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盘山是长征途中,红军翻越的最后一座山峰。中央红军一鼓作气翻过此山后,到达陕北吴起镇,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

而在此之前十多天,有三百多名红军战士,竟然在露营时却离奇牺牲。

毛主席接到报告后,十分震惊,下令严查,竟然调查不出三百多人的死因。

直至新中国成立后,曾多次调查这件离奇事件,也都没有得出任何合理的解释,这也成为毛主席一生的遗憾。

收集长征路上的著名事件(长征路上的悬案)(1)

直至事发五十多年后,一支科学考察队深入六盘山区,意外发现了一种神秘物质,才揭开了这三百多名红军离奇牺牲之谜。

兵峰指向六盘山

1935年9月27日,中央红军在突破了腊子口封锁线后,消灭了当地小股敌军,占领甘肃通渭县榜罗镇,部队得以暂时的休整。

毛主席刚刚在行军途中创造了那首著名的七言律诗《七律•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这一首诗一经面世便在红军战士中广为流传,许多战士看到这首诗词后,再回想起将近一年多的转战,纷纷流下了热泪。

收集长征路上的著名事件(长征路上的悬案)(2)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8万多人的中央红军开始了一场世界军事史绝无仅有的大转移。

长征之初,面对上百万国民党反对派的围追堵截,红军伤亡惨重,仅湘江一役人数就锐减到3万人,大批优秀的战士和指战员葬身江水之中。

在这生死攸关的危急时刻,毛主席力挽狂澜,根据敌我态势分析出:中央红军应放弃北上湘西跟贺龙、萧克会合的计划,主张向西进入贵州。

因为贵州是敌人的薄弱地区,多山、地广人稀,便于转移和隐蔽;同时,这一地区属于地方军阀林立之地,中央军与地方武装派系林立,内部矛盾重重

收集长征路上的著名事件(长征路上的悬案)(3)

遵义会议后,毛主席负责对中央红军的军事行动。

由此,红军转危为安,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开始了一系列转战,把国民党反对派军队绕得团团转,搞不清红军的方向。

红军在毛主席的指挥下,历尽千难万险,在付出巨大的代价后终于跳出了敌人的层层围困。

此时,毛主席正在思考事关中央红军前途命运的事,那就是红军的最终落脚点。

而就在毛主席查阅《大公报》上的一则新闻消息后,认定“红二十五军和陕北红军已经会师”

在报纸中写着:“陕北的延安、保安、安塞等5个县城被红军占领”并且一句“这里情况正与江西情形相仿佛。”的评论,更加印证了毛主席的推测。

而从榜罗镇到陕北必须要突破最后一道阻隔——六盘山区。

收集长征路上的著名事件(长征路上的悬案)(4)

六盘山横亘于宁夏西南部、甘肃省东部、陕西省西部,横跨三省,延绵千里,而山峰的海拔均超过2500米。

这里山路曲折蜿蜒,据当地的向导说:“要攀上六盘山上顶峰,要经过六重盘道。”

可以说,除了地势险要,还要经过漫漫的山路。

几天后,在榜罗镇召开的政治局常委会议上,改变了中央红军准备在接近苏联的地方建立根据地的想法,做出了建立陕甘根据地的重要决定。

这也意味着中央红军还要向东翻越六盘山,前行上千公里,而面对的将是尾随其后的国民党中央军,以及沿途穷凶极恶的马鸿逵、马步芳的西北地方武装。

收集长征路上的著名事件(长征路上的悬案)(5)

出发前,毛主席对着全体红军指战员说道:“我们要到陕甘革命根据地去。我们要到抗日前线去!”战士们各个斗志昂扬,所有人都看到了长征胜利的希望。

果不其然,国民党调集重兵在六盘山一带设防

除了尾随的国民党中央军追兵外,在六盘山西部的隆德县城还有地方杂牌武装,东部有东北军的骑兵部队,这些军队随时都可以向六盘山增援。

10月5日,中央红军所辖的三个纵队7000余人兵,分成两部分,向西吉县前进。

毛主席、张闻天、王稼祥等人率领第一纵队,当晚到达单家集。

收集长征路上的著名事件(长征路上的悬案)(6)

就在此次,毛主席得知,青石嘴一带敌军兵力较少,只有门炳岳骑兵第十三团的两个连,这些士兵携带着物资给养。

如果此时突然袭击,既可以突破敌人的封锁,为红军打开一条通道,又可以俘获物资补充,是一举两得的妙棋。

随即,立即部署作战,决定突袭青石嘴。

这场战斗红军以优势兵力大获全胜,歼敌两百多人,还缴获大量物资,包括100多匹战马、以及大量的枪支弹药。

就是利用这次战斗缴获的物资,中央红军组建了第一支“骑兵侦察连。”

很快,中央红军大部队前锋抵达六盘山,准备翻越这座阻挡红军的最后一座高山。

收集长征路上的著名事件(长征路上的悬案)(7)

顺利翻越六盘山,三百红军战士命丧露营地

1935年10月8日,红军成功翻越六盘山。

彻底摆脱了国民党反动派数十万大军的围追堵截。

毛主席的心情格外高兴。突然,警卫员将一份加急情报送了过来。

顿时间,毛主席面色阴沉,心中的喜悦顿时褪去,毛主席大声地喊道:“快把罗瑞卿叫来!”

这位罗瑞卿担任红军中央保卫局局长,日后成为我国首任公安部部长。

在安全、侦察、情报方面可谓是顶尖的人物。

收集长征路上的著名事件(长征路上的悬案)(8)

当罗瑞卿见到毛主席后,被这份情报的内容所震惊,并且吃惊地连连说出“这怎么可能?”

情报中写着:300多名夜宿耿湾镇的红军战士,一夜之间全部死亡,死因不明。

原来,在一天前,一支300多人红军队伍来到耿湾镇

时间已经入夜,部队决定就近安排休息,第二天再做安排。

而村里的百姓早已将房门关闭,红军纪律严明,不允许打扰地方百姓,就这样这三百多人就在村外的山坡处露营一夜

刚刚爬过了六盘山,这支部队极度疲惫,又困又乏。

指战员一边安排人员寻找水源,一边安排炊事班埋锅造饭,好让大家 吃上一顿热乎饭。

收集长征路上的著名事件(长征路上的悬案)(9)

很快,寻水的战士就找到了一处泉水,而且水质甘冽。

一路上急行军的战士们口干舌燥,得到这眼甘泉如获至宝,纷纷前来,狂饮一番。

然而,第二天清晨,红军大部队准备集合出发,经过清点人员,发现驻扎在耿湾镇的部队没有汇报人数。

为了一探究竟,几名红军战士来到耿湾镇,远远就看到在山坡上的战友们。

可在敌情复杂的情况下,竟然没有一个人站岗。

而几名红军战士走到近前后,这些三百多名战士纷纷躺在地上,安详地在“睡”着,在每一个人的脸上也看不出任何异样。

可当战士下意识地将手放到战友们的鼻孔上时,竟然发现这些战友们都没有了呼吸

收集长征路上的著名事件(长征路上的悬案)(10)

见此情况,几名红军战士立即将情况上报。

毛主席立即命令罗瑞卿,调查这三百名红军战士的死因。

这三百名身经百战的战士,这对于中央红军来说是一笔宝贵的资产。

这些战士大多从江西一路战斗到六盘山区,是革命的种子,如今却莫名的死亡,令红军上下无比的悲痛。

根据前一夜警戒的战士汇报,晚上没有任何枪声,也没有任何敌人运动到红军营地附近。

要知道,红军转移将近一年多的时间内,除了严密的组织,夜晚露营都会安排明哨、暗哨。所以,敌人偷袭导致红军战士牺牲立即就被排除。

收集长征路上的著名事件(长征路上的悬案)(11)

而现场排查的结果也显示出,战士们的身上也没有任何伤口,也印证了没有敌人偷袭的推测。

同时,这些战士的脸上都呈熟睡的模样,没有任何痛苦的表情。会不会有敌特人员投毒造成战士死亡呢?

这种推测也见得成立,因为前后几天此地的村民,未有饮用水源而身亡的情况发生

而从附近的村民口中却得到了一个口口相传的说法在古代,有路过此地的骑兵在此地过夜,竟一夜之间离奇地死亡。

事后,皇帝派人调查了许久也没有发现任何蛛丝马迹。

收集长征路上的著名事件(长征路上的悬案)(12)

而在历史上,就流传着一种“戾气”害人的说法。

说是有人误入了深山,吸入了山中的“戾气”轻者神志不清,重则顷刻间便会丧命山中。

另外,三国时期,也有诸葛亮平定南蛮,有蜀兵误饮了一种叫做“哑泉”的泉水而导致语言丧失的事例。

可眼下的军情紧急,红军还需要进行下一步进军计划。调查不得已暂时停止。

虽然没有查出300多名红军战士离奇死亡的真正原因,可红军战士们全都把这三百名战友的死算到了国民党的头上,大家都摩拳擦掌,准备替这些死去的战友们报仇,终于,十几天之后,红军战士等到了这个报仇的机会。

1935年10月19日,红军经历了千难万险,终于抵达了陕北苏区吴起镇,眼看长征即将结束,可突然毛炳文和马鸿逵的部队又追了上来。

正在气头上的彭德怀决定给这群国民党人狠狠一击。

收集长征路上的著名事件(长征路上的悬案)(13)

五十四年后真相水落石出,杀人者另有所指

直到建国后,毛主席依然没有忘记当年在六盘山牺牲的300多名战士,他特意嘱咐周总理安排人员一定要弄清事情的真相

多次抽调精干力量实地调查,希望得到有用的信息。

甚至还把情报部门的力量都用上了,结果都无法取得任何进展。

1976年,毛主席与世长辞,三百多名红军命丧六盘山未能破案,也成为他心中的遗憾之事。

直至1989年,兰州军区的一支部队到六盘山地区进行水质勘测,驻扎在了耿湾镇。

收集长征路上的著名事件(长征路上的悬案)(14)

团里的两名工程师王学印和王森林按照命令,在耿湾镇附近提取了水样,带回实验室进行科学研究。

然而,得到的结果却令二人感到惊奇,样品中含钾量是正常标准的4倍左右

钾这种微量元素是人体必需的,但钾含量超过正常标准,会导致神经系统出现紊乱,严重的还会导致生命危险

随后,王学印和王森林一面上报组织,一面将情况通报给了当地居民不要饮用山中的泉水,以防止钾中毒。

他们二人还从村民的口中得知,当年就有三百多名红军战士,因为在此地留宿而莫名牺牲的往事。

这也使王学印和王森林,将泉水中毒与红军战士牺牲相联系的动机。

收集长征路上的著名事件(长征路上的悬案)(15)

为此,他们再次回到了耿湾镇。又对泉水进行了一次抽样和检测。

经过更全面的分析,发现这些泉水中不仅含有超量的钾,还有一定含量的纳离子

除此之外,在泉水咕咕冒出的气泡中,可以探得这些气泡还有氰气

说明,此处的地下蕴含着石油储量,并且地层错落,石油分布也不是十分均匀,造成了气泡不是随时冒出,是间隙性的排出。

而这些并不是造成死亡的真正“凶手”。

可是,氰气一旦冒出与泉水中的钾和钠结合,就可以生成氰化钾和氰化钠。而这两种物质皆是可以置人于死地的剧毒之物

收集长征路上的著名事件(长征路上的悬案)(16)

据科学资料显示:人体如果摄入50微克氰化钾或氰化钠,就会使人毫无痛苦的死去。

由此,三百红军离奇丧命六盘山终于水落石出。

在当年,这些战士正是饮用了含有氰气的泉水才会离奇死去。

这也可以说明,附近村民饮用泉水时,也许没有含有氰气,或是饮用的水量不足以致命。

结语

1935年12月,毛主席改写了之前写作的一首《长征谣》,诗中有“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这就是日后广为传颂的《清平乐·六盘山》。

而就在毛主席发出“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呐喊声后,他率领的红军以惊人的意志力,不仅战胜了意志,而且战胜了大自然,跨越了雪山、草地;严寒、酷暑。

六盘山,在毛主席的心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位置,除了这是取得长征胜利的关键一步外,还有那令他遗憾终生的三百条生命。

参考资料:

解放军报:《六盘山下300红军一夜牺牲之谜 毛泽东扼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