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几千年的文化背后,藏着很多古人依靠经验得来的道理,其实有一部分成为谚语流传至今让人印象深刻,但随着现代社会的逐步发展,很多年轻人对于一些流传下来的老话已经十分陌生,更不要说是了解其中的含义了。

为什么说女怕腊月男怕8月(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1)

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北方的老人常常会说一句“男怕八月,女怕腊月”,但很多人只能够听懂字面意思,却不知道这两句话代表着什么。

为什么有这样的说法,其实这是和封建时期的小农经济有关系,古时候由于科学技术不够发达,人们只能够依靠个人去耕种,也正是因为如此,古时候对男孩非常的重视,毕竟男孩是当时主要的劳动力,一个人想要吃饱穿暖就必须有男人去耕种,女子因为体力等多种原因只能留在家里,不能从事农耕生产。

为什么说女怕腊月男怕8月(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2)

不过就算不是主要的劳动力,这女子在家庭里面的作用也是很大的,一个已婚的妇人需要负责全家人的一日三餐和衣着服饰,这里面也是有不少的学问。

例如怎么样买什么样的菜能够既满足全家人的温饱又能够花最少的钱,所以在了解了古代男女的分工之后就会发现这句话也不难理解,这里的“怕”其实就是担心的意思。

因为南北方的处于不同的气温带,所以在气候上也有差距,北方的八月是农耕收获的时间,主要的粮食作物都是在这个时候成熟,也要尽快将已经成熟的粮食从田里收走。

可以说一年的辛苦就看这个月了,百姓们开心的同时也会有一些担忧,害怕这一年的收成不好,也担心会突然下暴雨,毕竟夏天突然下雨也是很正常的事情,所以家里面的男人都会想要赶紧把粮食收割储存起来,每天都很辛苦,所以就有了"男怕八月"这一说。

为什么说女怕腊月男怕8月(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3)

至于“女怕腊月”也是和封建社会男女的分工问题所影响的,因为腊月的最后一天就是农历新年了。

这是中国百姓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很多家庭都会花比较长的时间买年货和布置装饰,还需要给丈夫和家里的小孩子缝制新衣,为年夜饭做准备,而这些工作都需要花不少的心思。

几乎从腊月一开始家里的女子都不停地在忙碌,还要担心饭菜不合口味,有一些新年要用的东西没有准备妥当,这样的担心要一直持续到新年结束,所以就有了“女怕腊月”这一个说法。

为什么说女怕腊月男怕8月(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4)

不管是哪一个地方的谚语都是由社会经验所总结而来,“男怕八月,女怕腊月”这句话就是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之下,依据多年的生活经历而来。

一般来说古人总结的谚语大概分为三个部分,第一种是通过长时间的观察所发现的自然规律或合适农业生产经验,像什么“长虫过道,大雨要到”,大概的意思就是如果看到一些虫子在聚集的时候就说明要下大雨了。

第二种就是总结一些生活经验,例如“寒从脚起,病从口入”,这就是想要告诉人们保护身体需要从细节做起,这也能够解释为什么很多女性或者是老年人在睡觉之前会泡脚,或者是在吃东西的时候一定要处理干净,这些都是受古人的经验影响。

为什么说女怕腊月男怕8月(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5)

最后一种是总结人生经验的,例如“放虎归山,必有后患”这种话,就是总结了很多次经验之后得出的,明朝皇帝朱允炆就是因为一时心软放过了自己的叔叔,而燕王在离开京城之后立刻就组织兵力起兵造反,最后抢了自己侄子的皇位,这就是放虎归山的后果。

所以前人的经验还是值得学习的。虽然经过了很长的时间,很多谚语未必适合现代生活,但还是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所以只要把一些能用的谚语总结下来还是有意义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