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 印度人(印度人扎根马来西亚)(1)

NO.454 作者:南馨艺 制图:听风者

如果你曾去过马来西亚或新加坡旅游,你会发现当地除了有令人倍感亲切的华裔面孔之外,还生活着一群印度人。不仔细一点观察的话,还真的会误以为自己置身于印度。如今马来西亚印度裔人口已达约200万,占马来西亚总人口的7%。其实,印度裔和当地土生土长的华裔一样,祖先也来到了东南亚打拼,最终选择扎根于这片土地上

马来西亚 印度人(印度人扎根马来西亚)(2)

吉隆坡的小印度街区。来源.Cititel Mid Valley

马来西亚 印度人(印度人扎根马来西亚)(3)

公元初年,也就是早在英国殖民者到来之前,来自印度的商旅和僧人们就已经来到了马来群岛并在此定居。印度人带来了历法、法理以及王权概念,对本土的马来文化产生诸多影响,马来语的很多词汇都是派生自印度语或梵语,早期诞生的城邦之国如狼牙修、羯荼、赤土等便是印度化了的国家。即使到了14世纪伊斯兰教开始进入马来半岛,许多本土的马来人生活习俗依旧可以看到印度文化留下的烙印。

马来西亚 印度人(印度人扎根马来西亚)(4)

马来西亚最大的印度节日之一大宝森节。来源.wikipedia

位于马来西亚北部的吉打州是早期最多印度人聚集的地方,他们大部分是来自印度东南沿海的穆斯林,又称朱利亚人。16世纪初,朱利亚人经常在吉打停靠以补充航海过程中所需的水源和食物,他们当中的一些人在吉打定居下来,又迁往了领近吉打的槟城,将印度文化传遍马来半岛。如今的槟城有一条牛干东街(Chulia Street),便是以这个族群为名。

马来西亚 印度人(印度人扎根马来西亚)(5)

马来西亚 印度人(印度人扎根马来西亚)(6)

牛干东街。来源.wikipedia

但印度人真正开始大规模迁入马来半岛大约是在19世纪初。此时的英国在马来半岛大举开发种植业,急需大批劳动力。在当时英国推行“分而治之”的社会政策下,大部分从中国南来的华人移工都在城市和矿场工作,而马来人则生性闲散,很难说服他们为英国人工作。由于欧洲和非洲的劳工成本太高,近在咫尺的爪哇人又在荷兰人的控制之下,英国便在当时同属于其殖民地的印度再引入一批契约劳工来到马来半岛从事咖啡和甘蔗的种植工作。

起初,印度的私人劳工招募机构通过契约制度,与印度劳工签订一般为期3年的契约合同。但由于劳动期限太长,并且招募到的劳工大多来自城镇地区,难以适应种植园的生活,因此后来这种制度便没有得到很大的推广。19世纪末开始,“凯加奈制度”开始盛行,“凯加奈”意为“监工”,这些人从自己的村子里招募劳工前往马来半岛工作,在这种制度的运行之下,马来半岛地区的印度移工数量飞速增长。

步入20世纪后,随着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以及橡胶轮胎的发明普及,橡胶业成了那个年代最重要的行业之一。有着优良天然橡胶种植环境的马来半岛很快就引来了更多的印度劳工,大批印度劳工来到了马来半岛各地的橡胶园里工作。但他们的英国雇主并没有给他们很好的居住环境,很多印度人索性在橡胶林里搭房居住、建学校,橡胶也一度成了这些印度劳工的代名词。毫不夸张地说,印度人大批进入马来半岛,并在后期改变了当地的社会面貌。

马来西亚 印度人(印度人扎根马来西亚)(7)

马来西亚橡胶树。来源.wikipedia

目前居住在马来西亚的印度人主要以来自淡米尔纳德邦的淡米尔人为主,其次是来自于安德拉邦和喀拉拉邦,也有一部分人来自于今天的斯里兰卡。类似于华裔群体有籍贯和方言之分,在马来西亚的印度人也因祖先来自印度不同的地区而说着不同的方言。但是由于淡米尔人的人口较多,于是这些印度人便逐渐统一将淡米尔语作为日常语言。在今天的马来西亚,你可以看到一些由当地印度人开设并管理的淡米尔学校。

横屏

马来西亚 印度人(印度人扎根马来西亚)(8)

马来西亚 印度人(印度人扎根马来西亚)(9)

淡米尔人。来源.wikipedia

马来西亚 印度人(印度人扎根马来西亚)(10)

除了印度人,马来西亚还生活着一批同样来自印度地区,信仰着锡克教的锡克族。在马来西亚种族分类中,锡克人经常与淡米尔人共同被归类为印度人,但两者在文化风俗上其实相差甚远。最早来到马来半岛上的锡克人是来自英国殖民期间被流放的囚犯。在18到19世纪,印度西北部内陆旁遮普地区的锡克族建立了强大的锡克王国,并坚持对抗英国人的殖民统治。直到1849年,锡克族终究不敌英国人,许多战败的锡克人便被流放至今天的马来西亚和新加坡。又到了19世纪末,再次有大批的锡克人移民到这片地区,身材魁梧的他们被英国人相中,开始从事警察和保安的工作。

马来西亚 印度人(印度人扎根马来西亚)(11)

位于吉隆坡,由锡克警察们建立而成的一座锡克庙。来源.flickr.com

关于锡克族如何成为马来西亚的主要社群之一,则不得不提及拿律战争以及史必迪上尉了。自1860年代初开始,位于霹雳州的拿律便因华人帮派为了争夺锡矿资源而不断爆发大规模的武装冲突,到了1872年,拿律地区再度爆发冲突,很快地当地局势进一步失控,马来封地主卡伊布拉欣已经无法控制局势,自己甚至也被迫逃离拿律流亡槟城。在历史的偶然下,当时人在槟城的史必迪上尉便被卡伊布拉欣委以平定拿律的大任。当时,由于英殖民政府并不支持出动政府军前往拿律,史必迪在总警长这个位置上也难以有所作为。在此情况下,他只好向政府请辞,领着卡伊布拉欣的经费到印度去募兵。

马来西亚 印度人(印度人扎根马来西亚)(12)

史必迪上尉。来源.malaysiakini

在偌大的印度中,他所选择的募兵地点正是他从前出生成长与从军的旁遮普地区,他从那里招募到了约百名锡克士兵,并于1873年9月前往拿律去镇压。在史必迪的带领下,拿律地区的冲突很快就被平定下来,而这批锡克族士兵也在战后继续留下来维持当地社会秩序,“印度警察”的形象很快就在当地传播开来。

马来西亚 印度人(印度人扎根马来西亚)(13)

当时驻守拿律地区的锡克警察卫队。来源.马来西亚国家档案馆

马来西亚 印度人(印度人扎根马来西亚)(14)

随着反殖民浪潮的掀起,世界各地的英国殖民地纷纷寻求独立,当中就包括了印度。1946年8月,印度民族主义者约翰·迪威创立了马来亚印度国民大会(1963年马来西亚成立后改名为马来西亚印度国民大会,亦简称国大党),一开始旨在团结马来半岛的印度人向英殖民当局表达印度寻求独立的诉求。但随着印度独立,该政党也改变了意识形态,从为印度争取独立转为寻求马来亚独立,并将自己定位为代表印度裔权益的政党

马来西亚 印度人(印度人扎根马来西亚)(15)

马来西亚国大党党旗。

1957年5月9日,时任国大党主席善班丹和由东姑阿都拉曼率领的独立代表团前往伦敦同英方代表进行独立谈判,最终马来亚成功在同年8月获得了独立。独立后的国大党也和巫统以及马华共同组成政治联盟,一直执政到2018年。在此过程中,三个政党的合作也可以说是慢慢构建出以马来人、华人和印度人组成的“马来西亚三大民族”的形象。

马来西亚 印度人(印度人扎根马来西亚)(16)

善班丹。来源.telibrary.com

尽管国大党在执政期间积极地推广淡米尔语在印度裔社区的使用,但由于淡米尔人、锡克人和印度裔穆斯林之间来往甚少,印度社群在马来西亚依旧较为分散,除了国大党之外,马来西亚目前还很难看到真正意义上代表全国印度人的组织。这也导致了今天马来西亚印度人的政治地位和社会话语权有时还不如当地的华人群体。

今日的马来西亚印度社群中有个较为特别的群体,那就是印度裔穆斯林。马来西亚当地人一般都将其称呼为“嘛嘛”(Mamak),这些印度裔穆斯林所经营的餐馆也被称作为“嘛嘛档”。这些餐馆多以售卖南印度风味的食物为主,主打24小时营业,是马来西亚各族人民共同享用美食的好去处,“嘛嘛档”也成为了马来西亚的国民象征之一。

马来西亚 印度人(印度人扎根马来西亚)(17)

嘛嘛档。来源.wikipedia

与此同时,随着教育水平的提升,如今在马来西亚印度人的身上也很难看到种姓制度的影子。很多精英阶层的印度人多数都在医疗界和司法界工作,今天,“律师”和“医生”已经成了马来西亚普通民众对印度人的既定印象。但马来西亚是个多民族的社会,对印度人的负面印象乃至歧视也时有所闻。尽管如此,在经历百年的岁月后,印度人也和其它当初移居马来半岛的族群一样,在异国他乡开创属于自己的天地,成为东南亚的一个新民族。

参考资料(上下滑动):《英国殖民统治前的马来亚印度人》罗圣荣、汪爱平;《英殖民统治时期马来亚的印度人移民》罗圣荣、汪爱平;《马来西亚的锡克人和锡克庙》陈亚才;《二战时期马来亚华人与印度人政治活动的比较分析》石沧金

* 本文由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缘谷立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