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资讯

奥运三问过去24年(资讯有故事奥运三问)(1)

△2001年7月13日,俄罗斯,时任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宣布北京市获得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中国代表团热烈欢呼。(图自视觉中国)

20年前的今天,2001年7月13日,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成功,全中国为之沸腾!而中国人的奥运梦其实早在100多年前就已经萌芽。

1907年10月19日,南开学校校长张伯苓为参加天津第五届校际运动会取得优异成绩的队员颁奖时发表演说,首次提出“我国应立即成立奥林匹克运动会代表队”。

1910年7月,组织第一次全国运动会的人士在《申报》上发出的《中国运动大会之先声》中提出了灵魂之问:

“试问中国何时能派代表赴万国运动大会?”

“何时能于万国运动大会时独得锦标?”

“又何时能使万国运动大会举行于中土?”

奥运三问过去24年(资讯有故事奥运三问)(2)

△发出“奥运三问”的《中国运动大会之先声》,“万国运动大会”即当时中国人对于奥运会的称呼。

这三个问题,成为了中国人家喻户晓的著名“奥运三问”:

自此,中国的奥运梦开始萌芽,一代代中国人用努力与拼搏交上了自己的答卷。

1932年,中国第一次派出奥运会代表团参加在美国洛杉矶举办的第十届奥运会,来自辽宁的短跑选手刘长春“单刀赴会”。

在此之前,刘长春严词拒绝了日本威逼利诱他代表“伪满洲国”参加此届奥运会的要求。“本人良心尚在,热血依旧为国而流,又怎能忘掉祖国,而为傀儡伪国作牛马!”

中国人首次走上奥运会的赛场,回答了“奥运三问”的第一问。

奥运三问过去24年(资讯有故事奥运三问)(3)

△1932年7月30日第十届洛杉矶奥运会中国代表团入场

1984年的洛杉矶奥运会上,中国射击运动员许海峰成为首金得主,也成为了中国奥运金牌第一人,实现了中国奥运会历史上金牌“零”的突破。这一历史性成就也回答了“奥运三问”的第二问,中国体育走上了辉煌的道路

奥运三问过去24年(资讯有故事奥运三问)(4)

△1984年,许海峰在23届洛杉矶奥运会上取得中国历史上第一枚奥运金牌。

1990年,第11届亚洲运动会在北京成功举办,这是新中国第一次举办大型综合性国际运动会。借着这股东风,中国决定即刻启动申办奥运会工作。

经过艰苦努力,北京于2001年获得第29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举办权。时任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宣布“奥运会主办权授予——北京”,点燃了全体中华儿女的奥运激情。

奥运三问过去24年(资讯有故事奥运三问)(5)

△2001年7月13日,北京各界群众在中华世纪坛参加盛大欢庆活动,庆祝北京成功申办2008年奥运会。(图自视觉中国)

2008年8月8日晚8时,北京奥运会在鸟巢正式开幕,圆满回答了“奥运三问”的最后一问

奥运三问过去24年(资讯有故事奥运三问)(6)

△2008年8月8日晚上8时8分,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在鸟巢举行。

国际奥委会前主席萨马兰奇说,北京奥运会是所有奥运会中最好的一届,在未来应该很少有国家可以做到这种程度。他曾深情地说:“我一生得到过许多荣誉,但我最珍惜的是‘中国人民的好朋友’这一称号。”

奥运三问过去24年(资讯有故事奥运三问)(7)

△4月7日,北京市国家速滑馆进行2021“相约北京”速度滑冰测试赛。(图自视觉中国)

中华民族用百年谱写了国际奥林匹克事业的中国史,这一征程仍未止步。

2015年,北京成功获得2022年冬奥会举办权,成为世界奥运史上第一个既举办夏奥会又举办冬奥会的城市。当五棵松的篮球场变成冰球场,奥林匹克公园的“水立方”变成“冰立方”时,相信北京将再次为世界贡献一届精彩、非凡、卓越的奥运盛会!

奥运三问过去24年(资讯有故事奥运三问)(8)

△“水立方”变成了“冰立方”(图自视觉中国)

编辑丨马晓东 杨楠

主持丨葛鹏

制作包装丨杨晓蕾

签审丨潘晓英 安然 邹浩宇

监制丨关娟娟

,