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交的20年,我的人生没有虚度”广州交响乐团成立65周年的庆生音乐会前,面对这支彼此成就、深度捆绑20年的乐团,音乐总监余隆感叹道,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上海国庆65周年音乐会余隆?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上海国庆65周年音乐会余隆(掌舵广州交响乐团20年)

上海国庆65周年音乐会余隆

“在广交的20年,我的人生没有虚度。”广州交响乐团成立65周年的庆生音乐会前,面对这支彼此成就、深度捆绑20年的乐团,音乐总监余隆感叹道。

9月9日晚,广交登台星海音乐厅,世界首演了两部委约新作、经典再现了两首埃尔加名曲——这是广交成立65周年的庆生音乐会,也是广交2022/2023音乐季的开幕音乐会。

音乐会尾声,广东名调《步步高》和《生日歌》巧妙嫁接,在中提琴演奏家梅第扬、二胡演奏家陆轶文和全场观众的欢乐见证下,广交过了一场难忘的生日party。几街之隔,高耸入云的广州塔也特地为广交送上生日祝福。

2022/2023乐季开幕音乐会,这也是余隆担任广交音乐总监后策划实施的第20个完整乐季。本文图片均由李乐为拍摄。

音乐会前,广交向在乐团供职超过30年的四位演奏家颁发了“感恩30年精诚奉献”奖座及证书。

广州塔为广交送上生日祝福。

两部委约新作世界首演,两位弦乐名将现场献艺

两部专为广交成立65周年而作的新作——周天的管弦乐曲《都会》、陈其钢的二胡协奏曲《悲喜同源》,是音乐会的一大看点。

两位在各自领域摸到职业天花板的90后弦乐名将——二胡演奏家陆轶文、中提琴演奏家梅第扬的加盟,是音乐会的另一大看点。

《都会》从唐朝诗人黄滔的《广州试越台怀古》中有感而发,力图用交响音乐语言,来展现千年都会广州的调性:繁华与市井并存,古旧与现代交织,它既有热闹、喧嚣的一面,也有轻盈、恬静的一面。

《悲喜同源》原为小提琴与乐队而作,2017年首演于北京国际音乐节,次年被上海斯特恩国际小提琴赛指定为中国作品。

作品的主题取材自古琴曲《阳关三叠》,曲谱依唐朝诗人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写就,诗里有永别时的悲伤,也有奔向未知前路时的憧憬与喜悦,和作曲家反复思量的“悲喜”命题异曲同工。

“一次全方位的身心挑战,太难了!”二胡演奏家陆轶文说,《悲喜同源》移植到二胡上后,作曲家依旧保留了很多小提琴的高难技巧,而为了拓宽二胡的低音音域,作曲家还在普通二胡之外,加了一把常用于《二泉映月》演奏的低音胡琴——二泉琴,大大增加了演奏上的难度。

“小提琴的音色非常明亮,二胡的音色更沧桑、更古朴。”一袭蓝裙登台,陆轶文不断交替用琴,也不断在悲和喜的情绪之中切换和游走,用动人心魄的演奏征服了广州观众。

在广交的搭台下,陆轶文不仅首演了陈其钢的二胡协奏曲《悲喜同源》,还演过他的二胡协奏曲《逝去的时光》,感触良多:“小时候,我们能演的二胡作品极度匮乏,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作曲家愿意为民乐器写作,曲库越来越丰富了。”

“广交的音色非常温暖、非常细腻,有一种南方的气息。”首次与广交合作,柏林爱乐新晋中提琴首席梅第扬献上了埃尔加《E小调大提琴协奏曲》(中提琴版),在现场观众整齐划一的掌声和呼声中,一口气返场了三曲。

从北京到上海再到广州,近来,梅第扬一路南下,和余隆麾下的三支乐团均展开首次合作。

“中国爱乐乐团就像慕尼黑爱乐乐团,现场能量爆棚;上海交响乐团很像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追求极致完美;广交则像阿姆斯特丹皇家音乐厅管弦乐团,可以很细腻,也可以很炸裂。”敏感的梅第扬迅速捕捉到三支乐团的不同气质,认为它们不分伯仲,又各有千秋。

随着合作次数增多,梅第扬和余隆也越来越合拍、越来越默契。在余隆身上,他感受到了何为人格魅力,也看到了艺术家真正的样子,“指挥乐团时,他只是站在那,还没怎么动,乐团的声音就不一样了,这就是一个人的气场带给乐团的变化。”

广交团长陈擎在开幕音乐会上致辞。

梅第扬演奏埃尔加《E小调大提琴协奏曲》(中提琴版)。

陆轶文演奏陈其钢二胡协奏曲《悲喜同源》。

从偏安一隅到中国名团,广交点亮城市音乐生活

“余隆国际化的艺术视野,拓宽了广交乃至广东的音乐维度。”回望20年,广交团长陈擎说。

1994年11月,30岁的余隆首次执棒广交。2003年3月,39岁的余隆接过音乐总监的聘书,正式执掌广交的艺术帅印。

在首个任期内(2003-2007),余隆即带领乐团完成世界巡演,使广交成为迄今为止唯一在世界五大洲留下音乐足迹的中国乐团。

作为一支全能型乐团,20年来,广交共与683位客席音乐家合作演出了包括14149首曲目在内的1572场音乐会,其中,余隆执棒乐团演出了包括373首作品在内的144场音乐会。

余隆担任广交音乐总监的 20 年,也是积极推动中国音乐创作的 20 年。从波兰作曲家潘德列茨基,到陈怡、周龙、谭盾、陈其钢、叶小纲、郭文景等享誉国际的华人作曲家,都曾应广交邀约创作过大型作品。

新乐季开幕当天,《交响·中国——庆祝广州交响乐团成立65周年原创委约作品集萃》面世,收录了20年间广交所有重要的委约创作。这是一幅汇聚中外当代作曲名家的群像图,12部作品出自15位作曲家之手,包括6首取材自中国传统文化的曲目、6部用音乐为时代发声的佳作。

余隆希望,不断扩充中国交响乐的文献,更希望将这些优秀作品带到世界各地。“历次国内外巡演,我们一定会带中国作品,基本占一半。”陈擎强调,用国际化的交响语言讲述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广交矢志不渝,“我们有这样一种文化自觉、文化自信。”

余隆还记得1994年首次指挥广交的情景,在黄花岗剧院,观众嗑瓜子的声音没停过,将台上的钢琴演奏淹没。深耕广州多年,如今,广交的音乐会门票常常秒空,古典音乐已经深入广州市民的生活肌理,是点亮这座城市的音乐之光。

2020年初疫情突袭,演出全线停摆,广交迅速开启“线上音乐季”,从2月到6月,创造了连续123天在线更新音乐节目的世界纪录。素未谋面的乐友从东北小城北票市寄来亲笔感谢信,数以万计的广州乐迷纷纷在线上留言感激。

“我们有3000多首现场录音作品,每天播一首,可以10年不重复,所以我们有日更的底气。”陈擎回忆。

为了把古典音乐带到大家身边,近年来,广交多次与广州的文旅地标进行出圈合作:广交曾和广州白云机场共建“音乐航站楼”;海心桥从开通伊始便在背景音乐中播放广交演奏的中外经典曲目;广州塔启动“交响广州”项目,多次更新景区内的背景音乐曲目……从广州市民到中外游客,不经意间,就能和广交演奏的音乐相遇。

今年1月,春节前夕,广交联合广州地铁,在18号线开通全国首列“交响乐专列”:在车厢内扫一扫二维码,即可进入QQ音乐畅听广交的音乐会实况录音。车厢内部涂装也由广交设计,以中国12生肖为创作主线,和12位古典音乐家的卡通形象跨时空联动。原本枯燥无聊的搭乘时间,瞬间变得好看、好玩、好听。

从偏安一隅的本土乐团,一跃而为国际知名的中国顶尖乐团,陈擎认为,广交20年来在职业化道路上的高速发展,和掌舵人余隆密不可分。

“双方能保持这么多年的音乐缘分,合作无间,彼此成就,放眼世界乐坛都是一段佳话。”在陈擎看来,余隆最大的魅力在于心胸开阔、格局高远,只要有利于乐团发展,他一定不遗余力、千方百计:在他的邀约下,众多国内外音乐名家和广交保持着长期和良好的合作关系,多位世界级指挥大师在广交的舞台上挥棒甚至留下绝唱,“音乐总监应该规划、塑造一个乐团在艺术上的品格和方向,在这一点上,毫无疑问,余隆是世界上最优秀的音乐总监。”

“20年来,无论是艺术上还是心智上,我都在成长,越变越好,说明乐团也给了我一种正能量的回馈。”余隆感谢广交对他的宽容、信任、支持,他非常肯定,“在广交的20年,我的人生没有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