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农村给已故老人扫墓的风俗时间已久,起源于古代帝王“墓祭”之礼,墓祭是贵族活7动,在古代,平民百姓是没有墓的。到了秦汉时期封建等级没有那么森严,老百姓有坟地后才仿效贵族举行祭奠活动以缅怀先人,称之为家祭。到汉代以后,墓祭才逐渐形成风俗!每年祭祀好几次:大年初一五更鼓、正月十五下午、清明节、农历十月初一之十五、周年祭日等五次。人们对每次扫墓都非常重视,子女及晚辈只要能参加的尽可能参加,以表示对前辈的尊重,也有祈福的含义,体现出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先说大年初一五更鼓扫墓吧,本来这是一年中的第一天,应该居家团员,但是,先祭祖,这充分说明了中国人民不忘历史,尊敬老人的传统美德。这一天早晨,按照农村风俗,不允许叫喊别人起床,自己应该主动起床。但是,由于除夕熬年夜看春晚,自然就睡得晚,早晨起床就有难度,年轻人起床就更难了。由于除夕夜家长有交代,所有人又重视,因此,家人大年初一早晨起的都早。全家人梳洗后,天接近五更了,根据分工,各干其实。男的拿齐到墓地祭祀用的贡品及纸钱,女的开始在家包饺子。男人到了墓地,清扫墓前场地,摆上贡品,在坟前画一个大圆圈,各种贡品纸钱都放在大圆圈内表示安全,然后按照长幼顺序下跪,点燃纸钱,祷告一些吉利的话,等到纸钱烧完之后,每人叩三个头,祭祀就算结束了。
正月十五祭祖,也是给已故前辈的灵魂送纸钱,让他们在阴间有钱过好元宵节,以祈求对后人的保佑。
清明节祭祖风俗,提倡早祭祀,即要在清明节之前扫墓,不要在清明节之后。农村清明节“早清明晚十来一”的说法。反之,农历十月初一至十五即十来一,祭祀要在初一之后。清明节当天也可以上坟,但应该早一点,通常应该在早上8点之前,不然就失去意义。清明节上坟时,人们都在已故先祖坟上放上纸钱压上。这是一个传承中华民族孝道孝行的好时机,可以借此机会对孩子们进行教育,宣讲家族传承、先人的故事,让自己行孝的行为给子孙后代做一个好的表率,一个推崇孝道的家庭才能成为一个和谐的家庭。
农历十月一日祭拜日,是祭拜送寒衣之时,大家要心怀感恩与缅怀之情,不要睹物伤情,忧伤悲痛,因为这个时间正是阴气旺盛的时间,你的伤心难过,容易招来阴邪之气上身,影响身心健康,不得不防。反而应开开心心,让冥界先人也感受到你生活得很开心快乐,这种和谐的气氛是最好的。送寒衣的步骤,如果到墓地去,首先要清理墓碑和附近的灰尘、杂草及不洁之物,然后选好地方画个大圈,摆上贡品、点上香烛,焚烧纸钱、寒衣,边烧边祷告,汇报一下家里的喜事与好事,让先人在那边安享太平。
周年祭日,这个祭日尤为重要,一般子女都是必须去的,在周年这一天或提前或推迟一天进行扫墓,寄托对故人的哀思。亲人的周年祭日,切不可给坟墓填土或者挖土,会破坏坟地生气的聚集,不利于后人运势;烧周年时纸钱祭品是必不可少的。食、住、行等生活日用品,都可以作为祭祀品。祭品,可以是实物,也可是纸或其他材料做的象征性的实物。人们认为鬼魂享用祭品只是一种精神、气息上的享用,只吸取祭品的精气而不食其实体,大多数情况下祭品也都是可以食用的。
现在提倡文明扫墓,每到祭日,给以故先人墓前送花,以表哀思!
总之,扫墓是为了铭记传统,也是尽孝的一种表现,同时也传承了中华民族“孝”的精神,代表不忘本分。先人们所创造的传统文化,是万不可忘记的。缅怀先人是人们尊重生命的表现,同时也是对过往历史的一种敬畏,对先人奋斗和辛劳的敬重新,是人们借以表达感恩之情,体现血脉相连的亲情之爱。我国是礼仪之邦,里面包含着我国人民的传统礼仪文化,是民族史、家族史,具有承前启后的意义,应该传承下去,发扬光大,使我们中华民族经久不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