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绝大多数国人来说,大家对隋唐那段历史的印象,以及对当时英雄名将的认知,主要都源自隋唐演义系列小说,虽说隋唐小说里的故事,绝大多数都是虚构的,故事中的人,特别是能力强武艺高的角色,也基本都属于艺术加工出来的,但其大致历史脉络不可能改变,都是隋亡唐兴,秦琼等功臣扶保李世民开创基业等内容。因此,这些小说虽然不等同于历史,但也绝不能刻板地将小说与历史严格地区分,毕竟如果没有这些小说话本,英雄故事的话,又有多少人会有兴趣去翻开《新唐书》、《旧唐书》寻找正史与传说的区别与联系呢?因此,老乐一直相信,讲好跟历史有关的小说故事,是了解历史的一块很有用的“敲门砖”,就算是小说内容并非史实,但任何故事都有其价值。比如隋唐小说中的瓦岗山五虎将,他们的历史形象和文学形象就有很多关联,特别是对于两个所谓的假历史人物来说,如果没有这俩“假人”,恐怕没有多少人在乎他们历史上的“真人”原型是怎么回事。

瓦岗五虎将(瓦岗五虎将两真人悲惨)(1)

那么,小说中的瓦岗五虎将都有谁呢?他们当中,谁是真实存在的历史人物,谁又是历史上并不存在,只有相关原型的“假人”呢?首先,我们来确定一下,瓦岗五虎将的人选,应该说这个答案因为小说版本众多,答案也很难有统一的标准,从相对最受认可的选择来看,应该是单雄信、王伯当、谢映登、王君可和尤俊达五位。其中一个最简单的原因就是,他们五个人,无论是历史“真人”,还是“假人”的历史原型,都有过瓦岗山的经历。接下来就是区分一下他们的“真假”了。

瓦岗五虎将(瓦岗五虎将两真人悲惨)(2)

其中,两个“真人”是王伯当和单雄信,这两人在一千多年前,在瓦岗山上的确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一个是左武侯大将军,另一个是瓦岗山头领李密最亲信的学生,最终还为李密而死。他们的历史影响力,也保证了他们在小说中不一般的地位,但也因此,使得他们在小说中的结局也相对没法改变太多。都是以大唐“敌人”的身份被杀,其中单雄信更是被赋予了跟李唐皇室有着难解世仇的悲惨形象,无论李世民怎样爱才,单雄信都因为自己哥哥单雄忠被李渊误杀一事,无法原谅李家人,更不可能投降。王伯当的结局则是陪李密死在了“断密涧”中,临死之前还为保护他尽量少受苦。正是因为这二位是历史“真人”,所以他们在小说中的结局只能用“悲惨”来形容。

瓦岗五虎将(瓦岗五虎将两真人悲惨)(3)

另外两个“假人”就比他们真实的历史原型幸福很多了,一个是王君可,另一个是尤俊达。王君可作为隋唐书中的“关公”化身,其勇武也是五虎将中最强的,在有些版本中,这位手使青龙偃月刀的绿袍大将,可以跟魏文通、来护儿等隋朝名将抗衡,但是历史上却没有王君可这个人,仔细寻找的话,唐朝将领王君阔应改才是王君可的“真人”。但王君阔这个人在历史上和小说中的假人就不太一样了,首先说王君阔的神勇要比王君可更甚,十三人大破万余敌兵,那不是一般勇将就能做到的,但此人反复无常,四处投降,在瓦岗山没得到自己想要的,就转投了大唐,而后煽风点火他人惹事,而后再以灭火队员的身份去平事儿,总之是哪有便宜往哪占,起最终的结果也是被各方势力利用他的勇武后,将之抛弃,所以这样一个人即使有天大的本事,对于后世的影响力也不大。

瓦岗五虎将(瓦岗五虎将两真人悲惨)(4)

至于尤俊达,他在小说中人品一般,劫皇杠只为独吞,还差点害死了秦琼,而后上了瓦岗山,位列五虎将,更像是个凑数的,历史上也找不到尤俊达这个人。如果要找他的真人的话,应该是在“新旧唐书”中都没有单独列传的牛进达,他早年的经历没有太多介绍,但是从他跟随秦琼离开瓦岗,到投奔唐营的情况来看,此人应该也是秦琼等名将身边一位可靠的帮手,后来在大唐的对外战争中也履历功勋,最终官拜右武卫大将军,这可比单雄信在瓦岗的左武侯大将军要强得多,牛进达死后也得到了陪葬昭陵的待遇。在只言片语的史书记载中,我们看不到牛进达的性格,但是在隋唐小说中,尤俊达为人却给大家留下了比较深的印象,本事不大,缺点很多,应该说通过这些对比,我们应该能够有一个基本的判断,那就是尤俊达这个“假人”,究竟还原了“真人”牛进达多少,实在没有办法去详加考证了。

瓦岗五虎将(瓦岗五虎将两真人悲惨)(5)

最后简单说说谢映登,他的身份可以用真假难辨来形容,因为有太多的文物与之相关,他应该是历史上一位有些名堂的道教人物,直至今天,还有不少人供奉这位谢仙祖,但是他与瓦岗军甚至是大唐开国究竟有多大联系,只能用一个“迷”字来形容,也许我们唯一可以相信的是,作为那个年代的世外高人,谢映登可以避免很多束缚与拖累,最后得以善终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