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上海9月30日电题:从一个机型到一个产业:C919成为我国航空产业发展“新引擎”
新华社记者贾远琨
9月,国产大飞机C919完成全部适航审定工作后获中国民用航空局颁发的型号合格证,将于2022年底交付首架飞机。
这是2022年7月18日在陕西省蒲城县拍摄的C919大飞机的试飞机。新华社记者 丁汀 摄
C919大型客机研制成功,获得型号合格证,标志着我国具备自主研制世界一流大型客机能力,是我国大飞机事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C919的研制成功,将成为带动我国航空产业、高端制造业发展的“新引擎”。
市场前景广阔
C919大型客机是我国首次按照国际通行适航标准自行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喷气式干线客机,于2007年立项,2017年首飞。
C919获得型号合格证后,中国民航局将按照有关规章开展运行符合性评审,确定飞行员训练大纲和型别等级、飞机维修大纲等,为飞机交付后的运行做准备。
C919将投放到哪些航线?据悉,首家用户已经进行了计划安排。从航线安排看,C919将投用于国内主要的航空干线。
今年7月,记者乘坐了C919首飞机长蔡俊执飞的模拟航线试飞东营至郑州航段。飞机飞行平稳、安静,舱内宽敞明亮,座椅为“3 3”布局,窗户相较于同类机型扩大15%,行李箱门为更便捷的下拉式。
2022年7月21日,C919大飞机第七架机的机组人员准备登机。新华社记者 丁汀 摄
中国商飞公司营销委主任张小光介绍,C919是窄体机。作为航空市场的主流机型,窄体机在我国民航机队的占比约为80%,是民航市场的主力机型。“这个机型市场适用性强,座级从158到192不等,可以根据航空公司和航线设计进行灵活调整。”
据介绍,为C919商业运营所做的准备早已启动,包括新机型补充运行合格审定、专业人员培训、客户支援保障、航材支援、维修保障等,确保首批C919高质量运营。
根据《中国商飞公司市场预测年报(2021-2040)》,未来20年,中国航空市场将接收9084架新机,价值约1.39万亿美元,其中单通道喷气客机6295架。到2040年,中国的机队规模将达到9957架,成为全球最大的单一航空市场。
我国民航市场规模大、潜力强。如今,国产新支线飞机ARJ21已经进入我国主流航空市场,成为支线航空市场的主力机型,已经安全载客突破550万人次。“适应性更强、技术更先进、性能更好的C919一定会拥有更广阔的市场前景。”张小光说。
近30万人参与研制,有力带动相关先进制造业发展
C919的产业化发展、规模化市场运营,不仅关乎一个飞机型号的成功,更将有力带动相关先进制造业的发展。
自立项以来,近30万人参与了C919大飞机的研制。
这是2022年7月17日在陕西省蒲城县拍摄的C919大飞机的试飞机。新华社记者 丁汀 摄
大飞机的研制,有效提升了我国航空产业配套能级,对国民经济和相关产业的带动作用开始显现。
在上海临港,大飞机产业园已初具规模,形成了集设计、制造、试飞、配套于一体的民用航空产业布局,将有助于降低航空工业配套成本,缩短总装、试飞周期;有助于提高国际合作水平,吸引全球供应链在上海集聚,加强研发设计、总装制造、客户服务等核心能力。
专家表示,通过C919大型客机的研制,我国商用飞机产业的创新链、价值链、产业链得到极大的拓展和延伸,带动了新材料、现代制造、电子信息等领域技术的集群性突破,提升了国内商用飞机机体结构、机载系统、材料和标准件配套能级。
预计到2035年,依托大飞机产业园形成的产业配套,将支撑中国商飞200架以上大型商用飞机的年生产能力,带动航空产业年产值3000亿元以上,推动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民用航空产业基地。
孵化推动航空科技创新
C919的“引擎”作用还体现在对科技创新的孵化、推动上。C919坚持自主创新、开放合作,先后攻克了一批新技术,锤炼了一批人才队伍,带动了一批产业发展,形成了支撑国产商用飞机发展的能力平台。
在C919项目的推动下,中国商用飞机目前已建成2个国家级创新平台、5个省部级创新平台、一批公司级试验室及研究机构。
C919成为创新“策源”点,不仅孵化、衍生出一批科技创新成果,也形成了科技创新集聚效应。
以中国商飞在上海建设的大飞机创新谷为例,以C919大型客机技术攻关和科技创新为牵引,累计有100余个科研项目入谷,集聚众多创新人才,建立了多专业融合、多团队协同、多技术集成的协同创新平台。
创新驱动,未来可期。以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催生数字经济到来,为大飞机的研制、生产和运营带来新机遇。2018年起,中国商飞开始探索5G赋能大飞机智能制造,让飞机建造效率更高、质量更优,飞机设计能力不断提升。
伴随着飞机制造的智能化水平加速推进,一个融合新一代信息技术、先进制造业于一体的现代商用飞机总装基地正在崛起,并不断向外辐射,带动航空产业创新生态加快形成。
来源: 新华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