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区张泽华演讲(奋斗圳当时)(1)

读特客户端·深圳新闻网2023年2月24日讯(记者 张玲 金洪竹 刘梦婷 翁任莹 钟亚萍 )岭南春来早,奋斗“圳”当时。这个春天,深圳人以昂扬的姿态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呈现出“没有梦想,何必深圳”的奋斗状态。深圳新闻网推出“奋斗‘圳’当时”栏目,聚焦身边的奋斗者,讲述他们在深圳的奋斗故事,看他们如何在推进各行业工作高质量发展中展现担当作为。

2013年,徐扬生正式成为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的首任校长。2022年,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徐扬生挥毫写下六个大字:大湾区,大发展。

经过这些年的建设,港中大(深圳)已经成为一所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化大学,无论在管理体制、学术水平、师资条件等方面,港中大(深圳)都做到了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化。目前,学校已与全世界120多所知名大学建立起实质性的交互关系,实现学生交流互通。

在师资方面,港中大(深圳)拥有一批一流国际学者及科学家在校任职:聘请郑永年担任人文社科学院"全球与当代中国高等研究院"首任院长;聘请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叶小钢为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音乐学院首任院长;聘请世界权威心脏外科手术、麻醉和围手术期的循证医学研究专家郑仲煊担任港中大(深圳)医学院创院院长……

前十年打好基础,后十年就要往前冲。这是徐扬生给港中大(深圳)设定的目标——要在一些领域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成为该领域公认的全球前5名。他希望,在港中大(深圳)建校二十周年的时候,至少有十个领域能在世界上排在前5名。

目前,港中大(深圳)拥有3个诺贝尔奖获得者领衔的研究院,“我的目标是培养年轻教授,希望在未来的10年、20年当中,他们之中能够出现诺贝尔奖获得者,这才是我们的目标。”徐扬生说。

“我觉得大湾区的年轻人要往远看,要看到祖国、看到世界。(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前途无量。大湾区,大融合,大发展,我非常有信心。” 来源:深圳新闻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