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日记》是我比较喜欢的一部泰国电影,在本文之前,我已经撰写过两篇《教师日记》的影评:第一篇影评,我主要从表现形式、人物内心成长和现实思考三个角度深入解读本电影的魅力;第二篇影评,我主要从性格、爱情观和现实意义三个方面拆解女主角Ann老师的成长蜕变之路。今天,我将以教师的角度,浅析《教师日记》蕴含的教育意义。@我笔之思

前言:

《教师日记》主要讲述女主角Ann被安排到偏远地区“水上学校”做支教老师,生活条件艰苦,但每天和孩子们相处的日常,让她逐渐爱上了支教这份事业。一年后,因准备和男友结婚,Ann回到清迈学校执教,男主角Song接替了Ann的支教工作。

Song原本只想做个体育老师,刚开始,他对支教需要教所有科目的任务感觉有点吃力。幸好,通过前任老师Ann留下的教学日记,他不断模仿,不断练习,才得以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一年后,为了能够更好的教授孩子们知识,Song老师决定继续深造学习,学有所成再回“水上学校”支教。

同时,女主Ann在清迈学校教书,想用贴近生活、体验式的教学方式授课,却得不到校长的认同,并被作为副校长的男友当面斥责。加上男友出轨,Ann的工作和爱情都大受打击,决定重新回到偏远的“水上学校”,找回她自己,找回孩子们,找回她快乐的支教工作。

《教师日记》在2014年上映并获得“大众传媒杰出奖”,2015年获得年度最佳电影奖、第24届泰国电影金天鹅奖、第30届泰国电影金娃娃奖等多个奖项。电影改编于泰国教师萨马特·素塔自愿到偏远地区“水上学校”支教9年的真实故事,影片中“水上学校”孩子们求学的场景基本还原现实。

接下来,我将以教师的角度,浅析《教师日记》蕴含的教育意义:

教师工作日志感人(浅析教师日记蕴含的教育意义)(1)

▲支教老师Ann和Song

01、爱的教育:Ann遭遇“浮尸”,Song遭遇“蛇”和“风暴”,教育要以“爱”为基础

①Ann遭遇“浮尸”,为不让孩子害怕,亲自下水捞尸弄走

影片中个,Ann的同事Gigi上厕所时,发现水下有一具“浮尸”,吓得求救正在上课的Ann。当Ann看到“浮尸”时,其实自己也非常害怕。但是,当她看到孩子们害怕到吓哭的眼神,她的“爱”油然而生,她要保护孩子。

于是,心里也害怕的她,亲自下水打捞“浮尸”,争取用最快的时间将尸体交给处理人员,解除了孩子们的害怕心理。

同事Gigi马上收拾行李离开了“水上学校”,但是Ann却更坚定地留了下来,因为“爱”,因为她舍不得孩子。这件事后,Ann和孩子们的心灵走的更近,Ann的支教工作开始变得丰富,快乐起来。

教师工作日志感人(浅析教师日记蕴含的教育意义)(2)

▲Ann老师

②Song遭遇“蛇”,跑掉瞬间又回来与蛇战斗,保护孩子

Song在认真给孩子们上课的过程中,一条蛇惊现在身后,Song吓得第一反应是赶紧逃跑,但是当他听到孩子们求救的声音,又鼓起勇气跑了回来,瑟瑟发抖中,拿起教室短短的木棍与蛇战斗,最终打死了蛇,保护了孩子们。

每个人看到可怕的事物都会有害怕的心理,但是,保护孩子的责任、“爱”的责任,让Song克服了自身的恐惧。通过与“蛇”战斗事件,原本对Song还冷漠的孩子,一下子接受了Song。因为付出“爱”,Song收获了孩子们的“爱”,也因此让他后来的教育工作开展得越来越顺利。

③Song眼看“风暴”吹走了心爱的日记,却坚持抱紧、保护孩子不放手

Song在“水上学校”孤军奋战的日子中,Ann给她留下的日记成了他最好的陪伴。但是,有一天,一场强大的"风暴"摧毁了“水上学校”,将学校的墙壁,屋顶都吹翻了,同时,这本心爱的日记也即将被吹下湖水。

Song也曾想保护心爱的日记不被吹下湖水,但是,如果他拿了这本日记,孩子们就会因为他的“放手”而害怕。为此,Song宁愿看着心爱的日记被风暴吹走,也要紧紧的抱住孩子们,保护孩子,不让他们害怕。让我们看到了Song老师对孩子们满满的“爱”。

④Song城里回来,不忘给生活困难的孩子们买外套

Song周末从城里回来,给生活困难的孩子们每人买了一件外套,孩子们高兴的相互哄抢,让Song感受到幸福,感受到自己“不仅仅是老师,还应该是孩子们的爸爸妈妈”。

不管是Ann还是Song,他们都在自己的支教工作中践行“爱”的教育。他们拥有做老师的责任心和爱心,时刻想着孩子们,以“爱”为基础践行自己的教育理念,最终化解了和孩子们原有的陌生感,成为快乐相处的伙伴。

现实生活中,我们有好些教育者只管教书,只管教授孩子冷冰冰的知识,只追求分数教育。这种没有“爱”的教育,是难以让孩子接受,也难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师工作日志感人(浅析教师日记蕴含的教育意义)(3)

▲Song老师

02、生活教育:Ann的“浮力”授课,Song的“火车”教学,教育要贴近生活,不脱离实际

①Ann的“浮力”授课:让孩子亲自到游泳池下水感受“浮力”

Ann在清迈学校教授“水上浮力”课程时,为了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浮力”,Ann把学生们带到游泳池边,并让两位男同学亲自下游泳池体验“浮力”的效果。在“浮力”课程中,同学们亲眼看到了一位瘦瘦的男同学,在水中有“浮力”的作用下,轻而易举就抱起了一个胖胖的男同学。

“浮力”体验式课程能让学生们结合生活实际学习,但却遭受到校长的喝止和同是老师的男友Nui的质疑。他们认为,不必带学生体验也能从课本上学习到“浮力”的概念,否定“生活体验式”教学的方式,他们更喜欢学生中规中矩地坐在教室里面学习,考试。但Ann坚持自己的教育理念。

②Song的“火车”教学:模拟火车开动模式,让孩子们体验水上“火车”

Song在给孩子们讲授数学计算题时,题目中提到“火车”,但孩子们却因为长期生活在偏远“水上学校”,根本没见过火车而难以理解题目。

于是,Song将船用绳子拉住“水上学校”,开启马达,模拟火车的声音,拉着“水上学校”在湖中走,让孩子们感受“水上火车”。Song的教学方法深受孩子们的喜欢,期末考试时,除了曾辍学回来的Chon,其余全部孩子都轻松通过了考试。这种“体验式”的教学方式,让孩子们不仅学习到了知识,还认识了生活。

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老师应该多从生活实际出发,结合生活来教授孩子知识,让孩子不但会学习,还会将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那些脱离生活实际,照本宣科的教授方法,虽然可能让孩子学会做某些题目,但是孩子并非正在掌握了知识,也难以理解知识。这也是为何现在很多孩子每天很努力学习,但却学不好,考不好,因为照本宣科的教授方法,枯涩难懂,难以理解。

教师工作日志感人(浅析教师日记蕴含的教育意义)(4)

▲Song的“火车”体验式教学方式

03、沟通教育:孩子Chon想退学,Ann未能换回,Song却成功劝回学校:教育要站在学生角度,沟通才能更有效

①孩子Chon想退学,Ann跟Chon大谈理想,Chon未能理解,最后辍学

孩子Chon是“水上学校”学生中最大的孩子。临近毕业时,Chon的父亲却让Chon辍学,原因很简单,家里需要Chon帮忙捕鱼。

Ann知道后,告诉Chon,只有好好学习,长大后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才不用做渔民。但是Chon却告诉Ann,自己的祖祖辈辈都是渔民,自己的理想就是长大了做个好渔民。既然做个渔民,又何必再读书,由此,Chon辍学了。

Ann沟通无果,很受打击,只能将这份无奈写进日记,不久,带着对教育的迷茫,离开了“水上学校”,回到清迈学校执教。

②Song找到孩子Chon和Chon的父亲,从对方角度告诉他们读书不容易让他们被骗,触动了Chon的父亲,决定让Chon继续上学

Song知道辍学的Chon及辍学的原因后,他开船到Chon家,告诉Chon的父亲,希望Chon回到学校读书。当Chon的父亲再次拒绝,表示Chon要留在家里帮忙打渔时,Song告诉他们,“只有读书,以后才不会被骗”,才能做一个“不会被骗”的渔民。

Song的这番话触动了Chon的父亲,因为他的父亲就是因为没有文化曾被人骗过。这告诉他们,虽说做渔民不需要很多文化,但是有文化可以让自己少受点骗,少受点气。Chon的父亲开始动摇,考虑是否让Chon继续回学校完成学业。

就在Chon的父亲感到疑虑,认为Chon一上学就没人帮他打渔时,Song看出他的疑虑,他立刻跳下湖水,告诉他以后每个周末都帮他一起打渔,只要他同意Chon继续读书。此举感动了Chon的父亲,随后,便同意了Chon继续读书。

不同的沟通方式,带来的结果也不同。Ann跟Chon及他父亲沟通时,只从自己的认知出发,大谈人生理想,难以被渔民出身的Chon的父亲所接受。

相反,Song在与他们沟通时,时刻站在他们的角度,希望他们做个有文化不容易被骗的“渔民”,同时,答应每个周末帮忙打渔,渡过生活的困难。如此劝说,触动孩子和他父亲的心弦,沟通自然有效果,让Chon顺利上学。

在我们教育工作中也一样,当我们教育者在与学生和家长沟通时,凡事多从他们的角度考虑,倾听他们的心声,理解他们的困难,反而能收到的良好的沟通效果,促使我们的教育工作更顺利开展。

教师工作日志感人(浅析教师日记蕴含的教育意义)(5)

▲Song与学生Chon

最后总结:

《教师日记》是一部集青春偶像派爱情和教育理念一体电影。电影取材于真实支教老师的故事,让我们感受到了支教老师事业和生活双重的不易。电影告诉我:教育,要以“爱”为基础,用心关爱学生,以“爱”促教;让孩子在学习中体验生活,从生活实际出发,学习文化知识,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沟通时,多站在学生角度思考问题,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教育的意义,除了教授学生文化知识,更在于与家庭、社会共同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让他们敢于面对生活困难,不断完善自我,成为社会有用之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