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使天下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

这是曹操在赤壁之战后,说出的一句话,个中英雄气概,至今少有人能及。曹操的人生观,向来豪迈。

丈夫当如是,朝碧海而暮苍梧,睹青天而攀白日

些许失败又算得了什么呢?失败如此,死亡同样如此。他人讳莫如深,反倒是曹操将死亡形容得十分文艺。

曾以四字成语,安抚人们面对死亡时的惶恐,从此老年人不忌讳,甚至时常挂在嘴边。

曹操发明成语把死亡说得如此文艺 曹操发明成语百年之后(1)

曹操的人生

在《三国演义》中,曹操七星刀刺杀董卓失败后,发矫诏组织十八路诸侯,起兵对抗董卓。此后,董卓挟汉献帝迁都,诸侯四散,天下陷入纷争不断的局面。

曹操趁机分化诱降黄巾军三十余万,并选出部分精锐组建为青州军,这才有争霸天下的实力和基础。

而先后击败袁术、陶谦、吕布等部,并将汉献帝迎至许都,更进一步的让曹操有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优势开局。

曹操发明成语把死亡说得如此文艺 曹操发明成语百年之后(2)

当然,要说真正改变了曹操命运的战争,还得是官渡之战

出身于四世三公家族的袁绍,就像一座大山,死死挡在曹操的面前。只要跨过去,便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跨不过去,那就只能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在绝对劣势的情况下,曹操取得了最终的胜利,一举奠定了北方雄主的地位。也正是这一经历,曹操在乱世之中以“孤”自称,一点都不显得僭越。

哪怕最终因为赤壁之战,狼狈逃回北方,又有什么影响呢?所有人心灰意冷之时,曹操毫不在意,这便是气度与眼界的不同。

曹操发明成语把死亡说得如此文艺 曹操发明成语百年之后(3)

世人都以曹操为枭雄,可真正面临刀俎和鱼肉的身份选择时,又有多少人愿意将个人命运,交给他人决定?

百年之后

那么曹操发明的成语究竟是什么呢?为什么在曹操的眼中,死亡会是一件很文艺的事情。

事实上,曹操对死亡的文艺形容,取自曹操所著《军谯令》中的:

“为存者立庙,使视其先人。魂而有灵,吾百年之后何恨哉”。

其中成语,便是“百年之后”

曹操发明成语把死亡说得如此文艺 曹操发明成语百年之后(4)

老人家们面对死亡的时候,直言死生之事,多半都会有所顾忌。可换作百年之后,便没那么大的心理压力,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答案很简单,这里涉及了一个简单的人生问题:即个人的人生是否有价值,是否问心无愧?

曹操不仅是一位政治家,军事家,同时还是一位充满才华的诗人。他的身上没有多少书卷气,却将书卷中的道理,阐述的淋漓尽致。

在曹操看来,当理想被实现,即便百年之后,又有什么值得悔恨的呢?年轻时的曹操,发动义军的目的,是为了铲除天下暴乱。

曹操发明成语把死亡说得如此文艺 曹操发明成语百年之后(5)

尽管后来因为时势发生变化,但他对百姓的关怀,却也做不得假。

然而打了一辈子仗才发现,故乡的百姓竟然快要死绝,行走在路上,一个熟人也没有。后人不知道这样的情形是曹操想象,还是曹操真实的经历。

可只要换位思考,便能感受到曹操的绝望。对此,曹操只希望能够竭尽自身努力,让牺牲在战场上的将士们,魂归故乡。

他们还活着的亲人,由官府发配耕牛、农具,尽可能帮助渡过难关。至于子孙后代,则专门设置学校并安排老师进行基础教育。

曹操发明成语把死亡说得如此文艺 曹操发明成语百年之后(6)

此外,给活着的人修建庙宇,让他们能祭祀自己的先人。倘若能做到这一点,(曹操)死后便再也没有任何遗憾。

战争创伤过后,老百姓能安其居、美其服、甘其食、乐其俗,这就是最大的成功。人生价值已经得到了充分体现,所以死亡也就不显得可怕了。

曹操这般想着,普通老人家们也没太多区别。提及百年之后,老人便会思考回顾人生。倘若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那么百年之后,坦然依旧

曹操发明成语把死亡说得如此文艺 曹操发明成语百年之后(7)

当然,即便真的有什么遗憾存在,那又有什么关系呢?已经快要走到了生命的尽头。与其执着于曾经的遗憾,不如让自己变得坦然。

生命如一条长河,会在平原上波澜壮阔,也会在山峰中曲折蜿蜒。倘若一直一帆风顺,或许人生也太过平淡。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曹操发明成语把死亡说得如此文艺 曹操发明成语百年之后(8)

百年之后时常挂在嘴边,既是老人家们的人生智慧,也是坦然回顾一生的乐观。

有着这样的心态,哪里还有什么忌讳可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