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英九是台湾地区前领导人,他虽然出生在香港,但其实他的祖籍在湖南省,他的家族当初在湖南也算得上是“名门望族”。

尽管马英九尚未回大陆“探亲”,但马英九的父亲马鹤凌却一直与大陆的亲人有联系,也曾回到大陆与亲人团聚。

马鹤凌与毛主席是同乡,和杨开慧是校友,虽然迁居台湾数十年,但始终心系大陆,惦记着大陆的亲人,一生都在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而努力。

他是马英九的父亲(他是马英九的父亲)(1)

湖南当地的名门望族

湖南长沙湘潭县马家堰寺门前着实是一个不太起眼的小地方,不过对于台湾地区的前领导人马英九而言,这里却十分特殊,因为这是他的故乡。

马英九在台湾时常说,自己是东汉名将马援的后代,曾有人认为他这是在往自己脸上贴金,不过,在寺门前,负责管理马氏族谱的马大洋老人证实了这一点。

他是马英九的父亲(他是马英九的父亲)(2)

马大洋以《湖田马氏六修族谱》为凭,称马援作为东汉名将,后人遍布全国各地,其中一支后人正是位于湖南湘潭的湖田马氏,所以马英九并非是借名人往自己脸上贴金,而是确实如此。

而且,再追溯下去的话,其实马氏家族的祖先并不姓马,而是姓赵,而且也同样是一个名人,那就是战国时赵国的名将赵奢。

赵奢因功勋卓著被赐号位“马服君”,此后,赵奢的后人开始改姓马,并流传至今。

他是马英九的父亲(他是马英九的父亲)(3)

而在寺门前当地,马英九的祖父也算是当地一个名人,他家也属于当地的名门望族。马英九的祖父名叫马立安,生于清朝同治年间,当时,马家的家业在当地已经算是非常壮大,马立安本人也是一个非常会做生意的人。

有当地老人回忆,在马立安当家后,马家的生意更是越做越大,马家开设了铸铁锅厂、屠宰场、米厂等企业。

除了有300多亩田地之外,还有许多临江的店面,交通便利、生意红火。当时,马家光是长工就有40多名,还有雇有多名账房先生、管家,在当地人眼里可谓是风光无限。

他是马英九的父亲(他是马英九的父亲)(4)

马立安家大业大,但他不仅不仗势欺人,还经常做善事,他常说“万事皆空善不空”,这后来也成为了马家的祖训,据说这话还被挂在马英九的办公室里,提醒自己“牢记祖训”。

具体而言,马立安在世时,曾为当地捐钱修建码头、渡口、育婴堂等设施,在当地风评很好。当地人为了纪念马立安的善举,还专门为马立安建了功德碑。

此外,由于当时时局动荡,为了对抗当地的盗匪,马立安还曾主持团练、自掏腰包犒劳附近的军队,为当地人所推崇,他还被称之为“湘中第一团总”。

他是马英九的父亲(他是马英九的父亲)(5)

至今,在湘潭还能看到马家的祖坟,虽然经过战火和岁月的变迁,但马家祖坟已经完好如初,马立安也长眠于此。

据称,这不仅是因为马家人丁兴旺,经常前来祭拜打扫,还因为当地人始终在精心看护马家的祖坟,这可能也是乡亲们对于马立安善举的回报。

虽然马立安早已长眠于地下,但当地人至今仍在使用他出资捐建的码头、享受着他的善举,也认为理所应当对他的善举做出回报。

他是马英九的父亲(他是马英九的父亲)(6)

在当地人心里,除了常念马立安的好之外,还对于马立安的儿子马鹤凌“念念不忘”。

其实,在当地乡亲的心里,马鹤凌似乎是一个更加具体的“人”,因为认识马立安的人基本早已作古,现在村里的老人也只是经常从长辈的口中听说马立安的善举,并将其一直流传了下来。

而马鹤凌则与村里的许多老人的相识,或者是关系紧密的亲戚,他们对于马鹤凌的印象是慷慨豪爽、古道热肠。

他是马英九的父亲(他是马英九的父亲)(7)

毛主席的同乡、杨开慧的校友

马鹤凌就是马英九的父亲,他是马立安第二位妻子向敦所生,他出生在马家位于寺门前的祖居之中。

据当地人考证称,这座祖居距离毛主席在韶山的冲上屋场相隔仅有40多公里,也就是说,马鹤凌与毛主席其实也是同乡。

他是马英九的父亲(他是马英九的父亲)(8)

这也难怪,马英九虽然出生在香港、成长于台湾,但他的长沙话却说得非常好,毕竟“四舍五入”一下,马英九与毛主席也有着“同乡”这么一层关系。

在父亲马立安去世后,向敦带着马鹤凌等人举家迁往横山县新湖村居住。由于家里的顶梁柱马立安去世,马鹤凌一家的生活一度比较艰难,幸好在其堂弟马敬先生的资助下,他们一家才得以搬迁到衡山县城居住,并度过了这一段艰苦的时光。

中学时期,马鹤凌是在岳云中学度过的,他在学校里成绩优异,体育成绩也十分优秀,不仅曾担任学校篮球队、排球队队长,还曾经夺得省运会万米长跑的冠军,此后还多次在省市运动会上夺得冠军。

他是马英九的父亲(他是马英九的父亲)(9)

可以说,马英九后来热爱跑步,经常跑步锻炼的习惯,也是受到了父亲的影响。

岳云中学是由近代著名教育家何炳麟先生创办的,最初名为湖南南路公学堂,1914年时改名为湖南私立岳云中学,该学校自成立之后就以“全面发展”为宗旨办学,力求培养全面型人才。

而岳云中学的师生确实不负何炳麟先生所望,办学成绩斐然,岳云中学也享有“北有南开,南有岳云”的美誉,从这里走出的除了马鹤凌之外,还有革命先驱杨开慧、李启汉,两院院士李熏、孟少农等人。

他是马英九的父亲(他是马英九的父亲)(10)

也就是说,马鹤凌不仅与毛主席是同乡,还和杨开慧是校友,到了这里,大家可能也不难理解,为什么马鹤凌一生心系大陆、致力于祖国统一,这与他从小所受到的教育和生活的环境有着很大的关系。

原本,马鹤凌对于工科十分感兴趣,大学也准备念工科类的专业。

不过,当他偶然读到了孙中山的革命理论之后,就对政治产生了浓厚兴趣,因而决定放弃工科,投身于革命活动。

1941年,马鹤凌考入了重庆南温泉中央政治大学第11期,毕业后就从军,还曾担任过蒋介石的侍卫官、蒋经国“救国团”的中校等职务。

他是马英九的父亲(他是马英九的父亲)(11)

在抗战胜利后,马鹤凌也曾衣锦还乡,他这一次还乡,还干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他回乡后的一天夜晚,就将家里的佃农召集到一起,并拿出了佃农们历年以来所欠他家的粮租契约,直接一把火烧了。

这就相当于将这些佃农的欠款都免了,此举当然赢得了大家的一直感谢,不少人激动地热泪盈眶,还紧紧拥抱着马鹤凌高喊“万岁”,这似乎可以看出马鹤凌的“侠肝义胆”。

1949年,马鹤凌前往香港,马英九正是诞生在那里。而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及,马鹤凌遵循祖训“万事皆空善不空”,一举免除佃农们债务的善举,也得到了佃农们的回报。

他是马英九的父亲(他是马英九的父亲)(12)

在湖南和平解放后,马家因为地主、富农成分在“土改”中受到批斗,马鹤凌的老母亲也被拘押了起来。

可马家的佃农们感恩其免除自己的债务的恩情,就趁着夜黑风高,偷偷将马鹤凌的母亲放走了,让老人家平安逃离、转道香港,希望与马鹤凌团聚。

当时,马鹤凌原本已经随着国民党迁往台湾,可他听说母亲已经抵达香港后,又带着家人回到香港与母亲团聚,在此期间,马英九出生于香港广华医院。

他是马英九的父亲(他是马英九的父亲)(13)

直到1951年秋,马鹤凌一家才再次前往台湾,此后,马鹤凌曾担任过国民党阳明山党部书记、台北市党部副主任委员、中央考核纪律委员会副主任等职务。

虽然看起来马鹤凌属于国民党内的高级干部,但由于他性格耿直,所以始终都是“副职”,似乎没有担任过什么正职。

不过,这并不影响马鹤凌一生思念家乡、记挂亲人,并致力于祖国统一的大业。

他是马英九的父亲(他是马英九的父亲)(14)

始终心系大陆,致力于祖国统一

在国民党败退台湾之后,两岸在一段时间内都处于对峙状态,马鹤凌也无法与家乡的亲人取得联系,但他始终记挂着亲人,还想要回乡祭祖、以表孝心。

直到1974年,整体环境相对宽松之后,马鹤凌立即嘱咐自己的女儿马以南从美国写信给自己在家乡的外甥刘肇礼,询问其家乡和亲人的情况。

他是马英九的父亲(他是马英九的父亲)(15)

刘肇礼的母亲马云英是马鹤凌的亲妹妹,兄妹之间的感情一直非常好,直到马鹤凌前往香港之后,两人之间才断了联系。因此,当刘肇礼收到了来自马以南的信之后,他的心情非常激动,两家人也终于恢复了联系。

刘肇礼立即回信将家乡的变化、自己和母亲的情况都详细告诉了马鹤凌,还给他寄去了不少当地的照片和他们的生活照。

刘肇礼后来回忆称,两家人恢复联系之后,马鹤凌十分激动,还多次在信中提及特别挂念妹妹和外甥。

他是马英九的父亲(他是马英九的父亲)(16)

马鹤凌还在信中提到,此前两岸书信不通,也无法与亲人取得联系,当他和母亲想念马云英母子俩时,也只能抱头痛哭,别的也做不了什么。

1989年,台湾开放了大陆教职员工去往台湾探亲的项目,马鹤凌立即多方努力,替马云英和刘肇礼办理前往台湾的手续。

1990年,马云英母子俩在台湾桃园机场落地,马鹤凌早已在机场等候多时,兄妹两人阔别数十年再次相见,都是痛哭流涕。

他是马英九的父亲(他是马英九的父亲)(17)

在台湾时,马鹤凌得知马云英的左眼已经几乎失明,还立即安排她去台湾医院诊疗,治好了马云英的眼疾之后,才恋恋不舍地让妹妹返回大陆,当两家人始终保持着密切的联系,经常通过书信、电话相互交流。

1995年,阔别大陆40多年的马鹤凌带着夫人、女儿、女婿第一次返回大陆,在结束了在南京、重庆的行程之后,马鹤凌终于回到了家乡湖南长沙。

在长沙湘江宾馆,马鹤凌与久别的亲友们见面,事后,马鹤凌的侄女回忆道,虽然马鹤凌久居台湾,但乡音未改,湘潭话仍然讲得非常好。

他是马英九的父亲(他是马英九的父亲)(18)

而且,虽然两人是叔侄关系,但由于两人年纪只相差5岁,从小关系就十分亲密,当天他们还用家乡话聊到深夜,回忆了许多小时候的趣事。

马鹤凌还回到母校岳云中学参观,并向母校捐赠了1万美金,以岳云中学原体育主任杨一南先生的名字,设立了“一南体育奖学基金”,以表达对于母校的感恩之情。

后来,马鹤凌还联系了一些同样在台湾的岳云中学校友,集资数百万台币捐赠给母校,设立“何炳麟奖学基金”,奖励青年学子。

他是马英九的父亲(他是马英九的父亲)(19)

1998年,我国遭遇了特大洪灾,马鹤凌得知这一消息后,立即在台湾发动捐款,向湖南捐赠了100万元新台币,为家乡的抗震救灾事宜做出了贡献。

2000年,马云英在湖南家乡去世,临终之前还特意交代儿子不要将这个消息告诉马鹤凌,可因为当时两岸通讯已经比较方便,马鹤凌常常打电话回家询问妹妹的情况,这个消息终于还是瞒不住了。

得知妹妹已经去世后,马鹤凌在电话那头放声痛哭。感情深厚的兄妹两人,却连最后一面都没见上,这怎能不让人感到悲痛?

他是马英九的父亲(他是马英九的父亲)(20)

除了惦记着大陆的亲人之外,马鹤凌还一直致力于两岸统一的大业。

马鹤凌在1992年退休后,还筹组了“世界华人和平建设协会”,致力于促进两岸团结合作、化解两岸的敌意。

马鹤凌认为,只有两岸统一,祖国才能更加富强,他相信“和平统一兴中华”,因此,就算年事已高仍坚持在各地演讲,宣扬两岸和平统一的思想,希望能够加快祖国统一的进程。

2004年,马鹤凌为了反对陈水扁的“公投”和“”主张,还向在台湾的马姓族人发起呼吁,请他们联合起来,用自己手中的选票,选出一个真正有利于台湾和平、两岸统一的领导人,此举得到了马氏族人的积极响应。

他是马英九的父亲(他是马英九的父亲)(21)

虽然最终陈水扁仍然在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中获胜,但我们也不能就此否认马鹤凌为祖国统一、台海和平所做出的努力。

2005年,马鹤凌还组团前往马氏祖源地河北邯郸寻根祭祖,在海内外引起了巨大的反响。马鹤凌的侄女在提及此事时,还感到十分后悔,她说,当时马鹤凌邀请她一起前往河北寻根,可当时她没有答应。

虽然她知道马鹤凌是想让她“风光风光”,可一来当时她年纪也大了,二来她也没想着要抛头露面,就没有答应,只觉得反正两岸之间互动频繁,往来也更加便利了,亲人之间还有机会见面叙旧,谁能想到,马鹤凌在2005年下半年就离世了,他们再也没有机会见面,这成为了她永远的遗憾。

他是马英九的父亲(他是马英九的父亲)(22)

2005年11月,马鹤凌在台湾病逝,他留下遗嘱希望马英九能够继承他的志向,团结一切可以团结 的力量,实现祖国的统一大业。

遗憾的是,马英九不仅没有能够完成父亲的遗愿,他想要前往大陆寻亲祭祖的事情也被迫一拖再拖,至今没有能够成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