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李庆

实习生 蔡金利

通讯员 陈雅岚

去年8月,武汉获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示范城市,跻身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第一方阵”,全市知识产权事业发展步入快车道。

2月10日,武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武汉加快推进知识产权强市建设有关情况。

2022年10月,武汉市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知识产权强市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提出了两步走的具体目标。第一步是,到2025年,建成创新引领的全国一流知识产权强市,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30件,海外发明专利授权量达到1500件;每万户市场主体有效注册商标量达到2800件,马德里商标国际注册申请量达到300件;专利密集型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3%以上。第二步是,到2035年,知识产权创造质量、运用效益、保护效果、管理水平、服务能力、开放程度等关键指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武汉实用新型知识产权有哪几类(武汉打造知识产权强市)(1)

资料图

2025年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30件

发布会上,武汉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实施意见》五项指标的提出,集中体现了推动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的主题。

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是高价值发明专利数量与当地常住人口数量之比,是知识产权创造质量的直接体现,高价值专利是指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在海外有同族专利权的、维持年限超过10年的、实现较高质押融资金额的、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或中国专利奖的等五类发明专利。截至2021年底,武汉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为24.46件。

业内专家介绍,高价值发明专利不是普通的专利。此前,衡量城市创新实力往往以“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为指标,增加“高价值”3个字,是知识产权发展从追求数量到追求质量转变,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越多,表示城市的创新实力越强。

据介绍,武汉将围绕“卡脖子”技术培育一批高价值专利和专利组合,聚焦“965”重点产业领域,实施“卡脖子”技术专利突破工程,制订关键技术知识产权创制清单,同时,实施高价值专利培育工程,布局建设一批高价值专利培育中心,加速关键核心技术专利布局,战略储备一批高价值基础专利、核心专利,形成一批具有强大竞争优势的自主知识产权。

推动突破“卡脖子”技术,提升知识产权国际竞争力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武汉企业走出国门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武汉提出,到2025年,海外发明专利授权量达到1500件,据介绍,设置这项指标,可推动突破“卡脖子”技术,提升武汉知识产权国际竞争力。

每万户市场主体有效注册商标量,是有效注册商标数量与市场主体数量之比,反映了全社会市场主体活跃度,且更加体现市场主体品牌保护意识。截至2021年底,武汉市每万户市场主体有效注册商标量为2631件。

品牌经济时代,商标品牌国际化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商标国际注册是企业产品出口的通行证,也是企业商标海外保护的基础,近年来,武汉市积极实施商标品牌战略,在马德里商标国际注册工作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截至2021年底,武汉市马德里商标国际注册申请量为233件。

专利密集型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是当年专利密集型产业增加值与地区生产总值之比,是知识产权对经济社会贡献度的综合体现,专利密集型产业是指发明专利密集度、规模达到规定的标准,依靠知识产权参与市场竞争,符合创新发展导向的产业集合。

据介绍,武汉将积极开展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以及相关国际组织的交流合作,探索“一带一路”知识产权合作模式,推进国家知识产权服务出口基地和光谷知识产权国际合作中心建设,提升知识产权国际竞争力。

国家试点单位,湖工大两年技术合同成交1246项

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是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进科技强市建设,稳定企业和科研人员创新预期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有关负责人介绍,2022年5月,按照相关要求调整优化全市知识产权民事、行政案件管辖布局,由市法院跨区域审理全省专利技术类案件,江岸、江汉、洪山、东湖高新、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5家基层法院划片管辖武汉市辖区一审普通知识产权案件。

近年来,武汉法院深入推进知识产权民事、行政、刑事案件“三合一”审判机制改革,着力为创新创造提供全方位保护,高效审理知识产权民事案件,强化新业态、新领域、新技术知识产权保护,加大对高端芯片、集成电路等核心技术领域成果保护力度,持续完善专家陪审、专家证人、技术调查官、技术咨询和技术委托鉴定“五位一体”技术事实查明体系建设,密切与专利审查协作湖北中心协作,吸收资深审查员以人民陪审员、技术调查官等形式参与专利技术类案件审理。

2020年5月,科技部等9部委印发了《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实施方案》,随后,湖北工业大学被确定为全国40家试点单位之一,是我省唯一的试点单位。2021年2月,湖北工业大学赋权改革试点方案获批通过。

武汉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湖北工业大学在工作流程、赋权方式、收益分配等方面开展了有益探索,目前已建立较为完善、操作性强的职务成果转化制度体系,科研人员转化职务成果积极性大为提升,成果转化渠道更为畅通,成果转化服务能力显著增强。2021年、2022年两年累计技术合同成交1246项、成交额达到4.47亿元,同比增长近50%。

(来源:极目新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