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苦旅洞庭湖(述说新时代的洞庭故事)(1)

□谢伟锋

方向清、目标明,才能行动敏。在国家发改委支持和指导下,湘鄂两省抢抓国家支持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机遇,正在共同编制《新时代洞庭湖生态经济区规划》。遵循关于“共守一江碧水”的重要论述和本地区实际,湖南省省情研究会组织参与规划编制的专家和湘鄂两省相关领域的领导,围绕“十四五”时期长江中游特别是洞庭湖区的绿色发展,就洞庭湖区高质量发展大事和湖区人民群众切身利益问题,提出了一些观点和建议,与红网论道湖南频道联袂推出“洞庭湖生态经济区高质量发展”系列文章。“文章合为时而著”,仔细品读专家和领导的真知灼见,我们更能对洞庭湖区高质量发展大事“举一纲而万目张,解一卷而众篇明”。

心系一湖两岸,绘就绿色风景线。视察长江时第一次明确提出:“守护好一江碧水”,这一要求与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发展战略完全契合。如何做到“不搞大开发,共抓大保护”,落实新发展理念,推进绿色发展,是一个重大的时代课题。中共岳阳市委党校二级巡视员刘宇赤教授指出,“只有持续发力、久久为功,一江碧水才能守护得住、守护得好、守护得久”。湖南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李晖也强调,“新时代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的发展,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的风行,肯定不是偶然的现象,而是这个时期的人心所向。在“洞庭湖生态经济区高质量发展”系列文章之中,我们看到了这样的映照。

情牵民生福祉,走好生态发展路。洞庭湖被称为是湖南人的“母亲湖”,由此可见它对三湘大地的意义所在。自2014年国家批复建立洞庭湖生态经济区,我们要从事关民生福祉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趟出符合人与自然共赢的生态发展路。湖南省绿色发展研究基地首席专家刘解龙教授提出,“提升打造洞庭湖大湖流域生态文明试验区的战略地位和战略影响,增强战略定力”;湖南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邝奕轩强调,“以‘三高四新’战略为指引,全力将洞庭湖生态经济区打造成联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物流枢纽强支点”。一串串鲜活的发展案例、一幕幕怡人的绿色场景,“洞庭湖生态经济区高质量发展”系列文章道出一个俭朴至真的道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昂首阔步前行,眺望湖湘新未来。以科学判断的目光去引领更长远发展,就好比站在雄伟高地上去眺望远方,清晰自己的任务和使命,是决定“看多高”和“走多远”的关键要素。湖南省高校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杨培涛就展望,“探索洞庭文旅融合新模式,促进洞庭湖区文化生态旅游产业链和创新链精准对接”;湖南省社会科学院党组成员、副院长汤建军就指出,“‘守护一湖清水’是湖南湖北两省围绕打造长江经济带发展和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支撑、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聚力承担的职责”。“洞庭湖生态经济区高质量发展”系列文章释放出强烈的信号:此刻无论从哪个角度辩证去看,尽管前方道路上的艰和险在增多,只要始终秉承“共守一江碧水”的发展理念,时和势始终与湖南在一起。

笔短情长,述说新时代的洞庭故事。在系统规划和审视大势之中,去科学地描绘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的宏伟蓝图,从而赢得发展的主动权——这是“洞庭湖生态经济区高质量发展”系列文章的初心和落脚。通俗而生动的描述,精炼而深刻的话语,篇篇文章都充满辩证法,也极具指导性。专家和领导创作“洞庭湖生态经济区高质量发展”系列文章,围绕“十四五”时期长江中游特别是洞庭湖区的绿色发展,说出了当下的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重大举措,构建了凝聚共识、催人奋进、助力发展的思想矩阵。当然,对文章不应该只停留在阅读和赏析上,更应该把其中的“方法论”付诸于行动。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将在洞庭湖生态经济区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创造新的更大奇迹,夺取新的更大胜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