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阅读【单元导语】,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1北京的春节?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1北京的春节(上海部编版六年级下第一单元1北京的春节)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1北京的春节

第一单元 阅读

【单元导语】

本单元围绕“民风民俗”,精选了《北京的春节》《腊八粥》《藏戏》等文章。

前两篇文章主要讲述的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中最隆重的佳节一一“春节”。中国人过春节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在春节期间,中国的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都要举行以祭祀祖神、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等为主要内容的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受到中华文化的影响,属于汉字文化圈的一些国家和民族也有庆祝春节的习俗。

老舍先生的《北京的春节》,非常详尽地介绍了中国北方人民过春节时一些具体情况:从腊八开始到正月十九结束,办年货、扫尘、贴春联、贴年画、燃爆竹、吃团圆饭、守岁、拜年、延庙会、看灯节等等;反映人们过春节时的热闹喜庆和家庭团圆、温馨喜悦的心情。沈从文先生的《腊八粥》讲述小孩“八儿”看着妈妈熬腊八粥,心里特别想吃腊八粥的故事,体现了孩子对腊八粥的渴望与喜爱,也表现了一家人浓浓的亲情与和谐的氛围。马晨明的《藏戏》则着重介绍了藏戏的来历和艺术特征,也讲述了唐东杰布的传奇故事和杰出贡献。

本单元有理解、分析“详写和略写”的要求,在学习这些课文时,要分清课文哪些内容是详写,哪些内容是略写,怎样的内容会详写,怎样的内容安排略写,进而将文章的重点、所写内容的主次、作者的写作意图等梳理清楚,将详写和写作重点、作者情感之间的关系梳理清楚。然后学会迁移,在习作时抓住写作的重点,学习运用详写和略写突出重点内容。

1北京的春节

——老舍

【课文导读】

本文是著名作家老舍写的介绍北京春节的一篇文章。作者用充满北京味儿的朴实语言,描绘了一幅幅老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表现了春节的隆重与热闹,展现了中国节日习俗的温馨美好,表达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认同与喜爱之情。

学习本文时,可以按照时间顺序,在文中圈画具体表示时间、事件的词语、句子,梳理并把握文章的基本内容。可先将表示具体时间的词整理出来,如“腊八”、“腊月ニ十三”、“除夕“元旦”、“元宵”、“正月十九”等;然后关注在这一天里具体发生的事,这样文章的内容就十分清楚了。

此外,在梳理过程中,需要关注哪些内容作者花了较多笔墨,写得具体清楚;哪些内容则写得简略;然后再思考:这些详写的内容有些什么特征?作者为什么要详写这些内容?如:第3段写孩子们准备过年的三件大事。这是作者抓住了孩子过年的期盼心理,突出过年的氛围;再如,“除夕真热闹”“元旦的光景与除タ截然不同”“元宵上市,春节的又ー个高潮到了”等,这些内容正是春节过年中最重要的:再远的人也会回家来吃团圆饭,熬上一夜来守岁,到亲戚朋友家拜年,庙会看灯会等等,也是反映春节最降重、最温馨美好的内容。

为了具体、深刻地反映中国节日的习俗,表达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喜爱之情,作者运用朴实、充满京味儿的语言,来介绍北京的春节、老北京们的主要活动:如“过年时,家家吃饺子”“买杂排儿”“喜欢吃这些零七八碎儿”“买各种玩意儿”“去逛庙会、逛天桥和听戏”“最闲在的时候”等。

【技能训练】

一、基本积累

1.根据拼音写汉字。

(1)蜜jiàn( ) (2)zhēn( )子

(3)fěi cuÌ( ) (4)xián ( )熟

(5)luó( )马 (6)chān huo( )

2.下列句子中的引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

B.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差不多就是过春节的“彩排”。

C.“守岁”是指除夕夜一家人团聚熬夜迎接农历新年。

D.有的通通彩绘全部“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

3.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在括号内打"V",错误的打“x”")。

(1)“照北京的老规矩”中的“照…“老规矩"”与“按……老习惯”的意思相同。( )

(2) “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了各色的年画”句中的加点词可互换( )

(3)“显出万象更新的气象”与“气象预报”中的两个“气象”的意思不同。( )

4.借助词典等工具,为下列词语作注释

(1)腊月和腊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正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元宵节和灯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逛庙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内容理解

5.按照时间顺序,梳理课文内容,完成填空

腊八——熬腊八粥和泡腊八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正月十九——春节结束,学生上学,大人做事

6.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调换成括号里的词语好不好?为什么?

(1)孩子们喜欢吃这些零七八碎儿(零食)。

(2)腊月和正月,在农村正是大家最闲在(空闲)的时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说说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在语境中的具体意思。

(1)天一擦黑,鞭炮响起来,便有了过年的味道。

“过年的味道”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除夕真热闹。

“热闹”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说说对下列句子的理解。

(1)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请结合上下文,理解“元旦(正月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

“除夕”的光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元旦”的光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读写转换

10.课文详写和略写的内容分别是什么?这样安排详略有什么好处?

详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略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好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北京的春节

1.(1)饯(2)榛(3)翡翠(4)娴(5)骡(6)掺和

2.D

3.(1)V(2)x(3)V

4.(1)腊月是指农历的十ニ月,腊八即农历十二月初八(2)农历的一月称为正月(3)元宵节是农历正月十五,又称上元节、元夜、灯节。在元宵节期间有点花灯的习俗,各种花灯聚集在一起,称之为灯会(4)是集烧香拜佛、购物贸易、吃喝玩乐于一体的传统民俗文化活动。

5.腊月二十三——吃糖,过小年 除夕——做年菜,贴对联、年画,一家人团圆,守岁元旦(初一)——拜年、逛庙会 元宵节——逛灯会、吃元宵、耍花炮等

6.提示:不好。加点词语的意思和括号中的词语的意思虽一样,但加点词语带着浓郁的“京味儿”的地方语言特点,这是老舍的语言风格,若换了语言风格不谐调。

7.(1)天黑后响起鞭炮,营造了过年的气氛。

(2)家家在做年菜,贴对联、年画,鞭炮不断,灯火通宵,一家团圆,一起守岁。

8.(1)“农业展览会”是比喻的说法,指腊八粥里的米、豆、干果的品种很多,多得好像是聚在一起开展览会,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腊八粥这一民俗食物的特点。

(2)此处“元宵”如同南方的“汤圆”,“除タ”是春节的第一个高潮;初一拜年、逛庙会,是春节的第二个高潮;元宵节,集市上卖元宵家家户户吃元宵,这是春节的第三个高潮。一个“又”字,表现出作者在结构文章、统筹内容上的匠心。

9.家家都在做年菜,都在贴对联、年画,鞭炮不断,灯火通宵,一家人团圆,一起守岁,街上也挤满了人街上的铺子都关着,男人们午前到亲戚、朋友家拜年,女人守家接待客人,然后去逛庙会

10.详写:孩子们准备过年的三件大事、大人们泡腊八蒜、大扫除等:还有除タ、元旦、元宵节等

略写:过年前的熬腊八粥、腊月二十三过小年、正月十九春节结束等

好处:过年从腊八开始到正月十九结束,作者抓住其中最令人期盼、热闹的事情和场面来写,以突出过年的气氛和味道,也集中反映过年这一重大节日的温馨美好,表现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认同与喜爱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