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鞋款部定位为顶级碳板竞速鞋,目标全是为了帮助职业精英选手创造更快的成绩甚至突破纪录,对普通跑者而言兴许也有一定成绩提升,但大多显然还是「杀鸡用牛刀」了——作为国产碳板竞速跑鞋中底的解读与对比:李宁、特步、乔丹和361,各自交出怎样的答卷? 的姊妹篇,说下这个品牌顶级竞速鞋款的碳板:
- adidas 阿迪达斯 adizero adios pro 2
- asics 亚瑟士 metaspeed sky
- nike 耐克 air zoom vaporfly next%/alphafly next%
- saucony 索康尼 endorphin pro(啡鹏)2
其中有些鞋款已经出了最新款,但还没买到。排名不分先后,以四个品牌首字母,a-a-n-s来。
(全文6652字,约71张图,18张GIF)
阿迪达斯/亚瑟士/耐克/索康尼的顶级碳板跑鞋之路
主观的说一下截止当下(2022年6月),这四个品牌近些年在碳板竞速跑鞋上的产品:
adidas阿迪达斯:adizero pro → adizero adios pro/prime X
adidas此前小打小闹推出过一些碳板鞋,2020年交出顶级碳板竞速鞋adizero adios pro,今年5月出了第三代。
现在我们看到的adizero adios pro都是中前掌五根EnergyRods碳柱 后跟一片碳板,仿佛比其它几家更特立独行些。实际上adidas更早推出过一双adizero pro,全长碳板看起来与如今常见的碳板很相似。不过adizero pro的完成度并不高,脚感性能只能勉强说差强人意。而后我们才看到碳柱 碳板这样的组合形式。
乍一看adios pro这三代中底碳板(或者说碳柱)没什么变化,实际上依然有一些微调,尤其与中底结构的搭配上,比如前掌的上倾角度,比如中底的镂空(不光减轻重量,也会改变中底回弹的刚性)。
相比一代,adios pro 2的碳柱有三根外露。
adidas其实还有一双prime X,除了碳柱 碳板外,前掌下层额外还有三根支撑条。不过这双prime X中底厚度50mm,超过国际田联规定的路跑竞速鞋≤40mm的要求,因而只能作为非精英选手的比赛用(成绩不被认可)。
另外有意思的是,整整20年前,adidas倒是推出过一双全长碳板的跑鞋,adidas equipment gazelle Pro-Plate,当时与卡尔加里大学合作,基于仿生学(奔跑中的猎豹),把碳板放鞋垫下方、中底上方,以减少跑动中跖骨的弯曲——与adizero pro倒是很接近。
20年前adidas的全长碳板跑鞋,adidas equipment gazelle Pro-Plate
gazelle Pro-Plate和adizero pro,都使用了更“接近”当下常见碳板的概念,但最终adidas选择了另一种设计思路
当然那会无论中底材质或者理念都不足以支撑这样的设计发挥到最大效应,这些年adidas似乎又更追求增强缓冲回程、放弃了这个设计。
asics亚瑟士:metaracer → metaspeed sky/edge
亚瑟士第一双碳板竞速跑鞋metaracer 2020年4月推出。主观猜测,其实同时期亚瑟士已经在研发如今的碳板设计,以及调校这两年的ff blast中底材质(用在顶级竞速鞋上的是ff blast turbo),因有当时谁都不知道还能不能正常举行的东京奥运会在,亚瑟士最终先交出这双只在中前掌部位、半掌长度的metaracer,也依然搭配传统的flytefoam材料(基于eva发泡)。
亚瑟士小试牛刀的半掌碳板竞速鞋metaracer,后面是经典的薄底马拉松跑鞋虎走
metaracer中底厚度与传统跑鞋相近,不算厚底跑鞋,脚感上会更接近传统竞速鞋,碳板发挥的主要作用也并非推进,而是强化前掌的滚动过渡(亚瑟士命名为guidesole动能弧设计)。所以现在看,metaracer更偏向训练鞋款,如今与metaspeed系列搭配,metaracer也更定位于训练/竞赛/铁三使用。
去年推出的metaspeed系列,才算亚瑟士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款厚度 碳板 竞速跑鞋,也更加强调碳板加持后的推进感和跑动效率。亚瑟士按步频型和步幅型跑者,分别出了metaspeed sky和metaspeed edge——你也不用过分纠结于步频和步幅型的差别。
说的直白点,其实就是顶级精英选手和pro级选手的定位。metaspeed sky会更激进的去发挥碳板的作用,驾驭门槛也极高,edge就亲民得多。
metaspeed sky,个人非常喜欢、但驾驭难度也很高的一双鞋
这个月刚发布的二代,metaspeed sky 和metaspeed edge 依然延续了步频/步幅型的设定,两双鞋都重新调整了中底碳板位置,算是彻底把亚瑟士这一套碳板理念完整的表现出来。
nike耐克:vaporfly elite / vaporfly 4% → vaporfly next% → alphafly next%
nike并非最早在跑鞋上应用碳板,却算得上近年最早完成顶级碳板竞速跑鞋研发的品牌,最重要的时间节点就是2017年基普乔格等人的「破二挑战」。
接下来,vaporfly elite / vaporfly 4%开始横扫几乎所有路跑/马拉松比赛,也创造了无数的好成绩,vaporfly next%则把铲型碳板的这套理念发挥到极致。第二代vaporfly next%也完全没调整中底/外底的设计,只是微调了鞋面。
应该承认在推出vaporfly系列后,nike就是顶级碳板竞速跑鞋领域的领跑者,一度几乎所有马拉松第一集团、哪怕是签约竞品的选手,都选择穿nike。加上确实推出的更早,所以其它品牌就成为追赶者的角色。
vaporfly系列大获成功后,nike又在alphafly next%上尝试了更为扁平、刚性更强的flyplate碳板,选择在产品线上让两种细微差异的碳板设计理念共存。
不过vaporfly next%一代和二代的“过分”成功,外加后面alphafly next%更高的驾驭门槛,却导致挺有趣的现象——碳板设计更为极致偏激的alphafly next%,不管人气还是销量,反而不如vaporfly next%。
nike应该也意识到这点,最近刚上市的alphafly next% 2,总体改进又开始温和一些,比如更好的稳定性、更接近传统跑鞋的落差(从4mm增加到8mm)、zoomx泡棉与前掌zoom pods模块的微调。
saucony索康尼:endorphin系列
索康尼在2020年推出endorphin(内啡肽)系列,pro、speed和shift三双鞋:
endorphin shift用于速度训练,也可作为路跑竞速使用,endorphin speed(啡速)和endorphin pro(啡鹏)都定位竞速,speed(啡速)用了tpu板,pro(啡鹏)用了碳纤维板。speed(啡速)偏速度训练/竞速,pro(啡鹏)是顶级竞速鞋,也是当下索康尼最快的一双鞋。
当然目前endorphin pro(啡鹏)已经推出第三代,此后还会有双endorphin elite,更为极致顶级竞速(前掌三条铲叉,非常有意思)。
endorphin pro 3,整个中底结构做了调整,碳板也外置呈现了。
未来索康尼定位最顶级的竞速跑鞋,除了中底升级为pebax板材发泡的power run HG,内置碳板是这种铲叉状的形态
接下来详细说下碳板在各自顶级竞速鞋上的具体应用。
具体鞋款中,碳板各自发挥出怎样的作用?目前市面上的顶级碳板竞速鞋,设计理论和最终实践到产品上的呈现其实有诸多相似点,不过每个品牌的碳板设计依然差别很大。各家品牌也都有各自的概念包装,再做出一个官方的解读。
通常篮球鞋上多数碳板为编织碳(布)板,而竞速跑鞋上最常见的碳板则有异构碳板、非异构碳板等的区别——留意每个品牌对碳板的介绍,很多可以发现碳纤维(carbon fiber)的字样。因为不少顶级的竞速跑鞋碳板,都是将不同型号的碳纤维,去浸润树脂(通常为环氧树脂)再模压固化,最终制作成的薄薄一片碳板,面对不同方向的受力时,表现出反差很大的力学回馈。
那对比篮球鞋/户外鞋上的编织碳板,竞速跑鞋的碳纤维板往往没有那种颗粒凹凸感,更平整,细看也许能看到表面的丝状纹路,厚度也要薄一些。
——如果你把这种碳板烘烤/燃烧,表面固定的树脂融化后,就能看到其中粗细不一的碳纤维散开来。
具体到中底的前掌、中部、后跟部位,碳板刚性/韧性兴许都会有区别。研发过程中,运动品牌通常会进行成千上万次的测试,去调整碳板(不同部位)的刚性和位置,以跑动效率为测试指标,最终决定用到产品上的形态。这也是顶级跑鞋上碳板核心技术的体现。
所以千万不要觉得,碳板只是“在跑鞋中底里夹进一层硬板”而已。
对比上下图,模拟普通的跑步启动,跖趾关节会有一个完全,而碳板则会尽量避免这个动作的出现。
adidas adizero adios pro 2:前掌五根EnergyRods碳柱 后跟一片碳板
初期adizero pro的全长碳板被摒弃后,adidas在adios pro上都使用了中前掌EnergyRods碳柱 后跟一片碳板的组合。
碳柱增强滚动过渡,碳板增强后跟稳定回弹,分工协作。
五根EnergyRods碳柱长度从中足跖骨到脚尖的趾骨(数量也正好对应脚底的五根跖骨),设计原理应该是实现精准支撑 推动——adidas的观点是,这种独立碳柱能让跑动步态更加自然、整块碳板灵活性太差。
EnergyRods碳柱的位置也比较靠近地面,可以理解为,它其实很大的作用发挥在了脚底离地蹬伸瞬间的滚动过渡。
然后EnergyRods碳柱也一直在调整,从这双adios pro 2.0开始中底有镂空,三根碳柱可以直接看到。adidas也研究了不同的刚性和数量的EnergyRods碳柱,用在其它径赛、更短距离的路跑竞速鞋上。
后跟的碳板就更贴近足底。很明显,这样的碳板位置,后跟会有更直观的受力压缩(回弹形变),需要碳板发挥出更好的稳定性支撑。
这张是adios pro初代碳柱/碳板设计,adios pro 2原理一致,有细微调整。adios pro 3又变成了EnergyRods 2.0。
最新的adios pro 3还没买到(5月的发售没抢到),adios pro 3用了EnergyRods 2.0,后跟与乍一看与特步160X的有点像。整个形态也更加接近一整片板材了。以后买了有机会再细说下它。
adios pro 3的整个形态相比前两代又做了较大的改动,碳柱更加一体化,后跟也变成与碳柱相连的镂空环状。
主观上觉得,adidas的这套推进系统依然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中底Lightstrike Pro的性能也同样值得去好好再调校一下——虽然adios pro系列已经创造了不少纪录,但成绩说白了还是运动员跑出来的,近年精英选手的能力都在突飞猛进,不见得一定就归功于装备的魔力。相比当年神鞋adios(薄底竞速跑鞋)的口碑,adios pro还远未到当年的巅峰。
asics metaspeed sky :位置更上移且更平整的铲型碳板
在初代metaspeed sky上亚瑟士用了刚性非常强的一块碳板,外加中底ff blast turbo泡棉被调校的相对偏硬(在所有peba尼龙发泡里算支撑性相对较高的),这导致metaspeed sky成为一双极其追求跑动效率、对小腿肌腱力量要求极高的一双鞋,也就是很高的驾驭门槛。
第二代metaspeed sky 在碳板上的调整主要为,碳板位置上移,并进一步减少了弯曲弧度。
sky 本身中底厚度就增加不少,碳板上移后会更接近脚底位置,这样为中底提供了更大的受力压缩空间(回弹行程增加),碳板也会比初代肩负起更多稳定性的作用。不光后跟,前掌位置,sky 的碳板也要比sky的更远离地面;
而弯曲弧度的变化,可以理解为碳板更平,跑动中更像一个费力撬棍一样。当然前掌更加上翘的角度会让触地-蹬伸过程中的过渡更加自然,产生向前滚动的效果。
后面的GIF也能看出来,metaspeed sky 与endorphin pro 2前掌滚动感都是这几双中更突出的。
我个人非常欣赏metaspeed sky和这双最新的sky ,觉得它的完成度很高,是双很纯粹很强劲的T0级竞速鞋。
不过它的驾驭门槛确实相当之高,想发挥它的功力,对配速和腿部/核心力量要求非常变态——因而对绝大多数人,还是多考虑光芒未有sky/sky 那么耀眼的同门师弟edge 吧(本质上edge 也已经很接近初代sky的脚感了)。
nike air zoom vaporfly next%和alphafly next%:从铲型碳板到更为极致的flyplate碳板
vaporfly next%和alphafly next%的碳板原理已经在https://zhuanlan.zhihu.com/p/306908299 中详细介绍过了。
vaporfly next%以及更早的vaporfly elite / vaporfly 4%验证了碳板对跑动效率的提升。铲型碳板的刚性减少了跑动中的跖趾关节弯曲,在双脚落地-抬起-推离地面时,整个跑鞋中底的前后曲折度很小,更多依赖跟腱和腿/腿部肌群的提拉发力。这种铲型碳板配合几乎是peba尼龙发泡中最为柔软回弹的zoom x泡棉,提供了非常明显的推进感。
alphafly next%开始启用的flyplate碳板则进一步追求最高的跑动效率、最大的步幅效果、最强的力量回馈,你也需要更强的能力才能去推动它发挥作用。
外加前掌下方zoom pods气垫模块,flyplate碳板的前掌也设计的非常平整,更加让alphafly next%非常的考验选手踝关节/小腿跟腱、小腿肌群力量。这也使得多数Pro级的马拉松爱好者都认为alphafly next%比vaporfly next%更“难跑”。
前面提过,alphafly next% 2设计稍微温和了点。等日后入手了再细说改变。
关于nike碳板不多赘述,更多看我之前发在知乎上的内容即可。
saucony endorphin pro 2:追求更大滚动感的铲型碳板
索康尼用了18个月研发 25个迭代测试鞋款交出了初代endorphin pro,2代发布后紧跟着还出了一双endorphin pro ,这三双鞋更大的调整在于鞋面,中底性能和脚感没有区别。
当然endorphin pro 3和endorphin elite应该会有较大的改变,已知的信息,中底形态和碳板都不一样了。
主观上的理解,区别于先行者比如nike在铲型碳板工作原理上的实践,索康尼对碳板的调校更多基于从选手的反馈和测试数据,这也使得在一众碳板跑鞋里,不管激进刚硬的风格还是相对偏柔和的风格,endorphin pro并没有过于强烈的去要求跑者以某种姿态进行跑动的“命令感”,这倒是在定位顶级竞速的碳板跑鞋里,非常难得的。
这几双来里,endorphin pro 2的中底厚度最薄,也更接近传统跑鞋(包括8mm的前后掌落差)。
索康尼的铲型碳板同样具备支撑、推进、减少足部(尤其跖/趾骨曲折)无谓活动等的效果,不过更大的思路在于与自家中前掌的speedroll技术结合,去追求那种推进感。
表现出来的,即便没有那么厚的中底、即便前掌看起来不是那么上扬,但模拟这种平整路面的滚动感,endorphin pro 2却会有一个夸张的翘起。对比索康尼传统竞速跑鞋Type A9,endorphin pro 2有更长的全掌触地时间,在中前掌推蹬、到脚趾离地这两个时间,反而大大缩减。
所以它的碳板,中前掌的存在感还是非常明显的,尤其是小腿蹬伸-中前掌过渡至脚趾-离地这个短暂瞬间,配合前掌的弧线,碳板会去加强这样一个往前滚动的效果。
因此就「驾驭门槛」来说,endorphin pro的不适感和对跑者的要求都会低得多。
这几双顶级竞速鞋的碳板刚性/推进感对比
再牛X的碳板,都需要配合中底材料 中底结构 前掌形态,才能对跑动效率起到作用。好比足球鞋、骑行鞋的鞋底刚性同样很足,也有使用了碳板构造的,但其设计原理与跑鞋上的差异很大。
比如这次提到的这几双鞋,中底大多都使用了peba(尼龙)超临界发泡,但在缓震/回弹、耐久性上都表现差异极大。举其中一个例子,中底调校的越柔软(在受力后会产生更加剧烈的压缩形变),碳板就越要兼顾稳定性的需要,但也要保证这种回弹行程能最大程度的吸收缓冲→释放回弹,所以这直接决定了中底的厚度设计、碳板离地面/脚底的位置——光这一点,实验测试就会进行非常多的次数。
另外中底的分离式机构(比如alphafly next%和361的飞飚)也会完全改变行进中的受力。篇幅有限,这些以后有机会慢慢再介绍。
(拍摄时adios pro 2不在身边,拉到最后直接看结论即可)
碳板刚性
异构碳纤维板有一个很大特性,脚趾、中前掌、中足、后跟位置能做到不同的刚性,非异构碳板虽然没有如此明显的特征,在前后-左右掰动时,依然能感觉出不同的韧性。此外碳板结构毕竟一般都是“夹心”在中底内,所呈现出的刚性与中底也会有关。
PS:不要过度过多去掰压碳板,即便它的韧性很强,依然可能出现掰断,或造成刚性的变化(这里就不点名某品牌了……)
几乎最大施力下压状态下,前后掌对比:
碳板刚性方面:
- alphafly next%和metaspeed sky 表现出很强的刚性,几乎无法压动;
- 反而最初被视为刚性较高的vaporfly next%,对比下如今来看,似乎要软一些;
- endorphin pro 2的碳板形态与vaporfly next%比较接近,刚性要比vaporfly next%略强
- adizero adios pro 2 的碳棍同样接近或略高于vaporfly next%的刚性,但碳柱在被按压时没有前几双这样的弹韧感。也有可能lr pro中底本身偏硬,未必像其它几款peba系泡棉那么弹。
前掌滚动感
本质上,中底厚度的增加为前掌创造了更多上翘空间,这些竞速跑鞋也有更“圆润”的前掌弧度,步行时尤其能明显感觉出它们作用。
一方面,刚性极强的碳板让跑动中脚步的动作越发简单,省去很多不能帮助跑得更快、又浪费能量的动作(比如跖趾关节弯曲);另一方面,碳板势必也会影响足部的自由/更依赖腿部肌腱去带动发力,中前掌的滚动感就能很好去化解、或者说提升前进的效率。
主观认为,
endorphin pro 2、adizero adios pro 2都很强调滚动感,实现更快的从中前掌过度到脚趾而后离地;而metaspeed sky 、vaporfly next%和alphafly next%的中前掌上翘更多则服务于跑动时的前倾,中底受力压缩形变-前倾-实现向前上方的回弹。
区别metaspeed sky ,亚瑟士的另一双edge 倒是会更接近前面一种的风格,而李宁那双飞电elite 2.0前掌下的跖枕凸起,更像后者(这两种区分不见得有那么明显)。
前掌滚动感方面:
- endorphin pro 2有非常顺滑且不突兀的滚动感,相当于在接近传统跑鞋的脚感上,增加了前掌向前滚动的效率;
- adios pro 2相对激进的上翘角度,更贴近地面的碳柱,会让前掌在受力(主要是体重的重力)时不会有那么明显的踩平形变、依然保持这种强烈的弧度,因而跑起来后它会较自然的去提升步频;
- vaporfly next%、metaspeed sky 和alphafly next%的前掌滚动,与其说滚动,更像是落地-蹬伸时出现一个前倾,去减少脚部动作,以高效、同样是对下肢高要求的方式行进。
推进感
竞速跑鞋中的碳板,又称为「碳纤维推进板」,但实际上它依然需要借助中底的压缩回弹,才能实现所谓的推进——否则只“穿着”碳板(比如足球鞋/骑行鞋这样几乎无缓震的硬质碳纤维底鞋),显然无法实现什么推进。
当下回弹性能最好的,无疑是将基础材料以超临界物理发泡的形式进行发泡然后塑形,基础材料一般又分为颗粒状和板材直接发泡,常见的有paba尼龙、eva或eva中混其它材料、tpu、etpu等等。
推进感:
- vaporfly next%、metaspeed sky 和alphafly next%的推进感建立在跑者自身的驾驭力上,最直观的便是小腿/脚踝乃至整个核心的力量,配速上去后,整个感觉完全不同。但对跑姿要求很高,说白了,天赋型/顶尖选手的快马利刃;
- endorphin pro 2的推进感相对会更温和一些,这种温和指的是不同水准的配速依然能感觉到一定的提升;
- adios pro 2的推进就比较迷,它虽然轻质且快速,但论直观的推进感,adios pro 2就与前面这几双大相径庭,并没有那种被动提升的神奇感。
文中关于碳板刚性按压测试并不严谨,仅供参考。随着使用里程的增加,碳板及中底材料的性能都会发生改变(尤其是peba尼龙发泡,耐久性和抗衰减性可能是其短板),回弹及韧性都可能降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