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7月16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在河南郑州召开“中国节日”系列节目暨文化节目创作座谈会。会上,北京广播电视台就文化节目创作进行了交流。

发言内容

在 “中国节日”系列节目暨文化节目创作座谈会上的发言

余俊生

北京媒体文化金名片(北京广播电视台)(1)

从春节的《唐宫夜宴》《元宵奇妙夜》到《清明时节奇妙游》《端午奇妙游》,河南卫视的一系列文化节目迅速破层出圈,引发社会一致好评。节目的成功,在于传统文化的内在神韵与新时代的审美完美结合;在于用现代化的技术和崭新的展现手法,唤醒传统文化的魅力;在于把握住融媒时代的受众心理、文化需求,通过大小屏同频共振,实现节目小成本、大情怀、正能量的传播效果。这些都是北京广播电视台在内容生产中需要认真借鉴学习的。

近年来,北京广播电视台大力弘扬传统文化,以首善标准创作推出了十多档高品质大型文化节目,形成了系列,创出了品牌,赢得了赞誉,彰显了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和时代魅力。

坚持深耕本地、彰显特色

北京作为全国文化中心,文化资源得天独厚,从故宫到天坛,从长城到颐和园,从大运河到中轴线,凝聚了鲜明的北京特色,积淀了深厚的中华文化精神,成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

植根京华大地,深耕北京本地文化资源,2016年以来,北京广播电视台先后推出了《传承者》《非凡匠心》《传承中国》《上新了·故宫》《遇见天坛》《了不起的长城》等一大批文化综艺节目,今年又推出了《书画里的中国》和《最美中轴线》。这些节目闪耀着中华文明的光彩、中国文化的光芒,犹如一股股清流,流进观众的心田,滋润着人们的心灵,成为北京广播电视台节目创意、内容创新的金色名片。

北京媒体文化金名片(北京广播电视台)(2)

坚持深挖内涵、传播大美

在文化节目创作上,北京广播电视台始终坚持以专业精神挖掘传统文化蕴含的意象之美、精神之美、价值之美,通过优美的画面、动听的旋律、感人的故事、生动的讲述,带领观众走进传统文化的大美之境,起到了以文化人、以文铸魂的传播效果。

在《传承者》节目中,北京广播电视台挖掘十二木卡姆、敦煌国乐、蒙古长调等国家级非遗项目的美学元素,生动展示祖国文化的多姿多彩,引导人们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在《遇见天坛》节目中,北京广播电视台挖掘了古代祭天的中和韶乐,诠释礼序天下、乐和乾坤的中华文明价值内核。《书画里的中国》聚焦国宝级书画精品,从墨色的浓淡、笔画的皴染、线条的跳跃、布局的谋划,深挖笔墨丹青背后的美学意境,充分展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使观众从书画中读到灿烂的中华文明史,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自信心。

北京媒体文化金名片(北京广播电视台)(3)

通过对传统文化的深度挖掘,节目不仅有颜值,更加有内涵;不仅有形式的闪光,更加有精神的绽放。

坚持守正创新、增强魅力

传统要在岁月中坚守,艺术要在创新中长生。在节目创作过程中北京广播电视台秉承传承加创新的理念,通过创新视听语言、创新节目样态、创新表达方式、创新技术手段,赋予节目独特品味和全新气质,更好地增强节目的吸引力、感染力。

在《传承者》里,北京广播电视台第一次引入了“文化观察员”和“青年观察团”的观点交锋,用青春视角解读传统文化。在《非凡匠心》里,第一次将两代文化传人的交流引入节目, 90岁的木雕传承人和80后的木雕艺术家跨越代际合作。在《书画里的中国》中,第一次使用虚拟影像植入,让主持人和嘉宾“走进”画中,与古代的人物互动交流。在《上新了·故宫》里,坚持以文创赋能文娱、以文娱激活文旅,邀请知名设计师以故宫红、紫禁薰、宫灯、铜镜等年轻人喜爱的故宫元素为题材,设计文创产品,第一次把节目与文创产品相结合,在众筹平台上,源自畅音阁纹饰设计的“畅心”睡衣,短短一个月便众筹突破1000万,认筹人数近2万。热卖的文创产品、火爆的故宫旅游,彰显出文化节目的创新价值。在正在播出的《最美中轴线》里,北京广播电视台第一次将文化古迹与流行音乐有机结合,用歌声助力北京中轴线申遗。

北京媒体文化金名片(北京广播电视台)(4)

在新媒体传播方面,北京广播电视台借助短视频二度开发创作,新媒体矩阵组合式传播等方式,以全媒体传播,多终端发力引发年轻人的广泛讨论,形成北京广播电视台特有的文化社群。通过节目创新,赋予厚重题材轻松的语态、年轻的气质、时尚的表达,让传统文化节目焕发出紧扣时代脉搏的鲜活生命力。

坚持守护匠心、打造精品

匠心之道是时间之道,一分耕耘换一分收获。北京广播电视台把守护匠心视为始终不变的追求,以专业的精神、敬业的态度、执着的信念,把每一个节目打磨到极致,让文化节目更有温度、更有品质、更有筋骨。

制作《传承者》节目时,栏目组花费一年多的时间,深入全国23个省区市,实地探访80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采访1000多位非遗传承人,使节目成为古老非遗项目不可磨灭的影像记录。拍摄《遇见天坛》时,正值北京酷热的7、8月份,天坛的面积有六个故宫大,北京广播电视台的编导架着沉重的设备,用脚步丈量每个角落,用精美的画面呈现连接古今的文化密码。在拍摄《上新了·故宫》时,正值秋冬时节,摄像师爬上50米高的消防车云梯,在狂风摇曳中,一拍就是3、4个小时,以特殊的航拍视角,为600余年的紫禁城留下珍贵的历史身影。

北京媒体文化金名片(北京广播电视台)(5)

前两天,北京广播电视台召开了北京台文化类节目创作生产专家研讨会,围绕“文化类节目如何打造精品”从多个视角进行了深入研讨,进一步查找了问题,明确了工作努力方向。北京广播电视台将以首善标准创作推出更多精品佳作,更好彰显传统文化的时代魅力,为扮靓祖国文化星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来源:广电时评

来源: 首都广播电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