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视频 查看无限极2022年履责实践)
一家企业如何打通自身盈利与社会公共利益的边界?自2021年修订的《公司法(修订草案)》加强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相关规定后,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履行消费者权益保护等内容成为公司治理的新课题。
2023年1月12日,《2022年无限极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正式发布。这是无限极连续第十六年发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向社会公开披露履责信息。对一家以健康养生为主赛道的公司而言,其主营业务自身即可在承担社会责任领域做出大量实践。在过去的2022年,无限极显然有着更广泛和创新的尝试,在“健康”“品质”“员工”“伙伴”“环境”和“社区”六个领域均有突破。值得关注的是健康板块的履责内容,无限极着重发力于中医药文化传承,用品质管理和科研体系保障中医药产品的可持续。这是企业贴合国家实施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所做出的社会责任实践。
“30年来,我们秉持‘思利及人’的核心价值观,不断为社会创造价值。今天,世界充满变化和挑战,但机会也来自变化之中。后疫情时代,人们对健康养生的需求、对中医药和中华养生文化的重视,和对副业、创业机会的需求等都在增加。未来,我们要为更多人创造更大的价值,就必须顺应趋势、主动求变。”李锦记健康产品集团主席、无限极(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惠森在报告致辞中表示。
2022年是无限极创业30周年,企业将使命升级为“弘扬中华优秀养生文化,共创更健康、更快乐的生活”。这意味着无限极将把“承担社会责任”从企业自身辐射出去,覆盖更多认同养生文化的消费者、经销商、合作伙伴以及社会各界。通过这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我们可以窥见一家创业30年的公司应对最新市场和政策环境挑战所做出的积极应对。
深入挖掘中医药文化时代价值 推动健康品牌年轻化2022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要求“推进中医药和现代科学相结合,推进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
无限极承办“中医药文化传播·我们在行动”广东站活动
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必须随着现代生活方式和人文观念的进步而发展。如何顺应规律发展中医药文化,是当代社会亟需解决的问题。无限极一贯秉持独特的“养生固本 健康人生”的健康理念,在过去一年,企业持续发力挖掘中医药文化的时代价值。无限极携手院士和国医大师举办了形式多样的行业交流论坛和惠民科普活动,例如承办“中医药文化传播·我们在行动”首场活动。
中医药文化的传承需要联合权威专家和平台共同推动。2022年11月,无限极与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办公室、中华中医药学会合作召开“2022健康责任论坛”。本次论坛发布了《2022年全民中医健康指数研究报告》。
无限极新会、营口两大生产基地举办健康科普活动
要将中医药知识进一步向大众普及,健康科普是最直接有效的方式。无限极在南北两地分别布局了新会和营口两大生产、科普基地,提供线上和线下的参观活动,促进公众对中草药种植和生产的认知了解,目前线下参观累计已有672万人次,线上云参观更达769万人次。2022年,两大基地分别获称“广东省十佳科普教育基地”和“辽宁省优秀科普教育基地”。同时,企业积极走进社区,提高公众对中医药理论和保健服务作用的理解与认同,2022年度共组织6批科普进社区活动,近5000人次参与。
2022年全国“两会”,作为全国政协委员的无限极(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惠森提交了三份提案,聚焦中医药产业、企业科技创新、履行社会责任等方向,关注家族企业和中医药产业的健康发展。李惠森认为,企业的自身发展需要和国家战略结合,承担社会责任,协调社会环境发展。
加强中草药健康产品科学论证 为消费者把好舌尖质量关以中草药为原材料的健康产品来到消费者面前,生产企业就成了中医药文化向社会传播普及的载体。在这个过程中,“品质”必须成为企业坚守的第一原则。无限极的主营业务是中草药原料的培育和中草药健康产品的研发。在种植、研发、生产、运营等环节,均带有企业严格的品质管理要求。
为了保证中草药种植标准化,无限极早在2011年就提出了“3 4 5”中草药种植管理模式,至今已发展为成熟的运行模式:依托标准集成、质量监控、生产运作三大体系,推动科技、流程、组织、机制四类创新,实现品种、生产资料、田间管理、技术服务、产品回购加工等五个环节的统一管理。
无限极全球科学顾问委员会正式成立
任何领域的产品都需要以研发作为推动力。2022年,无限极全球科学顾问委员会正式成立。该委员会与诺贝尔奖获奖者霍夫曼团队、剑桥大学、法国巴黎城市大学以及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资源中心等国内外权威科研机构合作,用“东方智慧 西方方法”,推动中医药的标准化、国际化和现代化。
过去一年中,无限极在数个重点项目的科研上取得了重要进展。2022年3月,企业在保健食品品质安全方面作为承担单位和参与单位的两大课题,均作为“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成果获验收通过。2022年9月,企业参与的“延缓衰老及增强免疫功能性食品的国际产业化应用示范”项目获得广东省科技计划正式立项,该项目由华南理工大学牵头、剑桥大学等多家知名学府共同参与。
无限极坚守“100-1=0”质量理念
质量管理是产品到达消费者之前的最后一道关卡,任何品质疏漏都将对企业及其背后的中医药理论认同造成重大负面影响。带着“100-1=0”的理念,无限极持续开展质量改进工作,并基于此实施端到端全链条质量管理模式。2022年12月,企业获评“2022年广东省质量标杆”企业。
多措并举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积极承担环境责任绿色低碳转型已成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基本要求,在国家“双碳”政策指导下,各家企业纷纷布局低碳发展路线,树立绿色品牌形象。无限极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涉及生产、运营、物流、办公等多个环节,与供应商合作共建了低碳环保的供应链。
生产上,无限极营口生产基地新建6兆瓦容量光伏发电项目,发电量达700万度,项目采用“自发自用,余电上网”模式,并网发电后可实现用电自给自足。每年可等效节约标准煤2810吨,减少碳排放约6900吨。凭借其用地集约化、原料无害化、生产洁净化、废物资源化、能源低碳化,营口生产基地2022年被评为辽宁省第七批省级绿色工厂。
无限极原材料供应可循环箱全年可节省32万个纸箱
物流上,无限极搭建了可循环包装、新能源配送车和绿色仓储的可持续物流循环生态圈。适用不同场景的原材料供应可循环箱,可使企业全年节省32万个纸箱,减少碳排放约622吨。在运输环节投入使用的新能源车配送网络,降低了传统燃油车的使用,减少碳排放约4270吨。依托可循环材料和新能源配送体系的应用,无限极建立了“供应—生产—销售”的绿色仓储供应链。
积极承担环境责任,是企业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重要标志。低碳转型不仅是企业内部的课题,更需要产业上下游同频发力。随着社会责任理念的不断深入,绿色发展已不仅仅停留在“要求”上,更是企业经营自主选择的正确方向。
扶危济困 探索公益新模式参与公益事业、组织志愿活动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最常见的形式。通过组织员工、客户、供应商等相关方共同参与公益事业,可以唤起社会各界的责任意识。依托全国30家分公司的辐射网络,无限极在助力疫情防控、助学捐赠、公益宣传等方面都贡献了重要的力量。
无限极向广州市慈善会捐赠价值483.98万元爱心物资
2022年,无限极向广州市慈善协会捐赠483.98万元爱心物资,全力支援广州抗疫。同时,组织各地分公司发挥在地优势,向一线捐赠健康产品,疫情发生以来已向武汉、吉林、上海、内蒙古等地累计捐赠抗疫资金和物资1627.62万元。
除应对紧急情况的直接捐赠外,通过赋能提升受助者个人能力的公益举措,则可在长期产生持续性效用。无限极设立的“思利及人公益基金会”即是这一创新公益模式的实践:资助困境学生接受职业教育,打造“助学 育人”模式。截至2022年,项目已开设“思利及人助学圆梦班”44个,覆盖全国 30 个省(含直辖市/自治区);投入资金 2684.5万元,1661名学生获得资助,1256名学生完成学业。
无限极志愿者协会在全国各地开展“感恩30年 乐活30城”志愿活动
为从自身开始带动合作伙伴和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公益事业,推动企业和社区和谐发展,无限极从2016起成立了无限极志愿者协会,在全国各地开展多种形式和主题的志愿活动。无限极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显示,无限极在全国成立了志愿者队伍34支,志愿者数量超9800名,共组织798场次志愿服务,建立了100个无限极志愿服务点,志愿服务时长超过10万小时。2022年,为纪念企业创业30周年,无限极在全国各地开展“感恩30年 乐活30城”活动,走进吉林、山西、山东、湖北等地的社区和学校推广健康生活方式。
在全民空前关注自身健康的当下,一家健康养生企业的履责实践,无疑为社会输出了多种正向可能。可以说无限极已经站在了产业快速发展的风口上,而且这一风口并非逐利而来,而是企业长期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结果。
履行社会责任并非简单做慈善,当自身盈利和社会公共利益得以打通,整个产业链将连带产生更大的公益效应。在一个公众日益关注参与者如何履行社会责任的市场里,我们期待看到更多企业在公共事业上做出富有创新力的实践。
附:报告全文下载链接
http://irm.infzm.com/2022/pdf/12/Infinitus_China_CSR_Report.pdf
(专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