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关注我

校对差错率(六类差错要注意)(1)

关注我哟

点击新闻与写作了解更多精彩内容

校对差错率(六类差错要注意)(2)

有传媒的地方,就有《新闻与写作》!

校对是保证文稿质量的重要一环。校对阅读不同于编辑审读,编辑审读以线性阅读为主,即一组词一个句子地阅读,重在“得意”。而校对是以点性阅读为主,即逐字(词)逐标点地猎错,不断停顿、回复,注重“得形”。校对要坚持“好疑、勤查、善辨、慎断”八字原则,防止以下六类常见的错误。

1

政治性差错

政治性差错是最严重的错误,要时刻保持“好疑”的态度,慎之又慎,决不能让其漏网。

例如,2014年11月APEC峰会在北京召开期间,某篇文章出现“21个APEC成员国国家元首和政商精英”。这一词组中有两处严重错误:

第一,APEC成员中包括中国台北、香港,所以不能用“成员国”一词;第二,“国家元首”更属严重错误。应改为改为“21个经济体的领导人和政商精英”。

文稿中涉及民族,必须认真核查。

常见错误有:

不了解撒尼人是彝族的一个分支,称其为撒尼族。把“摩梭人”误为“摩梭族”,“苦聪人”误为“苦聪族”,“穿青人”误为“穿青族”,“图瓦人”误为“图瓦族”。

有些少数民族地名也容易出错,“广西壮族自治区”误为“广西省”,“北京喇叭沟门满族乡”误为“北京喇叭沟门满族自治乡”,“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误为“黔东南侗族苗族自治州”,“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误为“双江拉祜族布朗族傣族佤族自治县”。

2

常识性和事实性错误

这类错误是文稿的“致命伤”。校对时要注意根据所掌握的知识、资料加以比较辨别。

例如,2013年8月某报刊出纪念抗战胜利的文章。文章开头写道:“72年前的这一天,日本开始了对中国长达15年的侵略。”这句话有两处与事实不符,一是“72年前”应为“82年前”,二是“长达15年”应为“长达14年”。

当句子里出现时间、百分比等数字时,应该停顿一下,算一算,及时发现问题。

又如,有一篇文章写道:“1972年……国务卿黑格带领先遣组到达北京后……”经查,1972年时的美国国务卿是罗杰斯,1973年基辛格就任国务卿,而黑格是1981年才担任国务卿一职。此处应改为“黑格将军”。

3

引文差错

引用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讲话应该注意“勤查”,进行认真核对,确保一字不差。

例如,2016年6月20日一篇文章中写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讲话中指出“现在的文艺作品存在着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的现象,存在着抄袭模仿、千篇一律的问题,存在着机械化生产、快餐式消费的问题” ,检校人员对这句话进行核实后发现,原话中没有“现在的文艺作品”七个字,于是把前引号放到了这七个字的后面。

古诗词、文言文在引用时很容易出现差错,要注意鉴别。

比如:一篇文章引用唐代诗人徐凝的《忆扬州》一诗,其中出现三处错误:“萧娘脸下难胜泪,桃叶眉头易得愁。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正确的诗句应为:“萧娘脸薄难胜泪,桃叶眉长易觉愁。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4

成语误用

成语误用的现象频频出现,对于成语,要“善辨”,不能随意改动和乱用。

“首当其冲”误解为“首先”;

“炙手可热”误解为“热门”“抢手”;

“明日黄花”错写成“昨日黄花”;

用来形容美好事物的褒义词“叹为观止”误当作贬义词使用;

“灯火阑珊”误解为“灯火通明”;

“曾几何时”普遍被误作“曾经”的意思使用;

“差强人意”本义表示事情结果还不错,却常被反过来当作“不如人意”来使用;

“莘莘学子”本来已含有众多的意思,后面却偏偏再加上个“们”字。

其他常被误用的成语还有:

“攻城略地”(误为“攻城掠地”),实至名归(名至实归),严惩不贷(严惩不怠),披荆斩棘(劈荆斩棘),唇枪舌剑(唇枪舌战),名缰利锁(名缰利索),甘拜下风(甘败下风),赍志而殁(赉志而殁),浴火重生(欲火重生),皇皇巨著(惶惶巨著),椎心泣血(锥心泣血),山重水复或山穷水尽(山穷水复),皇天后土(皇天厚土),分道扬镳(分道扬镖),出其不意(出奇不意),出奇制胜(出奇致胜),等等。

5

错别字

错别字是文稿的“硬伤”,要注意“勤查”勘误,加以杜绝。同音字和形似字是错别字中比较常见的:

同音字:发轫(误为发韧),杂糅(杂揉),沧桑(苍桑),宣泄(渲泄),文身(纹身),抑或(亦或),挖墙脚(挖墙角),原动力(源动力),式微(势微)。

形似字:窠臼(误为巢臼),仓廪(仓禀),镌刻(隽刻),高亢(高吭),引吭(引亢),如法炮制(如法泡制),蛰伏(蜇伏),一炷香(一柱香),住持(主持)。

6

标点符号差错

标点看似简单,但常出现错误。

连接号:连接号分为半字线(-)、一字线(—)、浪纹线(~)。

标示时间、地点起止的一字线常常和标示数量范围的浪纹线相混淆,如将“2010—2020年”误为“2010~2020年”,“20%~30%”误为“20%—30%”,“3~5年”错成“3—5年”。

半字线,也叫短横线,主要用于产品型号、化合物名称、代码等项目的连接,并在复合名词中起连接作用。半字线容易和一字线混淆,比如“中国-东盟自贸区”易错成“中国—东盟自贸区”。

间隔号:如果以月、日为标志的事件或节日,用阿拉伯数字表示时,必须使用间隔号。如果用汉字数字表示,在涉及1月、11月、12月三个月份时,月、日之间必须使用间隔号,以免产生歧义,如“一•二八”事变。而其他月份则不用,如“九一八”不写作“九•一八”。

外国人名的姓、名之间应使用间隔号,如“达•芬奇”不能写作“达芬奇”。还有些错误,则是误加上间隔号,如将“堂吉诃德”误写作“堂•吉诃德”,“堂”为西班牙语“先生”的意思,并非姓氏。

整理转载自网络

如需微信订刊请扫二维码付款,现在订刊从4月订起(本年还可订9期,总价144元,含8期之前快递费和8期后每期的挂号费),支付后在公众号主页直接留:支付尾号、姓名、邮编、地址、联系电话(备注17年共9期),24小时内收到回复即为订刊成功,如有问题和其他期数需求可致电或添加小助手询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