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书君说
欢迎大家来到今天的特别节目——为你“读”书,作为千万级的国民读书号,自然要在4月23日世界读书日这天,为大家分享精选书单啦。
下面就请大家跟着阿成和亚楠的声音,一起挖掘那些书籍里令我们感动的精彩瞬间吧。
温馨提示:一定要记得点开音频哦,不然真的会后悔!
了不起的盖茨比
【书 籍 介 绍 】
杰伊·盖茨比本是北达科他州的一个贫穷的农家子弟,自幼梦想做个出人头地的大人物。经过一番努力,他终于步步高升。
他在一个军训营里任中尉时,爱上了南方的大家闺秀黛茜·费。
可是当他戴着军功勋章在战争结束后从海外归来时,黛茜已嫁给了一位来自芝加哥的、体格健壮、极为富有但举止粗鲁的纨绔子弟汤姆·布坎农,沉醉于爱情梦幻中的盖茨比艰苦创业,由一个贫穷的军官奋斗成为百万富翁。
他在长岛西端买下了一幢豪华别墅,与住在东端的布坎农夫妇隔海湾相望。他的府邸每晚灯火通明,成群的宾客饮酒纵乐。
他唯一的愿望是希望看到分别了五年的情人黛茜,当他们重逢时,盖茨比以为时光可以倒流,重温旧梦。
但久而久之,他发现黛茜远不像他梦想的人,可是这种醒悟还没多久,黛茜开车碾死了丈夫的情妇,汤姆嫁祸于盖茨比,盖茨比终于被害,黛茜居然没来送葬。
【 精 彩 片 断 】
我就履行我的承诺,在办公室给黛西打了电话,请她喝茶。
我提醒她道:“别带上汤姆。”
她装傻地问:“谁是汤姆?”
我们约好的那天,下起了倾盆大雨。十一点的时候,我的院子仿佛涌进了一支施工队,修草坪的工人、花农各司其职。把我家布置的犹如生机盎然的花房。
大约三点半,雨渐渐小了,变成了潮湿的雾气,笼罩着这座新起的花园,不时的还有几滴水珠滴答作响。
盖茨比漫不经心地看着杂志,每当房间里的女佣脚步震动了地板,他都会吓一跳。
他还时不时地趴在窗户上往外看,仿佛外面发生了什么了不得的大事。
突然他把书往茶几上一搁,站了起来。
“我要走了,太晚了,不会有人来喝茶了。我不能在这等上一整天。”
“别傻了,还有两分钟才到四点。”他哭丧着脸坐下,仿佛是我的话语化成无形的压力,强迫着他,甚至把他推倒。
就在这时我家的小径上响起了汽车引擎的声音,我们俩几乎跳了起来,搞得我都有些紧张。我走到外面的院子里迎接黛西。
“你真的就住在这儿吗?我最亲爱的人。”她那起伏荡漾的嗓音,在穿透的雨中,仿佛一道旋律让人心旷神怡。“你是爱上我了吗,为什么要我一个人来?”她挽着我的手臂,在我耳边低声地说。“这是一个秘密,让你的司机一小时后再回来。”我们走进屋,客厅空无一人。“这下好玩了?”“什么好玩了?”她突然转过头,因为有人在急切地敲响了前门。
我走出去,把门打开。盖茨比脸如死灰,双手沉重地插进上衣口袋,站在一滩水中,凄然地盯着我的双眼。
“我们以前认识。”盖茨比喃喃地说。他朝着我瞥一眼,嘴唇咧开,想笑,但是又没笑出来……大约有半分钟时间,房间鸦雀无声。然后突然传来了一阵哽咽的低语和笑声。“又……又见到你了,我真高兴……”盖茨比紧张的不知如何是好,他靠着柜子,把上面的钟都压斜了,他慌忙地想把它扶正,可是却又掉到了地上。
“我去帮你们准备点茶。"
盖茨比大步跟我走进了厨房,关上门:“哦,上帝!这是个可怕的错误,可怕至极!”
“你只是不好意思而已,黛西也是。”“她也不好意思吗?”“跟你一样!你现在的表现就像一个孩子,而且很没礼貌,黛西一个人坐在那里呢!”他举手打断了我的话,用手捋了下湿漉漉的头发,小心翼翼地打开门,回到了屋里。
我从后门走出去了,半个小时前,盖茨比也是从这里出去的。我绕着房子一圈。我看到了一颗满是结瘤的大树,树干上的绿叶,茂密地生长,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个雨棚。
雨再一次瓢泼而下,那原本修得整齐的草坪,现在变成了泥潭。站在外面的我没什么可看,除了盖茨比那栋豪华的别墅。
又过了半小时,太阳从乌云背后挣脱而出,将阳光洒向了地面。
终 身 成 长
【书 籍 介 绍 】
遭遇挫折的时候,最能看出一个人的秉性。有的人会一蹶不振,而有的人却能积极面对。
面临挑战时同样如此,有的人会怀疑自我,而有的人则会付出足够的努力。
那么是什么造成了前一种人和后一种人的区别呢?关于这个问题的答案很多:性格、原生家庭、三观等等......
但在《终身成长》的作者、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卡罗尔·德韦克看来,这些答案都有道理,但是思维模式占有更重要的位置。
他在书里讲了两个核心概念:一个叫做固定型思维模式,一个叫做成长型思维模式。
所谓固定型思维就是相信能力、智力、性格等是固定不变的,而成长型思维则正相反,他们相信通过努力和策略性的做法会使一切都提高。
永远记住,改变我们的思维模式是一件需要长期练习的事情,经常看看固定型思维者和成长型思维者的不同。
这样长期建立这种意识以后,当你遇见任何事情,你都可以让自己选择成为一个成长型思维者。
【精 彩 片 段 】
我们先来听两个故事吧。
《终身成长》这本书的作者卡罗尔·德韦克,小的时候曾经是个数学高手,高中数学、几何、三角学等最高能拿99分,加入过学校的数学比赛队伍,她在空军视觉空间能力考试中成绩也表现出色,还收到过空军招生手册。
按照常理看,这绝对算是有天赋了对不对?但糟糕的是她后来遇到了一个不太好的老师。
这位老师有一个根深蒂固的偏见,那就是他不相信女孩子能学好数学。
就因为这个,作者的数学成绩一降再降,最后干脆不再研究数学了。
我们再来看一个故事。
托尼奖是美国艺术四大奖之一,它基本上是与奥斯卡奖、艾美奖以及格莱美奖齐名的,托尼奖被视为美国话剧和音乐剧的最高奖,可以说是全球舞台艺术的焦点。
我们要说的这位正是2005年的托尼奖获得者美国作曲家亚当·古特尔。
在那一年他凭借《晴光翡冷翠》这部浪漫主义音乐剧中的配乐赢得了托尼奖。
这位在2007年还获得雷曼学院荣誉博士学位的人,家庭条件很好,但在很小的时候却有过极为痛苦的成长经历。
亚当·古特尔是著名作曲家理查德·罗杰斯的外孙。查查德·罗杰斯创作过《俄克拉荷马》以及《旋转木马》等经典音乐剧。
出生在这样好的家庭,按理说是优于绝大多数人的,但这一切却不幸地成为了他的负担。
古特尔曾经对外释放过信号,他说:“在我家,只做到好则意味着失败。做到非常好,依然是失败......唯一不算失败的,就是做到杰出。”
《纽约时报》的一篇文章里提到古特尔的母亲小时候是以他为豪的,特别爱夸奖他。
她会跟所有人提到古特尔特别有天赋。从这一点可以看出来,他从小是被贴上了天才的标签。但是这样的教育方法很可能是他心理问题的根源。
作者自己的例子本身说明,否定的标签对一些人来说具有强烈的暗示意味,而古特尔的例子,则说明某类型的夸奖会让人充满了压力。
这两个故事最核心的东西就在于,当事人怎么去理解外界的信息。这里面最根本的差异是思维模式的差异。
对于,固定型思维者而言,别人的暗示会锁定他的思维。因为他们接受的信息会立刻变成标签,牢牢地被他们自己贴在身上。
如果是肯定,他们会害怕失去它,就像古特尔害怕自己不是真正的天才一样。如果是否定,他们会害怕标签可能说的是对的。
横竖都对自己不利,究其原因就在于固定型思维者认为个人能力是固定的。
而成长型思维者就不这么看待了,他们相信努力的意义,所以无论外界怎么说,他们都知道只要付出足够的努力,技艺总是会增长。
但是在我们的身边并不都是成长型思维者,这就给我们一个启示,不要随便乱给人贴标签,尤其是负面的标签,因为你不知道这会给一些人带来多少困扰。
情 商
【书 籍 介 绍 】
《情商》是美国心理学家丹尼尔·戈尔曼的一本科普力作。
书中系统地论述了情商的各方面要素。
无论我们是身为管理者、父母还是爱人,都需要利用情商与他人发生情感共鸣,从而激发他们的热情和动力,最终获得由衷的追随,无论对我们的生活还是事业,都有巨大的帮助。
情商可以让我们能够用有限的知识去运作无限的世界,更适合当前压力过大的生存环境。
可以说,《情商》无愧于其畅销书之名,它不仅是出版业的一次销售奇迹,同样也是社会心理学界的一次理论旋风,更是我们获得阳光心态,缔造和谐快乐,享受幸福人生的不二法门。
【精 彩 片 段 】
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愿意进入婚姻,而进入婚姻的年轻人,离婚率越来越高,他们的婚姻的持续时间也变的越来越短。
那么问题来了,婚姻的破裂是否跟情商有关系呢?
往往,婚姻不会平白无故破裂,在它消亡之前,一定会有各种各样的信号出现。比如婚姻中最常见的一个预警讯号就是批评。
举个例子,丈夫忘记到干洗店帮妻子取回衣服。
妻子小题大做,对丈夫进行人身攻击,妻子不怀好意地说:
“你总是这样,我给你交代的事情你一件也办不好,你就是这么自私,不懂得关心别人,什么事情都要我来做。”妻子的批评方式犯了一个很明显的错误,那就是把人和事混合起来,而不是把人和事分开。妻子批评的不是丈夫的行为,而是对丈夫进行人身攻击。
丈夫听到这样带有侮辱性的、损害自尊的批评,自然会本能地进行自我辩护,两个人很容易就为了这么一点小事吵起来。
那么该如何应对婚姻中的情绪问题,减少这种紧张感呢?
作者在书中提出了一些简单的婚姻忠告。
对于男人,作者提出的建议是,当妻子情绪激动、发泄心中的怨气和不满时,不要回避冲突。
气话虽然难听,但是总比把什么东西都憋在心里不讲出来强。
对妻子来说,她们大闹一场的真正目的,是希望丈夫能够认真倾听她的想法,愿意了解她内心的真正感受。
如果男人重视妻子的感受,并且愿意耐心倾听,那么妻子就会平静下来。
中 国 通 史
【书 籍 介 绍 】
央视曾经热播的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点燃了广大网友探寻国宝,探索历史的热情。
九大博物馆,展示的不仅是镇馆之宝,还展示了每一件国宝背后的历史和故事。
- 各种釉彩大瓶,展现了乾隆皇帝对大清盛世的自信和骄傲;
- 宋摹东晋顾恺之《洛神赋图》,曲折而又细致地表现了大才子曹植和洛神之间真挚的爱情;
- 唐临摹王羲之《万岁通天帖》让人们有幸能一睹书圣王羲之的笔墨风采,也间接表现了唐王朝对文化传承的重视。
每一件国宝都讲述了一段历史,承载国宝价值的也正是中国千年历史。
钱穆,字宾四,江苏无锡人,与吕思勉、陈垣、陈寅恪并称“史学四大家”。
钱穆曾在北京大学、西南联大和香港新亚书院三度讲授“中国通史”,并且著有史学大作《国史大纲》。
《国史大纲》洋洋洒洒50余万字,篇幅不小,文字半文半白,对普通读者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而现在,钱穆的学生叶龙根据先生讲课时的课堂记录整理的《中国通史》,只讲结论,不讲考据过程,少了正统史学的枯燥,多了课堂讲学的生趣。
全书篇幅短小精悍,文字简单易懂,是广大读者系统了解中国历史的最佳选择。
读历史不能让你升职,也不能帮你挣大钱,因为读历史是无用的。
但是无用之用,方为大用,我们学历史的目的不是为了给别人炫耀自己懂得历史知识,而是为了让自己活得更加充实。
【精 彩 片 段 】
“为什么要读历史这种没什么实际用处的书?”
直到我读了钱穆的《国史大纲》,我觉得找到了一个让人信服满意的答案。
钱穆在《国史大纲》的序言中,认为读历史的人应该具有以下信念:
- 任何一国之国民,尤其是自称知识在水平线以上之国民,对其本国已往历史,应该略有所知。
- 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略有所知者,尤必附随一种对其本国已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
- 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有一种温情与敬意者,至少不会对其本国历史抱一种偏激的虚无主义。
- 当信每一国家必待其国民具备上列诸条件者比数渐多,其国家乃再有向前发展之希望。
任何国民都应该对自己国家的历史有所了解;懂历史的人都会对历史有一种温情和敬意;而保有历史温情的人会客观地看待自己国家,身边的社会,不偏不倚。
有更多有独立思想的人,国家才会兴旺发达,产生的进步才是民族的进步,是和历史割不断的、有渊源的进步。
这就是钱穆对“为什么要读史”的回答。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有趣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