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1年3月20日,3月份的第3个周六,也是朋友阿森年后的第7个“相亲纪念日”。算上年前,已经相亲了20多次了。这个数字,对于虚岁29岁的他来讲,足够正常。

恐婚的人该结婚吗(恐婚是不是病不是不想结婚)(1)

社会舆论对婚姻生活的负面宣传是“恐婚”的起因之一, 这种社会氛围使得部分未婚男女产生心理阴影,对婚姻失去信心,认为与其结婚后遇到这类让人痛苦的情况,还不如不结婚。

没有生而俱来的不婚主义,只有被现实击垮的恐婚一族。恐婚,一个离我们越来越近的代名词,越来越觉得这个词就是为自己量身打造的。而当恐婚恐到一定程度,它就变成了一种病,是心理病,也是社会病。

恐婚的人该结婚吗(恐婚是不是病不是不想结婚)(2)

年轻人可以和长辈沟通,把自己的难处,所思所想,日后规划和父母好好聊聊,一方面能消除长辈的担忧,一方面能帮助自己分析原因。而长辈也应尊重年轻人的选择,不要不停施加压力,以免造成年轻人“被催婚”的焦虑情绪。同时,恋爱中的男女也应该充分交流,特别是即将进入婚姻的情侣,恐惧与焦虑很正常,增强对婚姻的安全感与信任感都是从沟通开始。

网上有句话是这样说的:我来这个世界从来不是为了结婚生子繁衍后代,而是为了看这个世界花怎么开,水怎么流,太阳如何升起,夕阳如何落下。简单讲,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我还没想好去结婚。

恐婚的人该结婚吗(恐婚是不是病不是不想结婚)(3)

1、成本太高,压力太大

这是横在大多数人面前的第一道障碍。房子、车子、工作,永远是结婚必备的三大要素。当然也有人三缺一或各要素差点意思就把婚结了的,但要知道先上车的肯定会再补票的。

好的工作没有标准的定义,取决于你的学历水平、税后薪资、五险一金、稳定与否……市中心的房子,能凭自己的储蓄付起首付的凤毛麟角……车子,谁还不是有比没强呢?

当然,结婚的成本和压力远不止如此,婚后的柴米油盐,孩子的奶粉、补课、上学费,双方父母的养老……婚前是男孩和女孩,婚后就是儿子和儿媳,更是人父和人母,你有责任也有义务去承担整个家庭的一切,你准备好了吗?

2、不相信爱情

没有人不希望能找到一份属于自己的爱情,一房两人三餐四季,然后以一种自信的身姿迎接婚姻。但当你看多了父母没完没了的争吵,有时候可能是多剥了一颗蒜或摔碎了一个碗;当你习惯了朋友去年结婚今年闹离婚的剧情,还不忘跟你讲自己结婚是一时冲动;当你预感到你们的爱情终究会消磨殆尽,因为柴米油盐,因为婆婆的叨叨,也因为你爱的那个人的逐渐嫌弃……

而对于单亲家庭环境下成长的人来说,本身骨子里的情感就缺乏一份安全感,还怎么去冒险?

恐婚的人该结婚吗(恐婚是不是病不是不想结婚)(4)

3、对爱情的执着,对婚姻的不将就

相较于一日三餐的婚姻,我们更期待四季如春的两人世界。爱情就像尝一块慕斯蛋糕,满眼欢喜,最后满心甜蜜;而婚姻,更像是感冒后的一杯开水,没有味道,却知道它很重要。你想要的爱情,虽然迟到但是它一定会来,这是你的执着;而婚姻,一旦选择就像坐上了开往远方的列车,尽管有人中途下车,所以你不想将就。

你希望你爱的人能捧着鲜花出现在你面前,你也希望雨天他能为你撑伞挡风,你更希望他在某个周末的早上为你煎一份太阳蛋……但是,你不想那个人周一到周五拖着疲惫身体回家,吃完饭丢下碗筷“葛优躺”,看你家务没做发牢骚,把孩子的作业辅导“让”给你,睡觉时背对着你玩手机……

朋友婚礼上,新郎新娘捧得捧花你不敢去接;小学同学都结过两次婚了,你又被邀请去喝他们孩子的满月酒;朋友截图发给你,那是你前任昨天在婚礼上激动的誓词和感动的泪水……

假设世界人口60亿,人活80岁,一个人平均每天会遇到1000个人,相遇的概率约0.00487,相识的概率约0.0000005,相知的概率约0.000000003,而相爱的概率等于0.000049*0.0000005/6000000000(自己算吧,反正比中五百万概率小得多,已知中五百万概率约一千七百万分之一。)

恐婚没有错,年轻人虽不恐婚,但人总不能恐惧一辈子吧。碰到了一个对的人,哪怕是错的时间,去爱去结婚就是一件对的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