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4月,湖北钟祥市大洪村村民在半夜听到一声巨响,第二天有村民在村后的斜坡上发现爆炸留下的痕迹,一个直径十几公分深不见底的洞穴,村里老人口口相传这里是一座明代藩王的大墓,看来这是有盗墓贼光顾了。

警方和当地文物部门现场勘查后,确认这是一座古墓,盗洞已经打通了墓室,于是决定立即抢救性挖掘。

后来证实,这座大墓的墓主人是明代梁庄王朱瞻垍和其王妃的合葬墓,朱瞻垍是明仁宗朱高炽九子,明宣宗朱瞻基的异母弟,永乐二十二年被朱棣册封为梁王,在藩国仅仅待了六年就病死了,死时年仅30岁,英年早逝。

开国皇帝朱元璋是穷苦出身,苦日子过怕了,对他的子孙后代是出了名的溺爱,明代的皇室宗亲们个个过着骄奢淫逸的生活,都富可敌国,死后厚葬之风盖过汉唐盛世,甚至重开殉葬之风。

因此,每一座明代藩王的大墓,都是一座地下宝藏。

水下皇陵宝藏之谜(一座堪比帝王陵的地下宝藏)(1)

梁庄王墓

朱瞻垍出身显赫,加之钟祥府在明代是与南北二京齐名的全国三大直属藩府,他的墓葬等级和其他藩王相比,肯定高出一截。

考古挖开梁庄王墓,发现整座大墓被泡在了水中,水深5米左右,当用抽水机抽水时,从里面飘出来一条现代人用的毛巾,很可能是盗墓贼留下的,考古队员心里顿时凉了半截,费这么大劲,可能白忙活了。

大墓虽然可能已经被盗一空,必要的考古程序还是要走完的。

墓内积水排完后,考古人员进入大墓时,竟然发现墓室的一扇石门不翼而飞,而且有明显人为破坏的痕迹,这更加印证了考古人员的判断,大墓已经被盗了。

人们常说,希望越大,失望越大,反过来讲就是失望越大,惊喜也就越大。

当考古人员进入墓室时,完全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大墓不仅保存完整,而且陪葬品的奢华程度堪比帝王陵,先后出土了5300多件珍贵文物,仅金、银、玉器就有1400余件,珠饰宝石则多达3400余件,其中金镶宝石带带銙、云形金累丝镶宝石簪、金累丝镶宝石青玉镂空双鸾鸟牡丹簪、金镶宝石绦环等,可谓稀世珍宝。

特别是出土的红宝石、蓝宝石、祖母绿、金绿宝石等四大名贵宝石,产地均来自东南亚,根据墓志记载是郑和下西洋时所带回的珠宝,这也是国内首次发现郑和从西洋带回的珠宝。

可以说,梁庄王墓是继万历皇帝定陵之后,考古挖掘的陪葬品最为奢华的明代大墓。

水下皇陵宝藏之谜(一座堪比帝王陵的地下宝藏)(2)

嵌金冠顶

水下皇陵宝藏之谜(一座堪比帝王陵的地下宝藏)(3)

云形金累丝镶宝石簪

水下皇陵宝藏之谜(一座堪比帝王陵的地下宝藏)(4)

金镶宝石白玉镂空龙穿牡丹纹帽顶

水下皇陵宝藏之谜(一座堪比帝王陵的地下宝藏)(5)

冕冠

水下皇陵宝藏之谜(一座堪比帝王陵的地下宝藏)(6)

金累丝镶宝石青玉镂空双鸾鸟牡丹簪

水下皇陵宝藏之谜(一座堪比帝王陵的地下宝藏)(7)

镶金冠顶

水下皇陵宝藏之谜(一座堪比帝王陵的地下宝藏)(8)

铜鎏金镶嵌玉和宝石的带板

水下皇陵宝藏之谜(一座堪比帝王陵的地下宝藏)(9)

金花丝镶宝石带

考古人员在挖掘的过程中发现了三处盗洞,陪葬如此奢华的大墓,盗墓贼为什么没有得手呢?

梁庄王墓看似是一座竖穴土坑式的封土墓,实际上是一座崖墓,将墓室建造在一处斜坡上,这座斜坡是一座石头山,将墓室凿在据地下七米处的岩洞内,再在洞内用砖砌成墓室,墓道用五层封土填死。

盗墓贼想将盗洞打到墓室,如果找不到墓道,就要凿穿7米厚的岩石,几乎不可能,两个古代盗墓贼留下的盗洞,就是打到岩石层后放弃了。

还有一个原因是,墓址选的不是很好,没有避开地下水,导致地下水灌进了墓内,深达5米,将整个墓室泡在了水中,如果盗墓贼不具备水下盗墓的条件,就是进来了,也无可奈何,海昏侯墓就是因为泡在了水中,盗墓贼虽然进去了,也没能盗走一件珍宝。

最近接被盗的就是最后这个盗墓贼,也就是村民听到的爆炸声。

这个盗墓贼准确定位到了墓室的位置,挤压式爆破技术掌握的不到位,没能炸出理想的盗洞,所以没能得手。

旭哥插句题外话,给大家说一说挤压式爆破技术,这是现代盗墓贼必备的技能之一。

先用洛阳铲探一个直径十公分左右的盗洞,直达墓室,但不要打通墓室,然后填充适量的炸药,引爆后,冲击力会将盗洞向四周挤压开,形成一个直径五十公分左右的盗洞,省时省力,一次成型,还没有新土翻出,隐蔽性十分强。

好用是好用,难点在于能不能准确定位到大墓的位置,炸药的剂量也要拿捏的恰到好处,量大了可能炸塌墓室,量小了,挤不出来理想的盗洞。

这个盗墓贼显然是个二把刀,也或者是因为岩石层的原因,直接打通了墓室,炸药没办法装填,只好用一个毛巾塞在盗洞底部,但是没有把握好炸药的分量,导致爆破后没能炸出足够让人通过的盗洞,这也是村民发现这个盗洞只有十几公分的原因。

考古队员看到的那条毛巾,也就是这个盗墓贼塞在盗洞底部的那条,爆炸的冲击力使毛巾掉进了墓室内的水里,墓室的一扇石门又没有了,考古队员抽水时,毛巾就随着水飘了出来。

水下皇陵宝藏之谜(一座堪比帝王陵的地下宝藏)(10)

墓室一扇门不翼而飞

被砸碎的石门又是怎么回事呢?

考古学家翻遍史料,终于为我们找到了答案,原来这是一个动人的爱情故事

朱瞻垍和他的王妃十分恩爱,朱瞻垍病危时,王妃要求为他殉葬,朱瞻垍坚决不允许,要王妃好好的活着,抚育好孩子,孩子还处在襁褓之中,王妃为了孩子,便答应好好的活下去。

多年以后,王妃临死前留下遗嘱,要求和朱瞻垍合葬在一起,但当时朱瞻垍下葬时,由于是英年早逝,就没有考虑夫妻合葬的事情,墓室的大门已经关闭,自来石已经落下,石门无法开启,工匠就只好砸碎了石门,将王妃下葬后,为了方便,就用一扇木门代替了原来的石门,随着时间推移,木门早已腐朽消失了。

水下皇陵宝藏之谜(一座堪比帝王陵的地下宝藏)(11)

自来石

旭哥再给大家普及一个知识点,古代陵墓的防盗机关—自来石,古代陵墓的墓室四周都非常坚固,唯一的命门就是墓室大门,自来石就是在墓室石门之后挖一石槽,一长形板状石立于其上,待地宫大门封闭后,立于槽中的自来石便会呈斜状自动插入两扇门的缝隙之间,门就会被从里面顶住,盗墓贼不管有多大力气,也不可能从门外推开石门。

自来石并非无解,有一种工具叫拐钉钥匙,它是一种一端有长柄,而另一端为半圈形的金属器物,将拐钉从门缝当中伸入,再将半圈形的部分套在自来石上面,再握住拐钉的柄部,然后将自来石缓缓的抬起,与此同时要顺力推动地宫大门,一直到这个自来石竖立在地面上为止,这样,随着推动地宫大门,自来石就会被推开,地宫大门也就被推开了。

看来这些工匠还是欠缺些火候,梁庄王墓,旭哥就给大家聊到这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