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许多孩子来说,写作文无疑是非常头痛的事,甚至夸张地认为是要命的事,许多农村孩子就更不用说了!

大家都知道阅读是作文的基础,这是毋庸置疑的。但大家忽略了一个问题,阅读对于作文来说,重点作用在于借鉴;对于初学作文,或者作文底子差的学生来说,写作的方法就更为重要了。

作文训练是一个系统的事,必须从片段练习着手,由浅入深,达到熟练掌握;以至于一提笔写作,就如行云流水,又如黄河泛滥,洋洋洒洒数千言(我也将陆续发布头条,欢迎持续关注)。

话不多说,言归正传。先来一道开胃菜——写人物作文的外貌神态描写。许多人认为这种难度的事,太小儿科了,其实也不一定。外貌神态描写好的片段,要达到“四个有”——即:有特点、有想象、有感情、有技法。

我们先来看一下名著中的一个片段:

《三国演义》中对关羽的外貌描述为:“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若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其丹凤眼和卧蚕眉乃世间罕见,凤眼生威,卧蚕似雾,英气逼人,霸气十足。”

这一段描写中,关羽的形象就在读者心目中栩栩如生呈现出来了。

描写人物外貌片段350字(轻松写作文一)(1)

那么,从描写中,我们为什么能对关羽的形象有一个大致的印象呢?这就是刚才说的“四个有”。

关羽的外貌特征:高大(九尺)、脸红(连嘴唇都红)、胡子长(二尺),丹凤眼、卧蚕眉(世间少有,关羽专利)。这些就是关羽外形的特征,其它没有特点的地方,就不必写了,写了就叫画蛇添足。这就是“有特点”的含义,也就是抓住特点来写。

对关羽整体外形的感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英气逼人,霸气十足。从这些词语中,不难看出作者的赞美之情,这就是有感情的含义所在。

关于有技法的问题,要从两方面说,一是修辞方法,二是结构方法。“面如重枣(脸像熟透的大枣),唇若涂脂(嘴唇像涂了口红)”这就是典型的用比喻手法,把特征形象化,更能让人理解和想象。

结构方面,总的写了两句话。第一句话,采用先分后总的方法(总——分、分——总、总——分——总,这些都是很重要的写作技法),先写外形特征(分),再写感受(总);第二句话,重点对眼睛和眉毛进行描写,采用先总(世间少有)后分(凤眼生威、卧蚕似雾)再总(英气逼人、霸气十足)的方法,这样的写法层次清楚。

刚才我们讲了“三个有”,还差一个——有想象。下面引用《红楼梦》中对林黛玉的一段描写进行分析和解说。

“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似姣花照水,行动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翻译成现代文,大概就是:眉毛仿佛笼着又仿佛舒展着,眼睛好像透着欢喜又透着哀愁,仿佛带着烟雾一样叫人看不清楚。幽怨,忧愁的姿态尽显于两边的酒窝,身子柔弱如同承袭了一身的病。眼睛含着泪光,轻轻的喘着气。安静的时候就像娇花照水般迷人,行动时像弱柳随风摇曳,婀娜多姿。心智比比干还要聪明,病态的美,比西施更加漂亮。

描写人物外貌片段350字(轻松写作文一)(2)

这是一段堪称经典的外貌神态描写。前面讲到的“三个有”,在这段描写里都有体现,不再多说,这里重点讲“有想象”的问题。

作者写林黛玉闲静和行动的状态,分别联想到了娇花照水和弱柳扶风。大家想象一下,姣花照水,是多么恬静的一种静态美;弱柳扶风,又是多么柔和的一种动态美,为什么作者能把人写活?这就是观察体会和充分发挥想象力的共同作用。

“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这里的心,是说心智,病是说神态。为什么讲到心,作者会联想到比干?因为传说比干有一颗七窍玲珑心,非常聪明。同样,讲到女子柔弱的那种所谓病态美,也就联想到了西施。从这里不难看出,联想加比较,就出神地刻画出一个高智商、很苗条的柔弱美女形象。

外貌描写总的来说,不一定都要全部用到“四个有”,但前面的三个一般都是要用到的,而“有想象”则根据情况需要,看是否可以用。

只要有心用心细心耐心的你能静下心来深刻理解、细致观察、勤于练习,写好人物的外貌形态,就不是太难的问题!

心动不如行动!你还在等什么?!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人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