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的大航海时代其实也是波特兰海图的时代。但是,波特兰海图虽然适合描绘通常的海上航线,却无法描绘连陆地位置都不知道的未知海域。因此,"托勒密的世界地图"从俯瞰的视角对于把握未知海域的陆地轮廓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拥有一定真实性的"托勒密的世界地图"成为人们了解世界的关键。

哥伦布航海日记(哥伦布的发现大航海时代的)(1)

一、托勒密海图的不足之处

作为古代亚历山大港的航海日志以及海图等地理知识的集大成之作,"托勒密的世界地图"虽然对亚洲的描绘很模糊,但是因为对地中海地区的描绘极其准确,所以被人们给予了过高的评价,并且作为航海的标准一直沿用了下来。第一个开拓通往"第二世界"的"海上航线"的人——哥伦布(1451—1506),还有就是通往第三世界的麦哲伦,都是相信了托勒密的世界地图,结果进行了错误的航海。哥伦布是为了获得"黄金岛日本"的黄金以及垄断秦海(中国之海)的贸易权,麦哲伦则是为了绕过印度大半岛(南美洲)抵达摩鹿加群岛开辟香料贸易的通道,但是他们两人的行动都以失败告终。但是毕竟地球是圆的,再有就是季风还有指南针的帮助,最后还是获得了很大的成果。

哥伦布航海日记(哥伦布的发现大航海时代的)(2)

就是在这些几乎可以被称为愚蠢的航海行动不断重复的过程中,"海上航线"逐渐建立起来。这段时期的每一次航海,其动机都是为了攫取亚洲的财富,而在他们的身后,航海王子恩里克的探险事业却在获取着实实在在的财富。伴随着航海王子恩里克的事业不断进展,大西洋诸多岛屿相继被开发,也因此孕育出一批富裕的砂糖商人,而他们则成为支持哥伦布航海事业的后援力量。

二、收获成功的马德拉群岛的砂糖生产

开拓横跨大西洋航线,打开由大西洋与南北美洲大陆组成的"第二世界"大门的人,正是众所周知的哥伦布。但是,对以"托勒密的世界地图"进行航海的哥伦布提供经济支持的,却是对利益十分敏感的加那利群岛的砂糖商人,知道这件事的人就很少了。所以在这一章中,让我们首先来看一看15世纪下半叶,马德拉群岛、加那利群岛以及亚速尔群岛的砂糖生产所取得的成功。

在航海王子恩里克的探险事业中最先获益的,是葡萄牙属下的马德拉群岛与亚速尔群岛的砂糖生产。葡萄牙人将之前种植在葡萄牙南部阿尔加维的甘蔗移植到了马德拉群岛和亚速尔群岛,并且成功地取得了极高的收益。亚速尔群岛在15世纪40年代,马德拉群岛在15世纪50年代都正式展开了甘蔗的种植活动。根据威尼斯商人卡达莫斯托的记述,航海王子恩里克认识到马德拉群岛河流众多水源丰富,因此命令大量种植甘蔗,从而得到了大量的优质砂糖。以圣乔治商会为首的热那亚商人,通过马德拉群岛的甘蔗种植和砂糖生产获得了巨大的利益。对大西洋岛屿进行的开发所取得的成功,成为人们加速开发其他岛屿的原动力。当时的大西洋,正如前文所说是未知的"神话之海"。

哥伦布航海日记(哥伦布的发现大航海时代的)(3)

即便在即将发现好望角的1487年,葡萄牙王室还发行了对"七都市岛"即安提拉岛的探险许可。但是,因为洋流的关系,从里斯本到马德拉群岛、加那利群岛以及亚速尔群岛的航行比较简单。船只沿着西南方向的加那利洋流抵达博哈多尔角和加那利群岛,然后再借助西南季风返回里斯本的航线已经是众所周知。另外,还有一条从加那利群岛南下抵达布兰科角,然后利用偏西风带返回的路线。葡萄牙人将他们所发现的这条利用季风前往大西洋西侧然后利用北上的偏西风带返回的路线命名为"出海"(葡萄牙语volta do mar),这是一条非常便利的航线。可以说加那利群岛与亚速尔群岛之所以被开发得如此顺利,完全是拜洋流与风向所赐。"出海"也是"第二世界"的"海上航线"的原型。

哥伦布航海日记(哥伦布的发现大航海时代的)(4)

三、西班牙对加那利群岛的统治

因为加那利洋流与沿着非洲西岸南下的几内亚洋流相连,因此加那利群岛也成了从欧洲到"黄金产地"非洲西岸的航海中转站。在此之前,人们只知道加那利群岛盛产从龙血树的树皮中抽出的红色染料,而现在人们则更加期待其作为从欧洲到撒哈拉沙漠以南的西苏丹进行黄金贸易的中转站。人们认为只要借助加那利洋流抵达加那利群岛,然后沿着非洲西岸南下,就能够抵达撒哈拉沙漠南部的黄金产地。

当时,撒哈拉沙漠以南的区域完全被伊斯兰商人垄断,他们用廉价的石中盐换取黄金。黄金在西苏丹就像石头一样随处可见、很不值钱,伊斯兰商人在尼日尔河流域的黄金产地以"沉默贸易"的形式用石中盐换取黄金。所谓"沉默贸易",就是语言不通的双方为了避免无谓的摩擦而在进行交易时一句话也不说。在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黄金产地,关于黄金有很多神奇的传说,比如黄金好像萝卜一样是从地上长出来的,还有蚂蚁会生产黄金等。总之,那里是一个能够大量获取廉价黄金的地方。

哥伦布航海日记(哥伦布的发现大航海时代的)(5)

在马略卡岛帕尔马的犹太地图制作人亚伯拉罕·克雷斯克斯制作的"加泰罗尼亚地图"中,非洲西岸的海中描绘着一个只有一根横帆的小船,旁边的文字标注这样写道:"一名叫作乔姆·费雷尔的船员,在1346年寻找'黄金之河'的过程中遇难。"由此可见,马略卡和热那亚的商人们,自古以来就对西非的黄金十分关注。古代的欧洲人一直认为在非洲南部有一条"黄金之河",这条河最终注入谁也无法活着抵达的热带沸腾的海洋。

位于北纬30°南部由七座主要的岛屿组成的加那利群岛,虽然陆续遭到热那亚人和葡萄牙人的入侵,但是因为当地原住民的抵抗十分强烈,所以一直没被征服。

哥伦布航海日记(哥伦布的发现大航海时代的)(6)

而最终统治加那利群岛的,竟然出人意料的是位于伊比利亚半岛内陆地区的卡斯蒂利亚。这是因为征服加那利群岛的法国人刚好臣服于卡斯蒂利亚国王。塞维利亚的贵族们在14世纪末期,开始在加那利群岛上展开奴隶贸易。企图在非洲展开黄金贸易的法国人也借此机会采取了行动。臣服于卡斯蒂利亚国王的法国人贝当古、兰扎罗特、富埃特文图以及耶罗成功地征服了加那利群岛,结果卡斯蒂利亚国王就成为加那利群岛的统治者。

因为偶然的机会西班牙统治了加那利群岛,并且将其作为殖民地牢牢地控制在自己手中,这对于打算利用季风向西航行的哥伦布来说是非常幸运的。法国人为了与非洲进行黄金贸易而征服的加那利群岛,后来成为哥伦布航海的起点。1492年,哥伦布以加那利群岛为起点,利用东北季风开始了他横跨大西洋的航行。如果卡斯蒂利亚没有获得位于季风海域的加那利群岛,那么哥伦布的航海将会变成完全不同的模样。反过来说,西班牙的伊莎贝拉女王(1474—1504年在位)与哥伦布,也正是通过加那利群岛才联系在一起的。

哥伦布航海日记(哥伦布的发现大航海时代的)(7)

结语

加那利群岛的原住民柏柏尔人的抵抗非常顽强,即便在哥伦布开始航海的时期,双方的战争仍在继续。虽然戈梅拉岛被征服了,但是帕尔马岛、大加那利岛以及特内里费岛等主要岛屿都坚持了半个多世纪没有被卡斯蒂利亚征服。直到1480年,大加那利岛才被彻底征服,特内里费岛更是坚持到了1496年。

加那利群岛在"托勒密的世界地图"中被描绘在世界("第一世界")以外的西侧。但换个视角,加那利群岛也可以看作"第一世界"前往"第二世界"的入口。自古以来,加那利群岛都被看作前往非洲西岸航海的中转站。但是自哥伦布的航海之后,加那利群岛成为借助东北季风前往加勒比海航行的起点。

参考文献:

《哥伦布日志》

《航海日志》

《帝国发展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