父母撒娇。

2. 父母容易产生偏爱之心。不少父母因为赚钱,将孩子寄养在他人身边,等自己情况稳定下来后,再生的孩子一般都是自己亲手抚养长大的,在这种情况下,很多父母内心都会更偏爱自己带大的孩子,从而无形中伤害了那个曾经被寄养在别处的孩子。

不要让孩子成为教育焦虑(你刷到了存在感)(3)

3. 父母不容易了解孩子心里想法。“知子莫若母”,这是一句古话,意思是不用孩子做什么,从孩子的一个表情,母亲就能知道孩子心里到底是怎么想的。而父母长期将一个孩子寄养在他处时,他是没有办法这么了解孩子的,所以在日后相处的日子里,因为不了解彼此,而容易生出误会。

4. 孩子容易自卑、小心翼翼。有些孩子不是寄养在自己爷爷奶奶家里,而是托付给家里亲戚或者父母朋友等家里,长期生活在别人家的孩子会有一种“寄人篱下”的感觉,时间久了就变得做什么事情都小心翼翼,内心也变得自卑、没有自信。

不要让孩子成为教育焦虑(你刷到了存在感)(4)

中西合璧亲子专家、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系实践导师黄静洁认为,良好的亲子关系,长辈得有长辈的样子,父母该有父母的样子,应该给孩子做个榜样。

很多父母没有跟孩子生活在一起;也有很多父母因为工作繁忙,无暇顾及到孩子,也因此总与孩子之间少了那么一味“父子情、母女爱”,两者之间沟通甚少,而难得有时间碰到的时候,父母却发现孩子跟自己之间已经有隔阂、有疏远,孩子的逆反行为会让他们既伤心,又生气,却无可奈何,而这一切主要就是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亲子关系没有粘性。

不要让孩子成为教育焦虑(你刷到了存在感)(5)

如何更好地培养亲子关系?
  • 孩子的事情亲力亲为。最直接的培养好和孩子的亲子关系,就是不管怎么困难,都自己亲手带大孩子,孩子的所有事情都亲力亲为,这样孩子的脾气和情绪都在你的掌握之中,并知道如何第一时间解决问题。
  • 降低“父母”的威慑力。在孩子面前,不要总是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时刻树立自己作为父母的威严,无形中给孩子带来巨大压力,让孩子觉得任何事情都要以你为尊,不得反抗。
  • 客观对待问题。如果婆媳有问题的家庭,妈妈或奶奶都不要在孩子面前诋毁对方的形象,这并不能为你们争的什么,只会让孩子在中间更加为难,甚至让孩子看不清事情的本质,更是多一分不必要的烦恼。即使被孩子当面碰到这种事情的时候,也要客观对待问题,正面积极地教育孩子。
  • 父母该有父母的样子。什么时候做什么事情,父母应该先起到表率作用。然而,很多父母喜欢把自己想法和意愿强加在孩子身上,而且特别注重成绩结果,尤其喜欢在饭桌上说教,好好的一顿饭,硬生生让孩子吃出了世界末日的感觉。
  • 尊重孩子。父母和孩子之间最大的鸿沟,就是父母总喜欢以父母的姿势教育孩子,不听孩子的想法。尤其是在人多的地方,很多父母不分场合对孩子进行“教育”,铿锵有力、振振有词的父母,自己刷到了存在感,却也刷没了孩子的自尊,这种教育观念真的需要更新了。

不要让孩子成为教育焦虑(你刷到了存在感)(6)

良好的亲子关系,对孩子的成长尤为重要

很多父母不理解亲子关系的重要性,经常会因为一件很小的事情,对孩子不是骂,即是打,让孩子的内心渐渐对父母产生了抗拒,小的时候他反抗不了,他只能采用哭闹的形式来表达自己内心的不满;开始懂事的时候,他便会采取沉默和不搭理来反抗父母的无理行为;等有足够能力的时候,孩子就会采用离开家里,回避父母行为来表达自己的愤怒。

每个父母的初衷都是为了孩子好,做的一切努力与奋斗也是为了让孩子有一个更好的明天。但是,我们不妨换一种方式,以一种你和孩子都会感觉到轻松的方式来表达你对孩子的爱,结果也肯定是截然不同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