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从《大唐西域记》到《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再到《西游记》,西游取经故事虽然都是主体内容,但游记的色彩却在不断减轻。《西游记》在叙事结构上看似沿用了游记的行文组织方式,但它只是沿用了以人物行踪推进故事发展的叙事框架,唐僧一行在路途中的见闻和感受并不是最为本质的内容,所以用游记这种文体去理解《西游记》是不得当的。

《西游记》从文体上来说应当属于传记,其实《西游记》的作者在开篇之时即已交代这一点:欲知造化会元功,须看西游释厄传。在把《西游记》视为传体文学后,将目光越过《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及《大唐西域记》,不难发现史传叙事对《西游记》叙事的影响。本文即从叙事结构入手,分析《史记》对《西游记》叙事的影响。

西游记后传背后的真实故事(西游记不是游记而是传记)(1)

一、《史记》的叙事结构

法国结构主义大师罗兰·巴特曾说:最复杂的胡乱堆砌和最简单的组合是不可同日而语的。如果不依据一整套潜在的单位和规则,谁也不能组织成一部叙事作品

西游记后传背后的真实故事(西游记不是游记而是传记)(2)

罗兰·巴特

早在先秦,我国就产生了具有自觉叙事意识的叙事作品,如编年体史书《春秋》,国别体史书《国语》、《战国策》。到了西汉,更是出现了《史记》这样成熟的纪传体通史。中国古典小说脱胎于史传,这已达成共识,下文笔者便分析《史记》叙事结构对《西游记》的影响。

《史记》的框架结构中包含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和七十列传五种模块结构,它们各成系统,合起来又构成一个完整的大系统,达到“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目的。关于这五种模块,司马迁在《太史公自序》中做出阐述:

罔罗天下放失旧闻,王迹所兴,原始察终,见盛观衰,论考之行事,略推三代,录秦汉,上记轩辕,下至于兹,著十二本纪,既科条之矣;并时异世,年差不明,作十表。礼乐损益,律历改易,兵权山川鬼神,天人之际,承敝通变,作八书。二十八宿环北辰,三十辐共一毂,运行无穷,辅拂股肱之臣配焉,忠信行道,以奉主上,作三十世家。扶义俶傥,不令己失时,立功名于天下,作七十列传

西游记后传背后的真实故事(西游记不是游记而是传记)(3)

司马迁蜡像

十二本纪对帝王兴起的事迹溯源探终,研讨考察各代所行之事,上记轩辕下至于今,其大多数篇章按编年的线性形式叙述了历史上的大事件,在五个模块中起着纲领性的作用。三十世家和七十列传可视为对十二本纪的具体说明,详述事件经过和人物活动。十表是对世家和列传的补充,八书是对本纪的补充。

清人邱逢年曾指出:本纪为八书之经,八书为本纪之纬。这种经纬式的结构其实还可拓展到《史记》全本,即把本纪作为主干,世家和列传作为延伸出来的分支,而十表和八书都是纵向上的补充。

二、《史记》对《西游记》叙事结构的影响

《西游记》创造性的运用了《史记》的叙事结构,它的主干有三:孙悟空传、唐僧传和西游取经传。其中第一回到第七回是孙悟空传,第八回到第十二回是唐僧传,后面的则是西游取经传。

西游记后传背后的真实故事(西游记不是游记而是传记)(4)

许多人认为前十二回与后八十八回在结构上是割裂的,这种看法虽不能说是错误的,但无疑忽视了两者之间的关系。清人张书绅即在《新说西游记总批》中指出:《西游记》,却从东胜写起,唐僧又在中华,其相隔不知几万千也,如何会合得来?看他一层一层,有经有纬,有理有法,贯串极其神妙,方知第一回落笔之际,全部的大局,早已在其胸中

最早记载西游故事的文本是《大唐西域记》,这是一部典型的游记,记载了玄奘游历西域的所见所闻。《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则在游记的基础上,加上了神魔色彩,但还不能称之为神魔小说。《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三卷十七篇,其中第一篇缺失,但从第二篇《行程遇猴行者处第二》中的“僧行六人,当日起行”可看出,第一篇交代的应是唐僧取经的缘由及组队过程。也就是说,《西游记》中放在开头的悟空传及唐僧传是之前的西游故事所不具备的。

西游记后传背后的真实故事(西游记不是游记而是传记)(5)

取经诗话

考察悟空传及唐僧传,它们其实是介于《史记》中本纪与世家之间的一种传记,低于本纪是因为它们并不具备西游取经传那么多的枝蔓结构,高于世家是因为它们脱离于取经传但又与之存在极深的关系。动画影片《大闹天宫》和《大圣归来》即是以前十二回为蓝本改编而来,此可视为其脱离于取经故事的一面。

西游记后传背后的真实故事(西游记不是游记而是传记)(6)

《大圣归来》孙悟空形象

但值得注意的是,在《西游记》中前十二回和后八十八回并不是完全割裂的。悟空传塑造的本领高强、反抗性极强的孙悟空形象,以及唐僧传塑造的一心求佛的形象,二者对西游取经传在纵向上是有极深影响的。孙悟空好杀,唐僧慈悲为怀,二者的对抗在取经故事中多有体现,如第十四回《心猿归正,六贼无踪》、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孙悟空大闹天宫的事迹令妖魔对其大为忌惮,但唐僧金蝉子转世之体又令妖魔大为觊觎,二者互为颉抗,为取经故事增加了不少张力。

西游记后传背后的真实故事(西游记不是游记而是传记)(7)

取经故事是《西游记》的主体故事,从“陷虎穴金星解厄”到“九九数完魔灭尽”,由四十一个小故事串联而成。这四十一个小故事在结构上和《史记》中的世家与列传是一致的,只不过《西游记》将之艺术性地变成了磨难故事。西游取经传讲述的是唐僧一行由大唐到灵山的故事,这类似于《史记》中记述一个王朝兴衰的本纪。四十一个小故事既是唐僧一行的传记,也是各路妖王的传记。

此外,《西游记》在引出新的人物之时,往往也会作一传记用以介绍,如第十九回路遇猪八戒时,即通过猪八戒的诗作为传记:自小生来心性拙,贪闲爱懒无休歇。不曾养性与修真,混沌迷心熬日月……放生遭贬出天关,福陵山下图家业。我因有罪错投胎,俗名唤做猪刚鬣

结语

如上分析,《西游记》其实已不能称之为游记,最恰当的称呼应当是《西游释厄传》。

此外,《史记》不仅在叙事结构方面影响了《西游记》,在叙事手法上也对《西游记》有很深的影响,如互见法及预叙手法。限于篇幅,笔者将另外撰文加以阐述。

参考文献

  • 佚名 《大唐三藏取经诗话》
  • 司马迁 《史记》
  • 司马迁 《报任安书》
  • 吴承恩 《西游记》
  • 唐玄奘 《大唐西域记》
  • 张书绅 《新说<西游记>总批》
  • 朱立元 《当代西方文艺理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