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上期期中考试

九年级语文

一、积累与运用(共28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轻觑(qù) 矗(chù)立 自吹自擂(lěi)

B.拮据(jù) 宽宥(yòu) 忸怩(ní)作态

C.濡(rú)养 瞥(piě)见 自惭形秽(huì)

D.栈(zhàn)桥 冠(guān)冕 间不容发(fà)

2.依次填入下面文段横线上的汉字,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迅哥儿冒了严寒,回到别了二十余年的故乡。眼前衰败的荒村,与儿时伙伴闰土之间难以逾越的厚壁,圆规辛苦恣的生活,……这一切都让他然若失。

A.①嶂 ②雎 ③惘 B.①障 ②睢 ③罔

C.①嶂 ②雎 ③罔 D.①障 ②睢 ③惘

3.古诗文默写。(8分)

(1)春蚕到死丝方尽,_____________。(李商隐《无题》)

(2)_____________,枳花明驿墙。(温庭筠《商山早行》)

(3)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用"去国怀乡,_____________"形象地传达了迁客骚人览物而悲的原因。

(4)适当运用典故可以增强诗词表现力,使情感的表达委婉含蓄。如刘禹锡就在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用典故含蓄表达对旧友的怀念和对岁月流逝的感慨;李白也在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行路难(其一)》)中,借典故含蓄传达出对从政仍抱有期待的感情。

4.名著阅读。(任选一题作答)(4分)

(1)读下面的语段,回答问题。(4分)

眼如丹凤,眉似卧蚕。滴溜溜两耳垂珠,明皎皎双睛点漆。唇方口正,髭须地阁轻盈;额阔顶平,皮肉天仓饱满。坐定时浑如虎相,走动时有若狼形。年及三旬,有养济万人之度量;身躯六尺,怀扫除四海之心机。上应星魁,感乾坤之秀气;下临凡世,聚山岳之降灵。志气轩昂,胸襟秀丽。刀笔敢欺萧相国,声名不让孟尝君。

(选自《水浒传》第十八回)

上面这则语段描述的是《水浒传》中的哪位英雄人物?请写出他最值得你敬佩的两个性格特点,并针对其中一个特点举例分析。

(2)阅读下面一首小诗,请从诗歌的艺术特色、思想感情两个角度鉴赏这首诗歌。(4分)

镜子

仅只是一个平面/却又是深不可测/它最为真实/决不隐瞒缺点/它忠于找自己的主人/谁都从中发现它的主人/或是醉后酡颜/或是鬓如霜雪/有人喜欢它/因为自己美/有人躲避它/因为它直率/甚至有的人恨不得把它打碎

(选自《艾青诗选》)

5.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共6分)

本报北京9月10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蒋肖斌)今天上午,"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展在故宫博物院午门正式开幕。

紫禁城始建于明朝永乐四年(1406年),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2020年适逢紫禁城建成600年,因而故宫博物院推出此次大展。此次展览使用午门区域的西雁翅楼、正楼及东雁翅楼3个展厅。参观由午门西马道进入,东马道离开,展线全长256米,展出文物及史料照片共计450余件。展览紧扣"时间"这一主题,以四季变化的景象为背景,观众在参观展览过程中感受故宫在不同季节之美。展览分为"宫城一体""有容乃大"和"生生不息"三大主题,以"1406年·永乐营北京""1420年·紫禁城建成""1655年·改建坤宁宫""1933年·战时护古物"等18个历史节点,介绍紫禁城的规划、布局、建筑、宫廷生活,以及建筑营缮与保护的概况,方便观众理解贯穿于紫禁城"时""空"的历史文化,感受宫殿建筑技术与艺术完美结合的最高境界。

展览于9月10日正式向公众开放,持续至11月15日。本次展览不单独售票,凭故宫博物院门票进院后可免费参观。

(1)材料中画线句有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2分)

(2)请为本则新闻拟写一个标题,并说说拟写此标题的理由。(4分)

6.班级开展"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主题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任务。(共6分)

(1)小华查阅了三则材料与大家分享。请你整合材料的主要信息,用简洁的语言写出你的结论。(2分)

材料一 根据卫生勤务部门准确的阵亡统计和医院接收伤病员统计,中国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的总损失数是:牺牲148,977人;负伤383,218人(因包含两次以上负伤而存在重复统计);患病后送入院治疗455,199人(因包含多次住院同样存在重复统计);战场失踪25,621人。

北朝鲜伤亡260,000人;美国军人共死亡33,739人,战斗负伤103,284人,南朝鲜军战斗伤亡共305,000万人。

材料二 在朝鲜战争中,美军消耗各种作战物资7300余万吨,用于战争的经费达830亿美元;我国消耗各种作战物资560余万吨,用于战争的经费为62亿元人民币。

材料三 当时,中美两国国力相差巨大。在这样极不对称、极为艰难的情况下,中国人民志愿军同朝鲜军民密切配合,连续进行5次战役,此后又构筑起铜墙铁壁般的纵深防御阵地,实施多次进攻战役,粉碎"绞杀战"、抵御"细菌战"、血战上甘岭,创造了威武雄壮的战争伟业。经过艰苦卓绝的战斗,中朝军队打败了武装到牙齿的对手,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迫使不可一世的侵略者于1953年7月27日在停战协定上签字。

(2)小明向大家展示了"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请你选择纪念章上两处图案,向同学们描述一下图案内容和寓意。(4分)

河南省实验中学期中考试初三(河南省实验中学)(1)

二、现代文阅读(共28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7~10题。(共15分)

请和我门外的花坐一会儿

①小区的门卫老李爱养花。

②人们出入小区路过值班室时,总会被他的花吸引,不由自主地停下脚步或者停车看一看,脸上会渐渐浮上笑来。抱小孩的年轻母亲、姥姥或奶奶,走到门口,总会指着里面的花,笑着对孩子说,看看爷爷养的花多好看呀!

③这些年,小区里的门卫走马灯似的换了一拨儿又一拨儿。有和小区业主吵架被炒鱿鱼的,有嫌夜间值班辛苦离开的,还有和其他门卫老头儿处不上来离开的。

④只有老李,一直都在,就像小区里的一个标志。

⑤老李今年六十多岁,瘦高,有点儿驼背,细长的眼睛,整天笑眯眯的,说话慢条斯理。不管进出小区的人态度多么蛮横,车辆多么急吼吼的,他都不急不躁,如和煦的春风。

⑥有一阵,物业公司管理消防通道乱停车现象。老李他们几个门卫老头儿,轮换着在消防通道附近蹲守。看见乱停车的,赶紧制止。遇上胡搅蛮缠的车主,再赶上脾气火爆的门卫老头儿,争吵是避免不了的。但这样的事,从未在老李身上发生过。

⑦傍晚,我开车回来,老李正坐在我家车库前,守着消防通道值班。他指着汽车右轮胎说,这个轮胎气有点儿不足,抽空去打打气吧。我随口应着,停好车,跟他聊了几句。

⑧问他,晚上老值夜班,挺辛苦吧?他笑呵呵地答,辛苦啥?人老了,本来觉就少。我夸他脾气好。他说,人嘛,不能老想着自己,多为别人着想,吃点儿亏,心里舒坦。

⑨自打老李来了以后,门卫值班室的四面玻璃明显透亮了,屋内的花花草草多了起来。没什么名贵的花,就是吊兰、文竹、绿萝、蟹爪莲什么的,还有太阳花,我们都管它叫"死不了"。花盆也都是业主们废弃不用的,被老李拾来,派上了用场。也不知道老李给花上了什么肥料,那些花,就像一群正在发育的孩子,都憋足了劲儿地长。那些茎蔓,在玻璃窗上缠缠绕绕,还觉得不过瘾,最后都顺着绳子淘气地爬到屋顶上。屋里的衣架上,挂着用矿泉水瓶水培的吊兰和绿萝。矿泉水瓶经过精心修剪,拿绳子穿好,很有点儿艺术气息。

⑩我以为老李一定有一个幸福的家庭,一个贤惠能干的老伴儿,三两个事业有成的孩子,有孙子或孙女欢绕膝下。

⑪其实不尽然。

⑫老李唯一的儿子以前跑货车,没料想,出了一次车祸,人没事,但钱赔进去不少。现在转行做了小生意。"有钱多花,没钱少花。"老李很知足。

⑬几年前,老李的儿媳妇突发心梗意外离世,留下两个孩子。老李和老伴儿一把屎一把尿带大了两个孙子。"大孙子12岁了,最能吃啦!他奶奶做的手擀面,能连着吃三大碗。"老李用手比划着碗的大小,眼里堆满了笑。老李最得意的就是他的两个孙子,宝贝疙瘩一样。他盼着儿子能娶个善良贤惠的媳妇,一家人和和睦睦过日子。

⑭我出差,朋友打电话说已经到了我家小区门口,从老家给我带来了蜂蜜。我让他把蜂蜜放在小区门卫值班室,给老李就行。几天后,我回来,在小区门口下车。我抬头看了值班室一眼,老李在里面冲我招手。我推门进去,他双手托着一大罐蜂蜜,递给我。我接蜂蜜的时候,吃了一惊——老李的左手,竟然缺了两个手指。我愣住了。老李笑笑说:"年轻时给生产队铡草,出了点儿意外。其实,干啥活儿都不影响。"我的心倏地疼了一下,似刀尖划过。

⑮尼采说,就算人生是个梦,我们也要有滋有味地去做这个梦,不要失掉了梦的情致和乐趣。这话,我很想说给老李听,可是,终究没说。

⑯那天,我经过门卫值班室,看到老朱在里面捣鼓花草,问他,老李呢?

⑰"在小区巡逻呢,他让我先跟花待会儿。"老朱哈哈大笑着说,"这个老头子,就是个花心大萝卜!"

⑱我忽然想起汪曾祺写过的一句话:"如果你来访我,我不在,请和我门外的花坐一会儿,它们很温暖;你在花里,如花在风中。"

(选自《成都晚报》,作者:田秀娟,有删改)

7.文章第⑤段是如何刻画老李这个人物形象的?请简要分析。(4分)

8.请从词语运用和修辞角度赏析第⑨段画横线的语句。(4分)

也不知道老李给花上了什么肥料,那些花,就像一群正在发育的孩子,都憋足了劲儿地长。那些茎蔓,在玻璃窗上缠缠绕绕,还觉得不过瘾,最后都顺着绳子淘气地爬到屋顶上。

9.文章第⑫⑬段交代老李儿子、儿媳的内容能否删掉?请写出你的理由。(3分)

10.简要分析文章引用汪曾祺的"如果你来访我,我不在,请和我门外的花坐一会儿,它们很温暖;你在花里,如花在风中"一句话做结尾的妙处。(4分)

(二)阅读下面两个文本,完成11~14题(共13分)

学问与智慧

文本一:

①学问与智慧,有显然的区别。学问是知识的聚集,是一种滋养人生的原料,而智慧却是陶冶原料的熔炉。学问好比是铁,而智慧是炼钢的电火。学问是寸积铢累而来的,常是各有疆域独自为政的。它可吸收人生的兴趣,但是它本身却是人生的工具。智慧是一种透视,一种反想,一种远瞻;它是人生含蕴的一种放射性;它是从人生深处发出来的,同时它可以烛照人生的前途。

②有人以为学问就是智慧,其实有学问的人,何曾都有智慧?世界上有不少学问渊博的人,可是食古不化,食今亦不化,不知融会贯通,举一不能反三,终身都跳不出书本的圈子,实在说不上智慧二字。这种人西洋便叫做"有学问的笨伯",在中国便可称为"两脚书橱"或"冬烘先生"。反过来说,有智慧的人也不见得都有很好的学问。有一种人,读书虽然不多,但他对于人情事理,都很通达,凭借经验,运用心得,这样的人,你能说他没有智慧吗?

③学问是不能离开智慧的,没有智慧的学问,便是死的学问。有许多人从事研究工作,搜集了很多材料,但往往穷年,找不到问题的中心,得不到任何的结果,纵有结果,亦复无关宏旨——这便是由于没有智慧。而有智慧的人则不然,他纵然研究一个极小的问题,也能探骊得珠,找到核心所在;其问题虽小,而其映射的范围,却往往甚大。譬如孟德尔研究豆子的交配,居然悟出遗传的定律,奠下了遗传学和优生学的基础,就是一个例子。再说进化论的创立者达尔文。在达尔文以前,何曾没有富于学问的生物学家,看见过海边的蚌壳、山中的化石、类人的猩猿、初民的种族?何以不能发现物竞天择、最适者存的天演公例?等达尔文发现以后,赫胥黎慨然叹日:"这个道理,傻子都应该知道,为什么我以前不知道?"于是,他奋身而为达尔文的"牛头狗",为他张目。当代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有人称他为牛顿后第一人,他的相对论是科学上一个稀有的创获,但是他自己却对人说:"我的发明其实很简单,只是你们看不见罢了!"他能看见别人所看不见的,便是他的智慧过人之处。

④世间不但有缺乏智慧的人,而且也有缺少智慧的书。我们可以把书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有智慧的,一类是无智慧的。有智慧的书,是每字每句,都如珠玉似的晶莹,斧凿般的犀锐,可以启发人的心灵,开辟人的思想,有时可以引申成一篇论文,或成一本专书。这就是英文中所谓"灿烂的书"。无智慧的书,往往材料堆积得和蚁丘一样,议论虽多,见解毫无。纵然可以从他得报导,却不可以从他得启示,在著者是"博而寡约",在读者是"劳而无功"。这就是英文中所谓"晦塞的书"。然而这类的书多极了,读者要不浪费时间,就不能不精为选择。须知著书固要智慧,读书也要智慧。"读书得间",就是智慧的表现。"鞭辟入里""豁然贯通",都是不容易的事。若是像讽诵高头讲章的读法,则虽"读破五车",有何用处?

⑤学问固然不能离开智慧,同时智慧也不能离开学问。有学问的人,虽然不一定就有智慧,正和有智慧的人不一定有很深的学问一样,但是智慧却必须以学问做基础,才靠得住。无学问的智慧,只是浮光掠影,瞬起瞬灭的。它好像肥皂泡一样,尽管可以五光十色,但是一触即破。惟有从学问中产生出来的智慧,才不是浮光,而是探照灯,可以透过云层,照射到青空的境地。惟有从学问中锻炼出来的智慧,才不是瞬息幻灭的肥皂泡;他永远像珍珠泉的泉水一般,一串串不断地从水底上涌。也惟有这种有根底的智慧,才最靠得住,最为精澈,最可宝贵。

⑥若把学问譬做建筑材料,那智慧便是建筑师的匠心。有木、有石,甚至有水泥钢筋,决不能成为房子;就是懂得材料力学、结构原理,也只可以造成普通的房子,而决不能造成庄严壮丽的罗马圣彼得或巴黎圣母教堂。这种绝代的美术作品,是要靠艺术家的匠心的。但是材料愈能应手,匠心愈能发挥;构造的原理愈进步,艺术家愈能推陈出新。材料与技术对于作风的影响,整个美术史,尤其建筑史,都可以证明。所以学问与智慧是相辅为用,缺一不可的。我们不但需要学问,而且更需要智慧——需要以智慧去笼罩学问、透视学问、运用学问。

(作者:罗家伦。有删改)

文本二:

①我们对于不论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先经过怀疑,因怀疑而思索,因思索而辨别是非,经过怀疑、思索、辨别三个步骤以后,那本书才是我的书,那种学问才是我的学问。否则便是盲从,便是迷信。孟子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也就是教我们有一点怀疑的精神,不要随便盲从或迷信。

②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获得新发明的基本条件。对于别人的话都不打折扣的承认,那是思想上的懒惰。这样的脑筋永远是被动的,永远不能治学。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在不断的发问和求解中,一切学问才会进步,许多大学问家大哲学家都是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清代的一位大学问家——戴震,幼时读朱子的《大学·章句》,便问《大学》是何时的书,朱子是何时的人。塾师告诉他《大学》是周代的书,朱子是宋代的大儒,他便问宋代的人如何能知道一千多年前的著者的意思。法国的大哲学家笛卡儿也说:"我怀疑,所以我存在。"

他的哲学就建立在对于万事万物的怀疑和明辨上。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要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古今科学上新的发明,哲学上新的理论,美术上新的作风,都是这样来的。若使后之学者都墨守前人的旧说,那就没有新问题,没有新发明,一切学术停滞,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

(节选自《怀疑与学问》,作者:顾颉刚)

11.文本一中,针对"学问与智慧",作者提出了什么观点?(2分)

12.文本一第⑤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13.在论证中,两篇文章都运用了一些特殊的词语或句子来推进论证或转换话题。请从文本一的第③段和文本二中找出这类词句,具体分析。(4分)

14.结合两个文段,列举出三条能获得新知的途径。(3分)

三、古诗文阅读(共14分)

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15~18题。(共10分)

(一)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二)子瞻迁于齐安①,庐于江上。齐安无名山,而江之南武昌诸山,陂陁②蔓延,涧谷深密,中有浮图精舍③,西日西山,东曰寒溪。依山临壑,隐蔽松枥,萧然绝俗,车马之迹不至。每风止日出,江水伏息,子瞻杖策载酒,乘渔舟,乱流而南。……意适忘反,往往留宿于山上。

昔余少年,从子瞻游。有山可登,有水可浮,子瞻未始不褰裳④先之。有不得至,为之怅然移日。至其翩然独往,逍遥泉石之上,撷林卉,拾涧实,酌水而饮之,见者以为仙也。盖天下之乐无穷,而以适意为悦。方其得意,万物无以易之。及其既厌,未有不洒然自笑者也。譬之饮食,杂陈于前,要之一饱,而同委于臭腐。夫孰知得失之所在?惟其无愧于中,无责于外,而姑寓焉。此子瞻之所以有乐于是也。

(节选自苏辙《栾城集》)

【注】①子瞻:苏轼的字。齐安,古郡名,指黄州。②陂陁:起伏不平的样子。③浮图:指佛寺。精舍:指僧人住所。④裳:提起衣裳。

15.解释下面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2分)

(1)伛偻提携 提携:___________

(2)颓然乎其间者 颓然:___________

16.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17.语段(一)是怎样写"四时"之景的?(2分)

18.两个语段中,欧阳修的"乐"和苏轼的"乐"一样吗?请具体分析。(4分)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19~20题。(共4分)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9."起舞弄清影"中"清影"一词有怎样的表达效果?(2分)

20."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包含怎样的人生思考?从中可以看出词人什么样的人生态度?(2分)

四、作文(50分)

21.阅读下面内容,按要求作文。(50分)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往往是芸芸众生的生活常态;柴米油盐酱醋茶,往往是我们日复一日的生活内容。也许你会觉得这样的生活平淡寡味,然而,这才是最具烟火味和人情味的生活,这样的生活中的一些小事里往往蕴藏着大道理,流露出真感情,洋溢着真切的幸福,饱含着生活的酸甜苦辣。

请结合语段内容,从下面两个写作任务中任选一个,写一篇作文。

(1)请以"这岂是一件小事"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2)请围绕"平凡与伟大",写一篇议论文,谈谈你的认识。

要求:①按文体要求作文。600字左右。

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河南省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上期期中考试

九年级语文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

一、积累与运用

1.(2分)D

2.(2分)D

3.(8分)

(1)蜡炬成灰泪始干

(2)槲叶落山路

(3)忧谗畏讥 满目萧然

(4)怀旧空吟闻笛赋 到乡翻似烂柯人 闲来垂钓碧溪上 忽复乘舟梦日边

4.(4分)

(1)宋江形象特点:仗义疏财、礼贤下士

举例:仗义疏财——当听到阎婆丈夫去世无钱安葬时,没有任何所图就给买了一口棺材,还给她十两银子安排后事。

礼贤下士——宋江谦恭谨慎,言必称在下、小吏,动辄作揖下拜。成为梁山首领后,仍一如既往敬重贤才,对险些害死自己的燕顺、王英等人,也量才使用。

(2)参考示例:

艺术手法:巧用拟人,将镜子人格化,形象写出镜子真实、率直与忠诚的特点,生动形象。/巧用对比,镜子外形的"平面"与"深不可测"的对比,"醉后酡颜"与"鬓如霜雪"的对比,"喜欢"与"躲避"、"打碎"的对比,凸现了镜子意象深刻的理性特征和人们对待镜子的不同态度。思想感情:赞扬了镜子所代表的敢于直言的勇士正直无私的高贵品格,含蓄地展现了人们对于直言之士的种种态度,鞭挞和嘲讽了生活中的种种不敢面对现实的丑恶现象。

5.(1)在"观众"前加"使"(2分)

(2)标题:紫禁城建成六百年大展亮相故宫博物院(2分)

理由:这个标题概括了整则新闻的主要事件;交代了事件发生的特殊地点。(2分)

6.(1)朝鲜战争中,各参战方参战人员伤亡惨重、物资消耗巨大;中国为朝鲜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2分)

(2)(4分)参考:纪念章核心部分为志愿军战士形象和70束光芒,寓意: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外围用白鸽、五星、桂叶和箭头等元素,组成金达莱花的五瓣造型,寓意: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是保卫和平、反抗侵略的正义之战。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永远是中国人民的宝贵财富,彰显了我国不畏强敌、维护世界和平、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坚定决心和信心。("战士、70束光芒、白鸽、五星、箭头"等图案选其二,并说出相应寓意即可)

二、现代文阅读

(一)(15分)

7.(4分)

①正面描写。(1分)通过外貌描写、神态描写,交代了老李的年龄、相貌和待人温和热情、真诚善良的形象特点(或:用比喻修辞将老李比作"和煦的春风",表现老李待人温和热情、真诚善良的形象特点)(1分)

②侧面描写。(1分)通过描写一些进出小区的人态度蛮横、性急慌忙的情形,从侧面衬托出老李的待人温和、热情真诚、性子沉稳的特点。(1分)

8.(4分)

比喻拟人,将花比为"一群正在发育的孩子",用"憋足了劲儿""不过过瘾""爬""淘气"等词语,赋于花草人的情态动作(2分);生动形象地写出花草在老李的精心照料下迅速生长、生机勃勃的特点(1分);侧面表现老李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或表达了我对老李的赞赏之情)(1分)。

9.(3分)

不能。因为此处为插叙,交代了老李家庭遭遇的不幸,使内容更加充实故事读来有波澜(分);凸显老李坦然面对生活的诸多不幸,知足常乐、坚强豁达、对生活充满希望的形象,使人物形象更丰满(1分);更能表现出作者对老李的敬佩赞美之情(1分)。

10.(4分)

①紧扣标题(点明标题);照应开头"老李爱养花"。②凸显老李积极乐观热爱生活的形象特点。③升华主旨,老李就是花的化身,他不仅爱养花,还积极创造美好生活,温暖他人。④为文章增添温暖诗意的氛围,意味悠长,耐人寻味。

(二)(共13分)

11.学问与智慧是相辅为用,缺一不可的。我们不但需要学问,而且更需要智慧——需要以智慧去笼罩学问、透视学问、运用学问。(2分)

12.比喻论证,(1分)将无学问的智慧比作肥皂泡,生动形象地写出没有学问的智慧肤浅、瞬起瞬灭、一触即破的特点,(2分)从反面强调了智慧必须以学问做基础才靠得住的观点。(1分)

13.示例:文本一第③段"而有智慧的人则不然"一句,将论述由"没有智慧的学问是死的学问"转入"有智慧的人做学问能发现新知",使论证更进一层。(2分)文本二第②段首句用关联词"不……也"过渡,总结上文"怀疑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的观点,引出下文对"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获得新发明的基本条件"的论述,使论证逐层推进。(2分)

14.示例:大量阅读有智慧的书籍;善于思考,有怀疑精神,不盲从;积极探索,有活用旧知、举一反三的能力。(3分)

三、古诗文阅读(共14分)

15~18题。(共10分)

15.(2分)

(1)牵扶,这里指被牵扶的人,即儿童。

(2)倒下的样子。

16.(2分)

野花开放,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浓密的绿荫。

17.(2分)

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选取四时的典型景物,抓住景物的典型特征,以精练的语言来写四时之景。

18.(4分)

不一样。苏轼的"乐"侧重于个人寄情山川形胜游乐赏景、流连忘返、寻求适意的情趣,是一种超然酒脱的境界。而欧阳修"乐",除了欣赏山水美景之乐,更有与百姓同游畅饮、与民同乐的政治襟怀。

19~20题。(共4分)

19.(2分)营造寂寞、凄清的氛围;表现了词人的孤独、苦闷。

20.(2分)世界上不可能有永远圆满的事情;乐观旷达。

四、作文(50分)

按照中考标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