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技大师残局集萃01,乘虚而入—胡荣华马卒连攻—马兵(卒)类残局

作者:象棋沙龙

如图一,是1979年第四届全运会团体赛决赛杨官璘对胡荣华激战至第70回合的残局形势。由中炮过河车对屏风马平炮兑车布局演变而成。先让我们来“审形”(参看注一),观枰可知,红方多兵缺相,而黑马双卒,是一个互有牵制的“复形”。很明显,黑方所要求的是对准确无误红方缺相的弱点运用马双卒来取胜,而马双卒的取胜要组成一定的“形”,即在一定的形的条件之下对攻防上起到联合行动才能取胜。但要获这样取胜的“形”,不可能一蹴而就,是要经过一段努力----即“组形”的过程。现在轮红方走棋,局面如图一。

注:

一“审形”,《新论》指出:“审形是根据双方子力的数量、质量、占据的位置,决定取胜或谋和的总方针之下,估计那一些形将会出现。原则是有利于已方的‘形’应尽量促其实现,不利于已方的‘形’应尽量予以避免;反之,利于‘敌方’的随时要给以限制使其不能顺利成‘形’,称之为‘限形’;或消灭拼兑其主要子力,抢占重要点线,使其根本不能成‘形’,称之为‘破形’或‘捣形’。”

图一:原始局面

象棋残局单马破单卒(特级大师残局集萃01)(1)

图二:实战对局

红方:杨官璘黑方:胡荣华

1. 兵五平六 卒5平4

红方平兵不慎,给黑方以可乘之机,招来无穷后患。应改走马七进六,演成互有牵制,和局可判。黑方平卒是乘虚而入,机警之着。红方不敢仕五平六去卒,因黑有马4进6挂角绝杀。由于黑方马双卒已是兵临城下,“组形”已经形成,以下是黑方“展形”(参看注二)的开始。

注:

二“展形”,《新论》指出:“展形是依据所组成的条件已具备的形,展开决定性的战斗。或发动总攻,擒拿将帅;或围歼剿绝,消灭有生力量;或根绝对方取胜的可能,稳定和局。”

2. 马七退九 卒3平4 3. 帅六平五 后卒平5

4. 马九进七 马4进3 5. 马七进六 卒4平5

6. 帅五平六 前卒平6 7. 帅六进一 …………

象棋残局单马破单卒(特级大师残局集萃01)(2)

图三:中间盘面

如图三所示,由于黑方卒5平4突施妙手,形势急剧变化,红方情绪尚未平定下来,走了一步上帅,误失和机。应改走马六退五换卒,使黑方不能组成胜“形”,而进行了有力的“破形”或“捣形”。试演如下:

马六退五去卒,则马3退5,帅六进一 马5退3(如马5进6,则帅六进一 卒6平5,以后红方可相机动兵不致欠行,可和),帅六进一 马3退5,帅六退一 马5退6,士四进五 马6退7,士五退六 马7进6,兵六平七 马6进4,兵七平八 马4进3,帅六进一 马3进2,帅六退一。至此,红方形成了“太公坐椅”,有兵走闲着,和局已定。详情见图四。

7. ………… 马3退4

红方错过和机,黑马以退为进,隔断红马回防之路,红方已难应付了。

8. 兵六平五 马4进2 9. 马六退七 马2退3

10. 马七退九 卒5平4 11. 帅六退一 马3进5

黑胜。

象棋残局单马破单卒(特级大师残局集萃01)(3)

图四:和局变化

象棋残局单马破单卒(特级大师残局集萃0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