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以为高大上的名字,实则俗不可耐
文 建华乱弹
因为工作关系,与农村教育一直有着联系。对学生的名字变迁印象深刻,感触也不少。本身人的姓名就是一个代号而已,简单地区别开人与人个体差异而已。
在中国的很多地方,却把名字赋予了相当重要的意义。把很多美好的愿望和追求的目标寄托在了名字上。一个好名字或许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但一个人的命运绝不是靠名字改变的。
名字有时代烙印,有家族印痕,有美好的象征意义,有深情的纪念故事,都无可厚非。上世纪70年代,甚至80年代以前,无论乡村还是城市,人的名字就时代烙印就非常明显。“国”、“军”等字是男孩起名最高频用字,国庆、拥军、胜利、建军等名字在“前三十年”极为普遍,而援朝、计划、跃进、红旗、文革、反帝、卫东、永红、卫红之类名字更带有强烈时代特征,大行其道。一个村一个乡,名字相同,姓不同的太多太多。改革开放后,人口流动频繁,农村年轻人外出打工,眼界开阔,见识增长,电影电视普及,各种媒体浸染,年青一代给孩子取名字,不在依循家族辈分和有着明显时代和政治色彩的名字了。更多的青睐电视剧里面出现的一些相对现代和清新的汉字词汇了。尤其是一港台电视剧中角色名字受到青睐。再后来,名字开始出现多于两字的,但无论怎样,这些名字都还是常见汉字,朗朗上口,好听好写好记。
现在,对姓名的迷信,有增无减。在科学如此发达,人的思想相对进步的今天,还对名字寄予相当多的不切实际的想法,实在让人难以理解。据小编了解的情况,最近几年对小学生名字特别做作的,位于城乡结合部的年轻父母居多。这些地方的年轻人,读了一些书,有一定的文化水平,接触了一些三教九流的人,自以为得了天下知识之精华。他们虽然知识水平和文化素养都不高,但尾巴翘得很高,谦虚低调的待人处事之风气消逝,勤劳踏实诚恳的品质正在被好逸恶劳、投机取巧,钻营取代。表现在给小孩取名字也是费煞苦心,专找的生僻字、冷僻字。这些字普通大众都不认识,不会读不会写,更不知道意义了。看到这样的字,非得翻开词典,才知道读音和意义。
小编说城乡结合部的年轻一代,并没有地域歧视。因为现实就是这样。这些年轻人给自己孩子名字取的这些生僻字,他们做父母的都不认识。哪里去找的这些字呢,翻词典,更多的是找街道上摆地摊搞“姓名与命运”骗钱的人取的。那些靠取名字改名字骗钱的家伙,基本也没有文化,就靠翻字典,找冷僻字,生僻字忽悠人,显得有学问。这些年轻父母还真就信了。你说这是不是傻,你好心提点建议,人家都可能抢白你一番。为了不得罪众多人,小编仅举最近见到的学生名字中的两个字,一个是“櫆”,一个“圻”,看上去,一个复杂,一个简单,小编更是才疏学浅,一个都不认识。我问孩子的家长认识这写字吗,答案都是否定的。这些字就是从“测字先生”那里来的,还花了不少钱。为什么要用这些字,就要说半天,涉及到“五行”、阴阳,出生时刻等等,最后的目的就是用了这些名字,孩子就等着成功和飞黄腾达了……
我们很多中央领导和著名人物的孩子的名字都是简单的叠字,比如毛东东、李特特、柯六六、罗了了。他们怎么就这么简单呢!
实际上,人的名字好听好记好些就行。说说,你见到的奇葩名字,大家研究一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