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听到一个朋友说,找对象,Ta最看重的是同理心。这个话题值得好好探讨。咋一听似乎要求不高,合情合理,其实,并不然!

同理心也叫移情,就是能够换位思考,能设身处地地站在对方的立场思考问题。同理心到了极致,是不论自己身处何境能力几许,都能深切感受拾荒者对于空瓶子的渴望、饥饿者对于半块馒头的在意。同样的,他能感知蝼蚁的惶恐和飞蛾的危险,能够做到“扫地不伤蝼蚁命,爱惜飞蛾纱罩灯”。其实,同理心的最高层级就是慈悲。如果同理心到了这种程度,姑娘们还会喜欢么?

所以啊,要求伴侣有同理心,其实Ta要的是对方只对自己“同理”,就等于说:你要迁就我的感受,是一种自私的表现。

爱惜飞蛾纱罩灯只是同理心在有生命的“动物界”的最高层级,超越这个界限,同理心还有更高的层级,那就是与天地之心相同理。庄子的表述是“与道冥同、与物玄同”,其极致表现,则是超出自身生物族类的局限,能够做到“齐物我,一死生、超利害、忘真幻”,最后羽化成蝶,实现自我与宇宙的同构。

同理心的三种层次(何为同理心)(1)

《功夫熊猫》中乌龟大师羽化成仙

同理心的极致是与天地之心相共通,与宇宙相同构。但天地之心,并不同于有情之品的情感内心,而是指主宰天地运行的自然规律。虽然在万经之首的《易经》中,除了“天地之心”,甚至还有“天地之情”的表述,但仍然是无神论的。天地之情是从静态、从显处看天地之特点,而“天地之心”则是从动态、从隐处看天地之规律。

“天地之心”是指天地的运行规律,在《易经》中的表述是”阴阳相摩 刚柔相推“,“一阴一阳之谓道”。这个“天地之心”、这个“道”在当代的表述就是矛盾论。矛盾是普遍存在的,庄子说“道无所不在”;但它又是无形的、看不见的,老子说“道冲”(冲为“虚空”之意)。矛盾本质上就是对立统一的规律,是辩证法的核心思想。

人与天地最多只能做到同理,而无法移情,因为天地没有情感。所以《道德经》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刍狗是用草扎成的狗,祭祀时使用,“祭则用之,已祭则弃之”,用刍狗来做比喻,是表达大自然对个体“不着意而相忘”、任其自作自息的意思,是说在大自然面前,万千品类都是无差别的。

庄子与天地同理,羽化成仙,哥白尼与天地同理,与太阳换位,便提出了日心说。在那之前,人类将太阳奉为高高在上的神明,从来也不敢把自己放在那个位置去思考,巨大的地位差距是人类做到与太阳“换位思考”如此艰难的原因。日常生活中,双方境地差异越大,越难以做到身心的换位与同理。如果一个喽啰,敢把自己放在首领的位置,他就能做到与首领换位,也因此而可能成为首领。

回顾本篇开头男女之间相处时对于彼此的期望,亲密关系中的同理心尚且很难做到,普通人际的同理心、与陌生人的同理心就更难做到了。《装台》里所刻画的主人公顺子一角,虽然普通的不能再普通,但是他的身上有着极其珍贵的同理心,对于陌生人、对于每一个生命的真诚的尊重,他最大的闪光点就在于:“不因自己生命渺小,而放弃对其他生命的温暖、托举和责任,尤其是放弃自身生命演进的真诚、韧性与耐力”(摘自《装台》书评),这其实就是做到了与人同理,与人移情,哪怕对方只是一个路人甲。

同理心的三种层次(何为同理心)(2)

《装台》里的顺子

最后,总结一下同理心的各个层级:

Level 1:亲密关系中的同理,比如情侣夫妻,家人父母兄妹

Level 2:社会熟悉圈的同理,比如同事间、朋友间、合作伙伴之间

Level 3:社会普遍关系中的同理,比如《装台》一书中主人公顺子的“不因自己生命渺小,而放弃对其他生命的温暖、托举和责任,尤其是放弃自身生命演进的真诚、韧性与耐力”

Level 4:动物界的同理心,“扫地不伤蝼蚁命,爱惜飞蛾纱罩灯”

Level 5:自然界的同理心,道家的道法自然,庄子“齐物我,一生死”的状态,易经中的天地之道、天地之心

----/END/----

| 木一居间 MuYiCulture 原创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