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多吨的百年建筑玉佛禅寺大雄宝殿被固定在一个巨大的平台上,平台下方安置着多条“轨道”,日前在千斤顶的作用之下沿着轨道缓缓前进,向北平移30.66米。这是百年来,安远路上的上海玉佛禅寺大雄宝殿的最远一次平移。

这次玉佛禅寺大平移引起许多人的关注,然而,很少有人知道,它早年却是从虹口江湾镇“平移”到安远路的。

玉佛寺的由来(玉佛寺百年前曾从虹口)(1)

一百多年前江湾地图上的玉佛寺位置

据史料记载:1882年(即光绪八年),普陀山慧根法师 ,单丁行脚, 学习唐代玄奘法师西行取经的精神, 历五台、峨嵋,入西藏,出缅甸,开山取玉,请得玉佛大小五尊归。 1899 年(即光绪 15 年), 慧根法师自缅甸返回普陀山,并托轮船招商局将玉佛运回国内。 路过上海时为弘扬佛法,特留下坐、卧佛各一尊佛像供沪上信众瞻礼, 三尊小像奉回普陀山。

当年玉佛寺在江湾地区的照片

新任掌门冶开大师为法门泰斗,道行超卓,继任后遂开佛场举办结七活动,一时吸引许多佛徒来此参加活动。冶开大师与宏法法师圆寂后,由可成法师继任住持。他以为租屋并非长久之举,还是盛宣怀解囊捐献,在槟榔路(今安远路170号)征用土地十一亩余,1918年起建新寺,历经十年建成。首建的禅院就是今天的玉佛禅寺南院,其中禅寺大门的照壁安置在今安远路南侧。

据《江湾里志》记载,早年的江湾镇地区宗教繁盛,集中了10多座寺庙,是上海建有寺庙最多的地区之一。

建于1500余年前梁太监(公元502—519年)年间的昆福寺,是江湾镇地区最早的古刹。相传建于朱家环洞桥堍北面,1227年(南宋宝庆三年)移建顾泾。公元938年,东京大相国寺僧智光(龙树法师)在江湾镇地区募建保宁寺,距今也有千年。后经元明清三代多次修茸,寺庙面积逐渐扩大,可容僧侣200余人。寺内有天福古碑、吴越古钟、石弥陀、石井栏等。一·二八淞沪战争中,寺庙毁于日军炮火中。今天江湾镇街道保宁路原为寺门前道路,池沟路就是当时寺前沟渠填筑而成路,而万安路则取名于保宁寺內的万安阁。

江湾镇地区还曾建有崇福寺,在今三门路东北,原称天乐教寺,建于公元975年宋朝开宝八年,1644年改称为崇福寺。一·二八淞沪战争时,日本军队第九师团司令部强行进驻寺庙,八·一三抗战中,又遭到日军炮火严重损毁。

玉佛寺的由来(玉佛寺百年前曾从虹口)(2)

清末出版的江湾乡地图

除了玉佛寺、昆福寺、保宁寺、崇福寺外,当年江湾镇地区还建有景德观(建于公元1127年、占地14亩),俗称东庙;俞泾庙(建于公元1299年);关帝庙(建于公元1765年);小场里社行祠、西林庵、观音阁、马家观音堂、牛郎庙、三观堂等。

那么当年江湾镇地区为何会“集聚”建造了那么多寺庙哪?现有资料显示,当年江湾镇地区住有许多达贵要人,镇上园林别墅和私家花园众多,明代在景德观北面建有沈氏花园、镇西的后面建有傅氏花园、严家角附近建有晚香花园等;清代则在郁家浜附近有位金明理建有南园、北街左侧则有金迈建有就圃、悦来桥左侧则有严秉衡建有严氏圃、别有姓陈的人建有息圃、在息圃前则有陈奉直建有涉成园等。

上世纪二十年代,江湾镇地区私家花园,多有外省籍富豪建造。今新市北路曾有广东人甘日初建有甘家花园;今车站南路曾有吴县姓潘的人建有潘园;今吴家湾附近曾有绍兴人张氏建有张家花园;今车站北路曾有余姚人吴氏建有吴家花园(又称:延陵别墅);在今纪念路附近则建有梁家花园;民国九年前后,梁、林、陈、卢等人先后在江湾镇地区建有私人花园;在走马塘南景新桥和黄家桥之间,著名中医名家蔡香荪建有蔡家花园等。这些富豪和达贵要人经常需要到寺庙去祈福,祈盼生意兴隆和生活平安;另外,江湾镇地区离市区又比较近,商业相对比较繁荣,又是交通要塞,素有“铜江湾”之称,南来北往的人很多,这就促进了许多佛教人士在此建寺庙。据上了年纪的江湾镇地区老人讲,他们的父辈曾经告诉说,当年的江湾镇周边香火很旺,每月农历初一、十五,各寺庙里都是人。

然而,随着江湾镇地区屡遭战争的破坏,特别是上世纪两次淞沪战争期间,江湾镇地区的众多寺庙都被破坏,古迹已荡然无存,目前较大规模的寺庙仅剩三观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