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山晴雪

缪润绂

城居地无山,尘俗不可耐。

谁开东北天,突涌青螺黛。

妙从雪后看,岿然玉峰在。

日薄清含辉,烟明遥作态。

凝似古仙人,寒枰坐相对。

辉山位于秀湖(棋盘山水库)南岸,主峰海拔二百六十五米,山内森林挺拔,山顶岩石裸露,坚石嶙峋。每当冬季雪过天晴的时候,雪压青松,恰似白玉嵌翠,一座座雪白的顶峰映衬在蔚蓝色的天幕下,景色十分迷人。辉山因山高气寒,冬日积雪皑皑耀目,数十里外就可以看到。另有一种说法,辉山峰顶由于山脊有长一百八十米,宽八十米的灰白色岩石裸露,周围被繁茂的苍松翠柏掩映着。因而在晴天丽日,步出盛京城向东北行,远在数十里之外,就能望见辉山之巅,银光闪烁,好似常年被积雪笼罩着。尤其在雨后初晴之时,更为光耀夺目。于是,“辉山晴雪”成为冬季和夏季常年可见的美丽景观。

盛京八景之四塔湾夕照(盛京八景二辉山晴雪)(1)

俯瞰辉山

在辉山还流传许多优美的传说,其中有一个是关于辉山晴雪来历的传闻。皇太极改国号为清后,有一年冬天,他带领文臣武将出了盛京城去行围打猎。只见前面数座山峰,方圆数十里,连绵起伏,拔地而起,其中有一座高山,山头积雪一片银白,人们感到十分新奇。众人登上高山漫步,大学士范文程奏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请皇上给此山赐名。”皇太极兴致也来了,他说:“这座山峰银光夺目,就叫它辉山吧。”并随即赋诗一首:出京行围驻马蹄,辉山晴雪惹人迷。顶天立地英雄业,亘古男儿皇太极。皇太极又令大学士范文程把他起的山名和他赋的诗刻成石碑,立在辉山之上。后来“辉山晴雪”便成了盛京美景而声名远扬,传留后世。

盛京八景之四塔湾夕照(盛京八景二辉山晴雪)(2)

皇太极

当然这只是传说,皇太极即使再骄傲自满也不会写出“出顶天立地英雄业,亘古男儿皇太极”这样的诗句。而到了清同治年间,刘世英著的《陪都纪略》中,所载的“留都十景”中有“陡山霁雪”一景。这“陡山霁雪”就是指的山势陡峭的辉山在雪后初晴蔚为壮观的景致。在《陪都纪略》中,还载有署名芸香主人瑞卿的《陡山霁雪》一诗:数峰远插雪霜凝,序届春来尚未融。云静欲穷千里目,月幽一览众山同。由此看来,“陡山霁雪”这一景观乃是因春满大地,暖意融融之时,辉山峰顶还由霜雪覆盖而得名。此后,“陡山霁雪”这一景致,又被改为“辉山映雪”。缪润绂在光绪初年出版的《陪京杂述》一书中,将“辉山映雪”改为“辉山晴雪”。虽然只是一字之差,但确是更为贴切,更为生动形象。此后,“辉山晴雪”一直沿袭为“盛京八景”之一。

盛京八景之四塔湾夕照(盛京八景二辉山晴雪)(3)

辉山晴雪

近些年辉山顶部修建了“晴雪楼”,顾名思义取自辉山晴雪。楼为上下两层,上层为四角单檐亭,四面出廊,其旁有白色楼梯上下,下层为敞厅。总面积一百七十四平方米。登临其上,周围十数里水色山光尽收眼底,是游人鸟瞰,小憩之处。作为旧时“盛京八景”之一的辉山,现在已经成为集青山、秀水、密林、奇石、幽洞、古迹和现代建筑为一体的省级风景名胜区。景区以自然景观为主,颇受旅游者喜爱,成为广大游客休息、度假、观光游览的风景名胜。

盛京八景之四塔湾夕照(盛京八景二辉山晴雪)(4)

晴雪楼

盛京八景之四塔湾夕照(盛京八景二辉山晴雪)(5)

辉山晴雪

(大家好,我是一个土生土长的沈阳95后,每周都会分享沈阳的历史文化,欢迎大家关注。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帮忙点赞、评论、转发和收藏,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下期预告:盛京八景(三)浑河晚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