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的科甲巷,其得名皆因科举制度。明,清时期,各县举子赴省城应试者多住在此街的旅店,因而得名科甲巷。由神鸟知讯×成都市地志办联合推出的“成都往事”将带领大家走进科甲巷,一起见证这条成都最早的时尚之地。

成都成为第二个时尚之都(成都的时尚起源地)(1)

▲ 科甲巷

朱公祠

齐鲁有孔庙,成都科甲巷有“朱公祠”。朱公即中国宋代理学家朱熹。朱熹生卒都在福建,从未到过蜀地,为何成都科甲巷有“朱熹宗祠”?

2008年10月17日,农历九月十五,是朱文公诞辰875周年纪念日。朱熹即朱文公,他的后裔最早入川的是曾孙朱朝选。朱朝选以武功卓著而承袭万户侯,于1314年之后入蜀。朱朝选的裔孙先后在乐山、仁寿、井研、资阳等地居住。

明末清初,战乱和瘟疫使四川人丁锐减,1671年起,清政府鼓励各省贫民入蜀开垦,后来在“湖广填四川”的大移民中,朱子后裔大量进入四川。渐渐地,他们在各自所在地建立家庙祭祀先祖。随后的一个时期,朱子后裔中的有识之士决定在省会成都创建祖祠。

成都成为第二个时尚之都(成都的时尚起源地)(2)

▲ 朱熹宗祠

朱子后裔立祠,便以“登科中甲”为吉祥之意,“科甲”二字,便成为立祠之巷的名字。也因为科举考试与朱熹《四书集注》密切相关,所以每逢乡试,赶考者都蜂拥而至,提前半月住进科甲巷栈房,并必进“朱祖文祠”朝拜先贤,以求取功德。待乡试开始,才进入贡院“应试”。

蜀绣的发展

因赶考学子常年聚集,一项斯文产业——蜀绣业也在科甲巷兴起并发达。蜀绣为中国名绣之一,也称“川绣”。古籍有证,“蜀”为“蚕”的意思,古代川西因发达的栽桑养蚕业被称为蜀国。蜀绣的历史已有2000多年了。蜀绣被称为“蜀中之宝”。

清道光年间成都发展了许多绣花铺。绣品以本地织造的红绿等色缎为附体,用线工整厚重,设色典雅。绣面题材多吉庆寓意,具有民间色彩。蜀绣以其纯熟的工艺和细腻的线条跻于中国四大名绣之列。以自然界为主题(如熊猫、花鸟)的蜀绣更令人爱不释手。有单面、双面刺绣。纯手工的刺绣,确保了画面逼真,造型多变,图案精美。

成都成为第二个时尚之都(成都的时尚起源地)(3)

▲ 蜀绣

当初,蜀绣主要流行于民间,至清朝中叶以后,逐渐形成产业,科甲巷及九龙巷一带的蜀绣最著名。

为参加科举,成为文甲之士,不少学子在这里衣食住行伴生男欢女爱,多以蜀绣之物当赠品以传情。如此情形,使蜀绣日渐旺销,产业气候越来越大,为后来这里成为商业口岸打下良好基础。

“人多工巧,绫锦雕缕之妙,殆牟于上国”(《隋书·地理志》),良好的社会物质条件与优裕的精神氛围使得绣艺妙绝天下。

(来源:成都方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